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3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優秀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3篇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13、14歲的學生,處於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總之,七年級學生處於半幼稚、半成熟階段,掌握其規律教學,更應善於引導,使他們旺盛的精力,強烈的好奇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認真學習的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自覺學習。下面我談談這一學期來我對七年級數學的幾點體會:

一、明確學習的目的性

七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學習動機所決定,入學後,我對所帶班級進行了調查,學生的學習動機可大致分為:

(2)學習目的明確、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佔20。2%

(3)學習為個人前途,為家長爭光佔2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但他們的可塑性很強,除了加強正常的正面教育,還可利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

二、 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數學“愛”的火花

此外,我還利用學生每天的作業反饋和單元測驗成績的'反饋,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方法,適應生理和心理特點

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往往直接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在心理調動起來,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數學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為了適應學習注意裏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生理特點,每節課授課不超過25分鐘,剩下的時間看書或做練習;練習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口算、筆算相結合;有時一題目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叫同一張桌子的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計算;有時叫不同水平的學生上黑板做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獲得心理平衡。

四、寓數學思想於課堂教學中

數學觀念、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科學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是數學科學的靈魂,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課本中沒有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的教給學生,這有益於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有理數這一章特別突出了數型結合的思想,緊扣數軸逐步介紹數a與a的對應關係,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方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練習時引導學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結論,從中滲透歸納的思想方法,促進其思維能力的形成。

其實,數學思想滲透到概念的定義、法則的推導,定理的問題證明和具體解答中,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站在方法論的高度講出學生在課本的字裏行間看不出的奇珍異寶,講出決策和創造的方法,精心提煉,着意滲透,經常運用。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2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3

學習數學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在於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範。小學階段中大量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和一些抽象的內容,都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貫穿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數學教育哲學上講,決定一個學生數學修養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標誌是看他如何看待數學,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着眼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價值觀,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因為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現在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少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形不成量的實際觀念和鮮明的圖形表象。基於此,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建構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日常思維向科學思維的方式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在課改轟轟烈烈的今天,大多數教師能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注意了結合生活中實例進行教學,改變數學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質疑問難……但是有些教師錯誤的理解了新課標的精神,認為只要在生活中找幾個實例,就叫做創設情境,讓學生熱熱鬧鬧的議論一番就是小組學習……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説到底能學到多少數學知識呢?

我認真學習了一些資料,認為一節課,首先要看是否較好的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例如:所創設的情境、選取的素材貼近學生的經驗嗎?包含有數學知識嗎?是否做到了以豐富的現實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了嗎?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了嗎?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了嗎?為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了嗎?……第二,要看這節課是否體現了數學的本質特徵。這是最關鍵的!例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受或體驗了嗎?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促進作用嗎?是否注意了用數學的思想、用數學的魅力和數學的美薰陶學生、吸引學生,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激情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對學生來説,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創新意識和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而問題的提出往往要藉助於適宜的環境。反觀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多關注的是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很少顧及學生的情感投入,偶爾的興趣激發也只是蜻蜓點水。當然創設情境不是目的,創設情境是為了讓學生透過生活現象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等數學問題。問題的提出,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較之以前只有教師提問題的課堂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現在老師們在教學時,經常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教學,這非常好。但在設計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所設計的問題,儘可能的要具有濃厚的生活的氣息,而且要難易適中,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

時間如梭,轉眼已經在教學工作崗位上工作幾年了,回顧這幾年的工作,我思緒萬千、感慨多多。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中來尤為重要。教學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利用鐘面實物教具,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觀察物體所需的小正方體模型,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觀察物體的實踐中來。為學生提供超市購物等場景,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等等。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平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來,以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以形成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為精髓。

二、注重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生活化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模式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比如,在教一年級第一冊《連加》一課中創設了打氣球的遊戲,氣球從下面一點一點往上飄,上面有10以內的加法算式,看誰算的快打得準的情境。學生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產生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複習了舊知識,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還如在教一年級第一冊《連加》一課中,我給學生放了一段早晨他們打掃衞生的錄像片段,在錄像中有學生打掃衞生的生活場景,又有身邊熟悉的同學。當看完錄像後我問他們:從這段錄像中你知道了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説起來,當我再問:為什麼用加法列式時,孩子們説:“開始有3個同學掃地,一會兒來了2個拿掃帚的同學,一會兒又來了1個拿掃帚的同學,一共有6個同學在打掃衞生,所以用加法列式”。他們不僅理解了連加算式的含義,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同時又讓學生比較3+2與3+2+1兩個算式的區別,使學生明確了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且還可以把它運用於生活。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連加》一課時我還創設了一幅“風景圖”的情境,在圖中有鳥、有蝴蝶、還有大樹,分別有不同的姿勢和方向,學生通過觀察列連加算式,有列6道的、有列7道的、還有列10道的,學生對自己的列式都有充足的理由,小鳥和蝴蝶一共多少隻?列式是:2+3+2+4+3+1對於學生這些富有創造性的回答我都給予了積極的鼓勵。因為我認為這種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注重課前教材的認真研讀,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徹。

備課時對教材做了全面的瞭解和分析,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注意結合我所教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制訂了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做到上好每一節課,搞清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師就教學難點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做到充分駕馭課堂。留意從教學輔導材料中取經,吸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我所用,注意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力求一節課比另一節課精彩,力求將我所知所想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我的課堂中來,力求讓我的學生能在寓教寓樂中輕鬆學數學,讓孩子們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饋,加強課後的練習與鞏固。

所學知識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節課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後的聯繫與鞏固才能檢驗出來。我在練習鞏固時注重個別輔導,尋找特定羣體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開展練習。佈置的作業不求多、雜,而力求精、細,要求學生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對於沒有很好掌握的同學及時輔導,找出不足與疏漏,及時補救。注意佈置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注重調動多方資源,開展轟轟烈烈的家長助學生、好學生幫助差學生的活動,使得課後的練習與鞏固得以有效的實施。

五、注重個別輔導,及時轉化潛能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的正面教育,對於潛能生做到多關心、不歧視、不放棄。讓他們感覺到來自老師以及班級體的關愛。認真研究造成其學習的困難的根本原因,堅持對症下藥。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開展學生間、小組間的互助互學活動,逐步讓一部分潛能生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逐漸進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家長成為學生時時刻刻不變遷的小老師,竭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爭取更大進步。

總之,數學教育教學工作還有不夠完善之處,教學經驗還很不足,需要不斷向同行們請教學習。對於自己,我還需不斷豐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綜合素質,將我所學滲透課堂教學,為學生造福,讓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受益者,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4

“大步提問”的思考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育局教研室 齊勝利

孔企平教授在今天的講座中提出了一個關於課堂問題的新觀點:“大步提問”。何謂“大步提問”呢?按孔教授的説法,“大步提問”是需要學生展開思考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它在一節課中往往處於中心位置,且一節課中一般只有一到兩個“大步提問”的問題。他説課堂上如果沒有“大步提問”,課堂就會比較瑣碎,只有藉助“大步提問”,才能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大的活動,學生才能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充分討論、交流,思維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由於孔教授是穿插在其它內容中談的,不是很清晰,因而,聽後總感覺話説得不是很透,回來後圍繞着孔教授的觀點也做了一些思考。我認為可否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大步提問”的觀點。

第一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改革當前課堂的需要。

傳統的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小步子”,即心理學上的“搭腳手架”,通過一個一個台階,幫助學生一點一點地理解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迅速、準確地掌握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學生的學習缺乏挑戰性,思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也就難以真正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

第二個層面,“大步提問”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

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理解、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藉助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大步提問”,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逐步錘鍊了他們的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教育價值。

“大步提問”思維跨度大,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迅速地解決,這必然會有效地調動他們自身的思維潛力,同時,個體之間的思維差異也為他們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終必然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第三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需要。

要想在一節課中設計一至兩個“大步提問”,教師必須要有精心的設計,而精心設計的前提就是對教材與學生的深度挖掘,只能深入挖掘教材的藴涵的數學價值,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提出的問題才有針對性、深刻性。同時,駕馭“大步提問”也需要教師有超出常規的課堂教學能力。以上兩個方面清晰地告訴我們,課堂中的“大步提問”必然會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作者簡介:齊勝利,男,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特級教師,現為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工作以來,先後獲得黃山市“名教師”、黃山市“學科帶頭人”、黃山市“教學新秀”,連續兩屆黃山區 “拔尖人才”等稱號。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5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解和有。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6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單科中成績好的90多分,差的40幾分,這些同學能在同一個班裏,面對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作為七年級教師的我,費盡心思,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準備中,我比較注重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參考書,我們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講授本課程的內容,學生學習才會有依據,學生在課堂上跟不上老師時可以參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師的思路,所以應該重視教材的鑽研。在備課過程中,在不離開教材的原則下,可以參考其他教科書,對比它們的不同之處,尋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這些教法後,上課之前應與有經驗的老師多交流討論是否行得通,總之單兵作戰很容易鑽牛角尖,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備課時遇到沒有把握講好的課時應立即提出,請大家參謀,綜合考慮各種方案。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大家討論,如有問題立即更正、改進。

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多與學生溝通。新教師經驗不足,教學技巧性不強,難免會有學生聽不懂,多些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非常重要,這樣有利於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無論備課多認真仔細也很難適應不同班級的情況,只有溝通、瞭解,才能更好地解決各個班級的不同問題。另外,有些學生基礎較好,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就能更好地引導這些學生更好地學習。

2.注重組織教學,嚴格要求學生。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學生已經形成了厭學的習慣,頂多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襲的,對於容易掌握的內容他們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須嚴格要求他們。由於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所以上課時間是他們學習的主要時間,教師應善於組織、調動學生進行學習,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課時間。

3.注重打基礎。由於學生基礎較差,上課時多以初中內容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更易接受,從熟悉的內容轉到新內容的學習,做到過渡自然。對於初中的.內容也可能沒有完全掌握,則可以花時間較完整地複習初中內容,然後才學習新知識。作業的佈置也以基礎題為主,對稍難的題目可以在堂上講解,讓學生整理成作業。

4.運用多種技巧教學。對於大部分的數學題,學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們在小學時沒有形成解題的思維習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解題,我把解題的方法進行總結,分為幾個簡單的解題步驟一步步地解題。多找資料,在上課前講一段相關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他們的興趣,這些都是有效的技巧,使學生對本課程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方向: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學語言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7

這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導學提綱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覺自己學得的知識能用於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我還特別注意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在該節課裏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因為時間的把握的不好,學生在做圖的`過程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後面的概括也沒有時間,學生中一些問題還沒有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幾個學生還是出現了製圖不完整,所表達的語言都是不全面,不夠準確的。其實學生的表達也説明了學生對於該過程的掌握還是不太穩固。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8

《乘法分配律》教材對於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在設計本教案的過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所教案例,對本節課教學策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1.教師要深入瞭解各層次學生思維實際,提供充分的信息,為各層次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瞭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複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着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悦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學生能自由發揮,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氣氛熱烈。到通過計算髮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

3.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4.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表示規律,歸納規律,應用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9

數感的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解釋。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深厚興趣。我們老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感。

一、發掘生活中的數感數學來源於生活,發掘學生生活中的數感十分重要。例如:在體育課上,參加跑步訓練,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離;到超級市場去看看、稱稱、掂掂各種蔬菜、水果、一分錢硬幣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實際重量等等。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數感的啟蒙,還能培養學生的“親數學”行為,對數學學習充滿樂趣。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又充滿着好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善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自己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比如: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中,在認識“1”時,先請學生説出現實生活中用“1”表達的事物。學生例舉出:1本書、1只小鳥、1棵樹、1根小棒、1個國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隨後引導學生數出幾粒葡萄是一串?幾根小棒是一捆?幫助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1個個體(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1個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1個國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1粒葡萄)。即而滲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就成功發掘出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課堂中的數感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鑑,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例如:在講“升和毫升”時,練習中要求學生會看刻度説出水的體積。圖示為:一個量筒裝有1000毫升水,另一個量筒裝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學生看圖後想出了多種方法,有的説1升200毫升;有的説1200毫升;有的説1又1/5升。學生用多種方法表示同一個數量,通過討論判斷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説明同樣表示一幅圖中水的體積,可以用整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和分數表示。這樣學生就把分數、小數、整數之間建立起了聯繫,知道了能從多個方面理解一個數,豐富了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展了數感。

三、發展比較中的數感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於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展。例如:在進行大數目估算的教學時,我請學生們試着估算一下一頁報紙上有多少個字?一摞紙有多少張?一把瓜子有多少顆?全校有多少名學生?體育館有多少個座位?全校學生人數與體育館座位數有什麼關係?學生在估算時很少有人會憑空估計,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地把要估算的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數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數相當於一份的多少倍,用這種方法估算這些大數。當學生把一份的數量與大數進行比較時,觀察並感受到大數相當於小數的幾倍,體會了大數的`多少,也瞭解了大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這樣的估算訓練中,估算能力逐漸提高,能夠見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數建立起聯繫,體會了數的大小、多少的實際意義,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因此,在學生對數有了初步的體驗時,通過比較才會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體會到數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夠以小數感知大數,以及辨證地看待一個數,從而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發展。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方法多樣,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盡的,一個成功的數學教師,必然是一個善於發現、敢於嘗試、勇於創新的人。小學生有較強的數感,會對小學生將來繼續學習數學有重要的意義,會使學生在數學王國中更有發展前景。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0

《時、分的認識》一課,課後我對自己這節課的授課情況作了一番反思,這一課的教學,從準備、授課,整個過程有很多值得反思,

一、關於教學準備

準備階段,對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起着重要的作用。這一課的準備過程特別值得我深深思考:準備好一節課,要求教師不但認真研讀教材,按教育規律和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而且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預見能力,在考慮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預想每一環節的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預期效果。

二、關於教學過程

1、優化教學方法

本節課是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整時的礎上進行教學平的,本節課主要任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以及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和分,知道1時=60分。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單位間的進率比較複雜,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難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軸"為指導思想,並能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時間單位概念建立時,讓學生聽音樂靜靜的體會1分鐘有多長,學生陶醉在音樂與彩色交織的世界。(忽然音樂停了)學生正聽着熟悉的音樂,音樂怎麼停了呢?1分鐘結束了。這樣一來,抽象的一分鐘在學生的`心裏就有了一個定量。並給他們1分鐘時間,讓他們在1分鐘裏幹些事情,體驗1分鐘究竟有多長。這樣,儘可能地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得知識,通過這樣的實踐,既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在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優化教學手段

這節課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多媒體輔助教學生動形象,內容直觀具體,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例如教學“幾時幾分”,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鐘面“10:30”,學生説出表示的時間(10時30分),還可以説“幾時半”,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是怎樣指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時針走過了10,就是10時,分針指着6,表示30分,所以是“10:30”。接着在分別出示鐘面“10:55、10:5、8:55、9:05、9:55等”。最後讓學生小結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當時間不是整時的時候,它的方法:先看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再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多少分。這樣的教學分散了難點,並通過點撥、觀察,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逐一突破難點。使課堂動靜結合,學生眼、耳、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3、優化課堂練習。

由於本課教材知識點多的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在教學中我實施練習與新授緊密結合,且有層次,由淺入深,有趣味,形式多樣,重點突出,例如在鞏固練習中,我先設計了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再設計給鐘錶找朋友的練習,最後設計球經過時間的練習。

三、存在不足

1、本節課,我在教學中也有着一些不足,由於本課知識點多的緣故,教師授課一個環節緊跟一個環節,非常緊湊,於是在忙中就出現了一些錯誤。例如在講解時間數字式寫法時,課堂上只注重了老師的演示與書寫,而沒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寫一寫,導致在後面練習過程中學生常出錯,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數學課上要讓學生學會説數學語言,例如,在讀時間時我們的生活都會説成幾點幾分,而數學課上就要説成幾時幾分,儘管在課上我對此進行了強調,但由於沒有再學習的最初階段達成共識,因此課上學生怎麼説得都有。另外,在對學生語言表達方面要求不高,造成很多學生不説完整話,在今後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1

數學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的過程。正是這樣,數學課堂教學或是在創設情境、激活生活經驗中引入新課,或是在複習鋪墊、激活舊知中引入新知,以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凡是與舊知聯繫緊密、在舊知基礎上生長髮展的新知教學,都適宜通過複習鋪墊的形式引入新課。其關鍵是把握好複習鋪墊的度,既不可“密鋪細墊”將知識全“嚼爛了”再餵給學生,降低學生探索、思考、發現新知所應有的思維力度,也不可過於“粗放”,讓新舊知識之間仍然“高不可攀”,給學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難以跨越的“思維障礙”。在複習鋪墊時關鍵要把握好以下三個“度”:

一、把好時間長短之度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新授時間一般控制在前20分鐘內,這也是兒童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最佳時域。為了確保學生能在這最佳時域內有儘可能多的時間探索新知,複習鋪墊所用的時間要儘可能的短,一般控制在3分鐘以內。複習鋪墊通常以口答或簡要的筆算後口答形式為學習新知拋好“錨”,打好“樁”,架起認知橋樑,促進學生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建構。

二、把好題量多少之度

複習鋪墊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全都“倒騰”出來。複習鋪墊的內容應該與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着最為密切的聯繫,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生長基點”。在複習鋪墊的題量上也應有所控制,過少則難以達到複習鋪墊的目的,過多則浪費了時間且易縮縛學生思維,關鍵是能恰到好處地激活新知“生長基點”。比如: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在教學“9+幾”時,徐老師採用兒童喜歡的談話法導入新課:“小朋友,大家好!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看——小猴今天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呢!”接着,(出示小猴圖片)由小猴帶來了口算題進行復習鋪墊: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徐老師在學生口算後提問:“通過這些口算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學生有的説都是10加幾的,有的説這些題目得數都是十幾。徐老師接着問:“計算這些題,你為什麼這麼快?”學生一下子發現:都是10加幾,就能很快算出得數是十幾。看似簡單的口算課,徐老師抓住了計算教學的本質,通過談話法,直接引導學生口算、觀察、體驗,感知10加一個數比較簡便。從而,為新課中幫助學生理解“湊十法”做好鋪墊。8道口算題加兩個問題不到3分鐘的時間已做好最佳的複習鋪墊!

三、把好思維難易之度

複習鋪墊的目的在於為學生學習新知搭建平台,喚醒學生的數學思維,創設“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因此,複習鋪墊時習題或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要切中知識的邏輯起點,也要通過複習鋪墊準確切入全班學生的學習起點,創設出最佳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憤”、“悱”的求知心理,讓學生能“跳一跳,摘果子。”既有思維的挑戰性,又能品嚐探索成功的.喜悦。還以特級教師徐斌老師教學“9+幾”為例:在複習鋪墊時,徐老師並沒有亦步亦趨地先複習把一個數分成1和幾,而是通過8道口算題並輔以富有啟發性的提問:“通過這些口算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計算這些題,你為什麼這麼快?”當學生髮現“10加幾都得十幾的”規律後,徐老師直接出示例題“9+4”,並引導學生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這樣的複習鋪墊可謂“切中要害”——既激活知識“生長基點”,又激活學生的思維,彰顯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力。

總之,複習鋪墊之“度”既要關注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也要關注班級學生學習的認知起點。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現實表現,靈活調控,有效鋪墊,讓複習鋪墊到位而不越位,真正發揮複習鋪墊的激活舊知、啟迪思維、促進遷移、引導建構之功效,順利實現認知結構的同化或順應。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2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温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此時,掌握新知便成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説:“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説:“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説:“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啟”而能“發”,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説:“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悦”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優秀隨筆13

1、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區別

初中數學在教材表達上採用形象通俗的語言,研究對象多是常量,側重於定量計算和形象思維,而高中數學語言表達抽象,邏輯嚴密,思維嚴謹,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強,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

2、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不怕困難攻克數學疑難問題的`頑強學習意志,勇於進取敢於競爭的學習精神。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想辦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的講解。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要預習課文,帶着問題聽課,通過老師的解釋,學會不斷思考,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率。而高中數學內容容量大,同學會有聽了沒辦法記,記了來不及聽的無所適從現象,但是做好筆記又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那我們就應該先注意記好解題的關鍵思路和結論,不要面面俱到。課後要整理筆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閲讀教材,多方查閲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再者,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完成作業。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4.要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

每學完一節一章後,要按知識的邏輯關係進行歸納總結,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這也是再認識的過程,對進一步深化知識積累資料,靈活應用知識,提高概括能力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標籤:教學 數學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