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王戎不取道旁李聽課評課稿範文通用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聽課評課稿範文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戎不取道旁李聽課評課稿範文通用

王戎不取道旁李聽課評課稿範文通用1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説新語.雅量》,本文主要講的是王戎年僅七歲時即善於思考、冷靜推斷的故事。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藉助關鍵詞和圖表複述故事內容;讓學生了解《世説新語》這本書,激發學生閲讀《世説新語》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範讀,自讀,齊讀,)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

2.抓住教學預設之外的'突發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課堂動態生成,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藉助關鍵詞和圖表複述故事內容;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可以藉助註釋、關鍵詞、圖表的方法複述故事內容。

三、不足之處

環節設計過於全面,顯得臃腫繁瑣。過於看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環節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應留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也就少有個性與創新。有時留下空間,就是留下期待,留下餘韻,留下創造!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並重。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接着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教師提示,課件展示自譯方法。然後自讀自譯:學生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教師在巡視中引導學生讀課文,讀註釋,嘗試翻譯文章,並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最後悟讀主旨,質疑探究:試對人物進行評價,並思考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聽課評課稿範文通用2

《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文言文選自《世説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推理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語言簡潔,僅僅有49個字,但是內涵卻十分豐富。

反思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以學定教,為學而教。

整節課目標的制定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而定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説,教學的一切意義都在於學生的發展,在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基於學生的學情情況,初步朗讀課文時引導學生不同形式的朗讀,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在學生遇到多音字“折”不知道該讀哪個音時,教給孩子要因義而定音,根據在文章中出現的詞句“多子折枝”來選擇讀音,理解了詞句的意思自然就明白,在這裏應該選擇zhé這個讀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讓學生習得一種方法,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取捨。

在這節課上並沒有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這則文言文,而是藉助註釋簡單理解一些生字詞的障礙,比如“競走”的意思,三個“之”字具體指的是什麼。讓學生把重點放在講述故事上,而在講故事這個環節當中,根據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引導學生來挖掘教材當中的非語言因素,鼓勵學生去大膽的想象,加入文中沒有的一些內容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我們這個文言文文字活起來,有了靈性,同時也讓學生保持着這樣學習文言的一種興趣。同時還提供了一些練講故事的方法:講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豐富的想象;還可以加入適當的動作、語言、神態等。學生的思維在一次次創新當中得到了提升,特別是當提出“諸小兒看到路邊裏樹上結了這麼多李子,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這個問題後,緊接着追問“諸小兒去摘李子的時候會説些什麼?動作又是怎樣的?”同學們的發言讓我感到了莫大的驚喜,為孩子們神奇的想象力而折服,這正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培養的方向。講故事的環節,既鞏固了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這種想象能力,還能遷移到自己的生活經驗當中。

三、注重課外延伸。

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突破教材固有的邊界,將文本外面的世界敞開天窗,注重課堂容量。所以在課堂上,後面的環節當中瞭解《王戎觀虎》這個小故事,讓學生對王戎這個人物有更全面的瞭解,調動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順理成章地推薦閲讀《世説新語》,引領學生慢慢地喜歡上文言文,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也有自己認為不足的地方,課堂上考慮到時間因素講述故事的同學有點少。以後,我會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潛心鑽研,細心雕琢,且教且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王戎不取道旁李聽課評課稿範文通用3

俞執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語言精煉、富有趣味、藴含深刻道理的小古文,它是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小古文。相信在座的部分老師跟我一樣,在學生時代害怕學習文言文,怕實詞、虛詞,怕背誦,怕翻譯!而俞老師的課堂通過課前談話和對生字“戎”的字理教學,學生一下子進入古文的世界,把畏古文變成了樂古文,何為樂?

一、樂樂讀:

“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爾自知”,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對於古詩文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從課標中我們看出,誦讀是學習古文的'主要途徑,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橋樑,俞老師的課堂以讀貫穿始終。初讀讀準字音,二讀指導學生劃節奏朗讀,讀出古文的韻味,三讀帶動作吟誦。最後俞老師出示豎着的、去標點的古文,配樂朗誦,這樣的朗讀形式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生興趣,形成濃濃的中國風,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樂樂思: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隻彈出萬般音”,俞老師在課堂上設置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整個課堂圍繞了王戎的人物形象設置問題:王戎是個怎樣的人?説説你對王戎有什麼瞭解?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戎?這些問題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於是從學生口中有了善於思考、善於推理、聰慧的王戎。

三、樂樂學:

“好課堂能讓學生受益一生”,俞老師就像那麥田裏的守望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中交流,感悟出古文的學習方法:擴詞法、查註釋查字典、換詞法。俞老師播下的是樂古文的種子,整堂課學生樂讀、樂思、樂學,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