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疾病 > 健康常識

棕竹的養護知識

棕竹Rhapis excelsa

棕竹的養護知識

別名:虎散竹、棕櫚竹、矮棕竹、筋頭竹

分類:棕櫚科植物

科屬:植物界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棕櫚目棕櫚科棕竹屬

盛花期:夏季

棕竹的介紹

棕竹又稱筋頭竹、棕櫚竹、矮棕竹,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棕竹為叢生灌木,莖幹直立,高1-3米。莖纖細如手指,不分枝,有葉節,包以有褐色網狀纖維的葉鞘。

叢生灌木,高2-3米,莖圓柱形,有節,直徑1.5-3釐米,上部被葉鞘,但分解成稍鬆散的馬尾狀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網狀纖維。葉掌狀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條肋脈,在基部(即葉柄頂端)1-4釐米處連合,長20-32釐米或更長,寬1.5-5釐米,寬線形或線狀橢圓形,先端寬,截狀而具多對稍深裂的小裂片,邊緣及肋脈上具稍鋭利的鋸齒,橫小脈多而明顯;葉柄兩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邊緣微粗糙,寬約4毫米,頂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圓形或鈍三角形,被毛。花序長約30釐米,總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密被褐色彎卷絨毛;2-3個分枝花序,其上有1-2次分枝小花穗,花枝近無毛,花螺旋狀着生於小花枝上。雄花在花蕾時為卵狀長圓形,具頂尖,在成熟時花冠管伸長,在開花時為棍棒狀長圓形,長5-6毫米,花萼杯狀,深3裂,裂片半卵形,花冠3裂,裂片三角形,花絲粗,上部膨大具龍骨突起,花葯心形或心狀長圓形,頂端鈍或微缺;雌花短而粗,長4毫米。果實球狀倒卵形,直徑8-10毫米。種子球形,胚位於種脊對面近基部。花期6-7月。產我國南部至西南部。日本亦有分佈。樹形優美,是庭園綠化的好材料。根及葉鞘纖維入藥。種中文名:棕竹種拉丁名: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科中文名:棕櫚科科拉丁名:Palmae屬中文名:棕竹屬屬拉丁名:Rhapis別名:觀音竹、筋頭竹、棕櫚竹、矮棕竹,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

棕竹的形態特徵

棕竹為叢生灌木,莖幹直立,高1-3米。莖纖細如手指,不分枝,有葉節,包以有褐色網狀纖維的葉鞘。葉集生莖頂,掌狀,深裂幾達基部,有裂片3-12枚,長20-25釐米、寬1-2釐米;葉柄細長,約8-20釐米。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黃色,極多,單性,雌雄異株。棕竹漿果球形,種子球形。棕竹原產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日本也有。同屬植物約有20種以上,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它常繁生山坡、溝旁陰蔽潮濕的灌木叢中,栽培的有大葉、中

葉和細葉棕竹之分,另外還有花葉棕竹。棕竹喜温暖潮濕、半陰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棕竹花期4-5月。

棕竹的生態習性

棕竹喜温暖濕潤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不耐積水,極耐陰,夏季炎熱光照強時,應適當遮蔭。適宜温度10~30℃,氣温高於34攝氏度時,葉片常會焦邊,生長停滯,越冬温度不低於5℃。棕竹株形小,生長緩慢,對水肥要求不十分嚴格。要求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鹽鹼,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温度。觀賞期: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作用功效:鎮痛,止血主治:用於各種外傷疼痛。用鼻衄、咯血、產後出血過多等性味歸經:淡、平。入肝、腎二經。

棕竹的栽培技術

盆栽棕竹棕竹盆栽可用腐葉土、園土、河沙等量混合配製作為基質,種植時可加適量基肥。旺盛生長期5-9月份每月施液肥1-2次;盆土以濕潤為宜,寧濕勿幹,但不能積水否則容易爛根。秋冬季節適當減少澆水量。生長季要遮陰,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曬,否則葉片發黃,植株生長緩慢而低矮,一般遮陰度掌握50%左右。棕竹生長要求通風良好的環境,如通風不良易發生介殼蟲。若少量發生,應及時人工刮除,並用800倍氧化樂果液防治,同時注意通風透氣,及時修剪枯枝敗葉。棕竹株形緊密秀麗、株叢挺拔、葉形清秀、葉色濃綠而有光澤,既有熱帶鳳韻,又有竹的瀟灑,為重要的室內觀葉植物。它甚耐陰,既適合中小型盆栽供一般家庭室內陳設觀賞,又可大盆栽種用於大型建築物室內佈置,是室內大型觀葉植物之一。在明亮的室內可供長期欣賞,在較陰暗的室內連續觀賞3-4周。盆栽棕竹養護棕竹原產我國南方,是熱帶植物,姿態瀟灑,四季常綠。常見的有大葉和小葉之分,大葉的略粗,葉片大且厚,又名筋頭棕竹;小葉的稈細,葉片小而薄,即棕竹。棕竹喜温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環境,不耐寒,畏烈日,上海地區作温室盆栽,要求濕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微酸性最合適。養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陽、合理施肥、適當修剪等工作。棕竹長勢強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內,維持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若温度在10℃次上,則能保持葉色青翠。由於冬季氣温低,植株進入休眠,基本停止生長,故要節制澆水,盆土要帶幹,停止施肥,盆土濕和低温條件會使棕竹爛根或大量脱葉。春季氣温升高,一般清明以後出室到户外養護;夏季要置於蔭棚或樹蔭下,在半陰和濕潤環境中,能使新枝不斷生長,老葉保持翠綠;烈日炎炎、乾燥熱風是造成棕竹葉焦、乾枯的主要原因。所以夏季炎熱時節,除正常澆水養護外,經常葉面噴水和地面潑水,可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減少植株枝葉上的積塵,能使植株生長良好。而梅雨及夏季陣雨季節,防止盆內積水。夏秋是棕竹生長季節,需適當增加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濕潤,但忌積水和乾旱,每隔20天左右施1次腐熟餅肥水或人糞尿,能促使植株生長。平時發現焦葉、枯葉,需及時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換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時進行。培養土常用園土2份、廄肥土1份、腐葉土和碧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該培養土較茹重,易保濕且多肥,適合棕竹的生長。

棕竹的養殖方法

水培方法棕竹的水培方法棕櫚科棕竹屬,又名觀音竹。原產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特徵常綠叢生灌木。莖圓柱形,不分枝,有節如竹,上具褐色粗纖維質葉鞘,如棕狀。葉集生莖頂,革質,濃綠而具有光澤,掌狀深裂,裂片4~10枝。雌雄異株。習性喜温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的適宜温度為20~30度,冬季應該保持在4度以上,能耐短期0度左右的低温。繁殖一般分株結合翻盆進行,選擇叢大株密的植株,先將植株從盆中托出,接着用利刀將株叢分成若干叢,分切時要儘量少切根系,並分出的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然後重新上盆,澆透水後置於半陰濕潤的場所,並經常向葉面噴水,待恢復生長後便可轉入正常的養護。種在秋季種子成熟後隨採隨播於盆中,冬季移入温室,第二年春天出苗。養護要點水培養護要點1:耐陰但光照過弱時易產生黃葉,通風不良時孳生寄生蟲。2:生長期應經常向葉面噴灑水分水培材料的取得方法宜盆栽洗根。棕竹的根系質地比較堅硬,水培後不易爛根,但萌生新根較慢,越需要一個半月。

棕竹的繁殖方式

棕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家庭種植多以分株繁殖為主。播種以疏鬆透水土壤為基質,一般用腐葉土與河沙等混合。種子播種前可用温湯浸種(30-35℃温水浸兩天)處理,種子開始萌動時再行播種。因其發芽一般不整齊,故播種後覆土宜稍深。一般播後1-2個月即可發芽,其發芽率可達80%左右。當幼苗子葉長達8-10釐米時即可進行移栽。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時須3-5株種植一叢,以利成活和生長。分株繁殖一般常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原來萌櫱多的植叢用利刀分切數叢,分切時儘量少傷根,不傷芽,使每株叢含8-10株以上,否則生長緩慢,觀賞效果差。分株上盆後置於半陰處,保持濕潤,並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免葉片枯黃。待萌發新枝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然後進行正常管理。

棕竹的病害防治

棕竹腐芽病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開始發病時,未展開的葉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後下垂。病菌從嫩葉基部擴大到芽的幼嫩組織,造成幼芽枯死腐爛,植株停止生長,嚴重時全株死亡。中央未展開的嫩葉基部變褐腐爛,散發出臭味。該病還危害散尾葵、魚尾葵、大王椰子、假檳榔、椰子等棕櫚科植株,為危害棕櫚科植株最嚴重的病害。該病菌以卵孢子在感病芽葉及根部,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灌溉用水及淋水濺射傳播。多雨季節及雨多日,氣温20℃至25℃,相對濕度在90%以上,濕氣滯留時間長時易發病。防治方法平時應加強通風透光,嚴防濕氣長時間滯留葉面。發現少量病葉及時從莖杆基部剪去燒燬。如果在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1∶100的波爾多液,輪流噴灑心葉及全株,每10天一次,連續3次至4次,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常見有葉斑病、葉枯病和霜黴病危害,可選用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60一800倍液或用1%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蟲害主要有介殼蟲,可用80%的敵敵畏乳劑1000-1500倍液或用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

棕竹與家居風格的搭配

1、適合於放在家裏的任何一個角落,美化任何地方。棕竹,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圓柱形的樹幹聳直而上,旁無分枝,四周包以棕皮,傘形樹冠,因為樹幹不分枝,所以不佔地方,所以到處都可以放。

2、在農村裏,棕竹是比較受歡迎的植物,除了體現它的農家性格之外,還有用作幹農活的作用。因為平時它可以美化家居,到了一定的時候,那包着樹幹的棕皮割下後曬乾,可以搓棕繩、編棕墊、串蓑衣,以及作其他用處,所以農家都喜歡種。

3、適合性格比較的粗獷的人,營造一種粗獷的家居風格。通常農民家的後院就比較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植物了,農民本來很忙,如果喜歡家裏有點擺設,那這種植物擺設肯定要有很強的自我生存的能力的,因而,種棕樹能讓家居有點綠色之外,生活也不乏愜意。

棕竹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護花網的醫學信息及健康食療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的依據。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任何疾病的治療請遵醫囑。終極護花任務:愛自己,就從實際出發,謹遵醫囑。對於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棄希望,勇敢面對,用愛來温暖寂靜的世界,用心來呵護內心的花田。

中藥材名【出處】始載於《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拼音名】ZōnɡZhú【英文名】palm【別名】筋頭竹、棕樹、美三【來源】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棕竹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is excelsa(Thunb.) Henry ex Rehd. [Chamaerops excdlsa Thunb.]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切碎,曬乾。【生境分佈】分佈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栽培】生物學特性,喜温暖濕潤氣候和通風良好的環境,耐廕庇,不耐寒。宜選擇濕潤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栽培。栽培技術,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育苗栽法:春季播種,播前種子經浸種催芽,於苗牀上均勻撒播。上細土2-3cm,淋水保濕。培育1年,按行株距1m0.5挖穴定植。分株繁殖法:春季,挖起母株,切分成數叢帶根的植株,按上法定植。田間管理,新植苗稍遮蔭,定期淋水,保持土壤潮濕。每年鬆土除草3-4次,追施稀薄腐熟人畜糞水2-3次。夏季定期向植株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

【化學成份】葉含肥皂草素(saponaretin)即異牡荊素(isovitexin),甲基原薯蕷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甲基原棕櫚皂甙B(methyl proto-pb),甲基原棕竹皂甙(methyl protorhapissapo-nin)。【性味】味甘;澀;性平【歸經】入肝、腎二經【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鼻衄;咯血;吐血;產後出血過多【用法用量】內服:煅炭研末衝,3-6克。【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粗棕竹的鬚根用於接骨。【摘錄】《中華本草》棕竹根藥名:棕竹根漢語拼音:zong zhu gen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中藥化學成分:地下部分含薯蕷皂甙(dioscin),甲基原薯蕷皂甙(methyl Protedioscin),甲基原棕櫚皂甙B(methyl proto Ph)。功效:祛風除濕;收斂止血科屬分類:棕櫚科主治:風濕痺痛;鼻衄;咯血;跌打勞傷原形態:棕竹,叢生灌木,高2-3m。莖圓柱形,有節,直徑2-3cm,上部被以褐色、網狀粗纖維質的葉鞘。葉互生;葉柄長8-20cm,初被秕糠狀毛,稍扁平,橫切面呈橢圓形;葉掌狀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條肋脈,在基部1-4cm處連合,長20-30cm或更長,寬1.5-5cm,闊線形或線狀橢圓形,先端闊,有不規則齒缺,邊緣和脈上有褐色小鋭齒,橫脈多而明顯。肉花序,長達30cm,多分枝,佛焰苞管狀,2-3枚,生於總花梗及花序軸上,膜質,密被褐色彎卷絨毛。花雌雄異株,雄花較小,花萼長1.5mm,裂片卵形;花冠裂片卵形,質厚,長1mm;雄蕊6;雌花較大,卵狀球形。漿果球形,直徑8-10mm。種子球形,胚位於種脊的對面近基部。花期6-7月。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資源分佈:分佈於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收斂止血藥性味:味甘;澀;性平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棕竹的根。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20g,鮮品可用至90g。出處:《中華本草》

標籤: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