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讀《培根隨筆》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培根隨筆》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培根隨筆》有感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1

《培根隨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的方方面面。人們可以在《培根隨筆》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培根在《談諍諫》一文中寫道;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關鍵角色的人寫的書。而培根就是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關鍵角色的人,而他寫的書則是一本好書。《培根隨筆》中的名言就足以證明它是一本好書。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這不就是我們學校現在所倡導的做好時間的計劃師嗎?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後天學習的關鍵性。

但是我們要從多個角度看這本書。有在當時缺乏科學知識,所以培根的一些觀點是錯誤的,他在《談無神論》中寫道:誰否認神誰便毀滅了人類的尊貴。所以名人所説的話也不一定正確。隨意我們不能盲目地崇拜名人。在生活中有很多同學認為名人所做的事就是正確的,名人所説的話就是對的,於是我們就用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向名人學習,把名人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本來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明白名人之所以被稱為名人,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和某個人領域有着過人的才能和成就,因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所以我們在學習名人的時候一定要學習他們正確的一面,不要把學習名人變成一個錯誤的行為。

世界有光明的一面也就有黑暗的一面,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一定要從多個角度看世界,只有這樣我們看到的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2

在我們所熟悉的西方散文大師中,如果要我尋找出心目中認可的人物,那麼蒙田、帕斯卡、培根必不可少。而其中,我以為培根的思想最為嚴密、深刻。這位十幾歲就進牛津大學讀書,官至掌璽大臣的人物,一生經歷不凡,挫折與失意也不少。人品固然有瑕疵,但閲歷不淺,讀書也多,思考則是深入骨髓。其餘不説,僅僅看他的隨筆《論讀書》,就可窺見一斑。那篇文章讓我感到一位思想者的睿智,其思想十分清晰、深刻,咀嚼再三,收穫頗多。

“讀書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培根出手不凡,開門見山,直撲要害,高度概括,揭示讀書的內涵。仔細審視這個世界,芸芸眾生,為了打發多餘的時間,填補心靈的空虛,在紅塵中,能夠消遣的東西委實太多:麻將、電視、逛街、聽書、觀碟、欣賞音樂等等,都可以,只是不一定能夠長久,除了不良的嗜好的因素,還有攜帶不方便、各類條件的限制,包括、競爭的壓力、心情的影響等。因此可以説,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任何東西都不會發生持久的作用,唯有讀書可以。

俗語説,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説的是人的本性不會輕易的改變,此為寰內共識,但曾國藩卻説,讀書可以改造人的性格。艱難如人的性格都能改變,那麼讀書為樂趣自然不在話下。只是這樂趣要達到什麼程度呢?魯迅先生曾用個極為普遍的比喻説,就像一個賭徒不停地摸牌那樣,周而復始,持續不斷,樂趣就在那摸牌之中。

顯然,告訴我們讀書的樂趣,就是捨棄其他,把時間都集中在讀書的本身上,有相當大的量下去,才會有懸掛在碧枝翠葉之間的果實。文雅來自於書卷的薰陶,如蘇軾言“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了這般“詩書”的薰陶,氣質自不低俗,言行舉止,不同一般。內在的'薰陶久了,自然使人談吐不凡。以實踐著稱於世的民族,可以積累許多經驗,也可以把這些經驗融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但僅僅如此,只能説存活於表面,或者説,只知大海上的波濤洶湧,卻還未知大海下的另一個世界,寧靜、深邃與黑暗。

在《亮劍》作品中,出現的那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運用實戰中的智慧,固然可以打敗看得見的強大對手,但在現代戰爭中,或者説在看不見對手的戰場上,就未必能勝利,因為知識結構不佳,所以要對這些戰功顯赫的將軍需要補上現代戰爭一課。這是何故呢?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3

在中培根説:"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讓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上的美才是最真實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這一篇隨筆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心靈上的美像是埋在土裏的未發芽的種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發芽,不成長,不開花,不結果的。而那種相貌上美而心靈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裏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蓋,在不定的時間一定會突破圖層,將滿地炸得開花,令每個人的厭惡。

如今,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並不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閲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4

暑假裏,我翻開了媽媽牀頭的一本書《培根隨筆》。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活到現在已經四百多歲了)。他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是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真實始祖。在哲學方面他提出歸納法批判當時的演繹法,這是哲學中一個重要的認識方法。

這本書藴含了培根的思想精華,有培根經過大半生的理解。培根的隨筆更接近於論文學,涉及哲學、宗教、政治制度以及處世、修身、養性等等方面,比如:《談財富》、《談美》、《談友誼》、《談利己的聰明》、《談虛榮》……

而培根的'隨筆中有一篇《談學問》,讓我得到許多啟迪,特別是他提到如何運用學問,如何學習得法。他認為運用學問是一種智慧,那是問之外高於學問的智慧,只有靠觀察才能得到智慧。他還叫我如何擬補智力不足學習得法的方法。實際上學習方法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那也是一種智慧,只有靠不斷琢磨總結才能得到的智慧。

讀完這本書,思緒萬千。不僅為培根對人生的理解感到感歎,更為這些真理表示理解。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5

讀書就像飢餓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書是人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受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哲學家與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説:”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復仇才是正義。“《論逆境》中培根説:”人美德猶如名貴檀木,只有在烈火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芳香。正如惡劣品質會在幸福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論善良》中培根説:”善良是人類一切精神道德品格中最偉大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説:”人生命是有限,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説:“知識能塑造人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與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哲學家與思想家,他對所談及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獨到見解。在他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個性側面——熱衷於政治培根,自強不息培根,富有生活情趣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語言,優美文筆,透徹説理,迭出警句,在世界文學佔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好書!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6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真正始祖”科學家,出生於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並步入政界,幾經波折後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後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培根隨筆》主要講敍培根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態度和想法。本書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於各種方面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想法,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培根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在我們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角色,他給我們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枴杖,扶助我們站起來,並告訴我們:“從哪裏跌倒就從那裏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讀書筆記 )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藴涵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説:“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一個好學深思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並茂,文采飛揚人。而培根正是這樣一個人,他隨筆展現了他文采,展現了他人格,也展現了他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道理。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7

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在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8

《培根隨筆》從朋友那裏聽説講的是有關於生活的,一向對書好奇的我經不住誘惑就從朋友那裏借來了這本書。讀完後發現它講的不僅是有關於生活的更有關於人心的理論。

書中主要寫了58片的隨筆,例如有:論友誼,論自私,論逆境……粗略一看難道不正是我們生活中的。最令我有所感觸就是論友誼,論逆境以及論死亡了。

論友誼,大家都知道友誼就像是我們生活裏的調色劑,可以不斷的改善我們的生活;友誼還像黑暗中的明燈,在你快樂時,他能陪同你一起快樂,在你傷心時,它能陪同你一起傷心,在你迷路時,他能幫你找到路的方向。在小學的時候,我認為友誼就像是海底的珍珠明亮而又遙不可及,撈又撈不到,找也不找不到,直到他被海浪衝到沙灘上時,我好奇地撿起它,心中那種若喜若狂的心情,在心底一直顫抖着,我很珍惜它,因為這是我一直渴望的友誼啊!

論逆境,自從小學升初中後,班級裏的人幾乎都散了,更可怕的事是席捲而來的學習壓力,我曾經在一次又一次的.黑暗中不停地跌倒,我嘗試過不停地爬起來,但當自己筋疲力盡的時候,我已無力去掙扎,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這股黑暗是有多麼的可怕,竟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當我頹喪失,腦中慢慢的浮現了一遍又一遍的重現,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那黑暗而是人們那早已要放棄的心啊!我知道這是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不去面對它,那我又要怎麼才能成長呢!

論死亡,死亡誰都畏懼,當然關鍵是如何才能不怕死亡,要想清楚的我們應該為誰而死,還記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為了自己的祖國才寫出了這樣慷慨激昂的詩句。當然了,如果你的人生每天都過得很幸福,很充實,你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那我們還會畏懼死亡嗎?

《培根隨筆》給了我很多關於人生的啟示,希望大家都能去閲讀它。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9

在這個休息時間充足的時間,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寫的《培根隨筆》。從書中,我瞭解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在遇到困難時那種堅強的精神。

這本書共收錄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喜歡的一篇隨筆是《論逆境》。文中説:“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從這兩句話中,我瞭解到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

遇到了逆境,可以説是一個人人生上的不幸。因為它給人帶來痛苦,困難和挫折。可是同時,換一個角度想,它也是人生中的萬幸,因為它給了人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心態。使有一些人能夠抵達成功!

正是人們遇到逆境時產生的不同的表現,才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消極的`人,只會絕望,沮喪,歎息。樂觀的人,懂得努力,奮鬥,進取。生命本是一股清泉,只有懂得挑戰的人,才會體會到它的浩蕩。所以,從現在起,把握住自己,努力拼搏,灑下汗水,不斷耕耘,才會為成功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逆境當做走向成功的導師,因為它教了人們許多的受益的方法。讀了這本書,使我真正懂得了許多。

讀《培根隨筆》有感 篇10

以前我並不熱愛培根,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關鍵,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夢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標籤:有感 培根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