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小學優秀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優秀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優秀隨筆

小學優秀隨筆1

在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在我的課堂上或是其他語文教師的課堂上,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一篇課文,教師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學生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文章的整體意思不能體會得深刻。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訓練,效果出乎意料──許多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這就是語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在我們的語文閲讀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語感的培養

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破除以教師講解、分析、説明為主的知識灌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入選的教材,都是經過作者千錘百煉、反覆推敲、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義。而加強對學生的語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揮作品的感染作用。

長期以來,語文課片面強調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忽視了語言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讓學生對語文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重分析研究輕語文實踐,追求講深講透,卻忽視了自悟自得,忽視了語感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説:“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鋭的感覺。”呂叔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確強調:“強烈敏鋭的語感,是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可見,語文大師一致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語感的培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的透徹理解,是一個人語言素質的直接反映。學生的語感如何,直接影響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積累和運用,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語感培養是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課本選用的《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着四季常綠的枝條。和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着。”

讀這段文字後,我引導學生開展想象和聯想:可以從“細雨如絲”中聯想絲綿細密和柔軟;由“貪婪地吮吸”聯想到嗷嗷待哺的嬰兒;由“伸展”聯想到擺脱束縛後的輕鬆和舒暢。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將春雨中的楊梅樹想象成一個飢渴的嬰兒,在母親輕柔的撫摸和温暖的懷抱裏,飽吸甘甜的'乳汁時,那種急迫的動作以及歡快與舒暢的情緒。

這一段文字所展示給人的意境,飽含春天裏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機。應該説這段文字處理是充滿了作者的想象和聯想,是具體的、生動的。但是高超言語總是“意則期多,字唯期少”,言有盡而意無窮,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紙背”,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再創造、再想象的餘地,否則“楊梅樹貪婪地吮吸”、“狹長葉子的歡笑”便會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貪婪”一詞本為貶意,但用在此處,即使人對久經飢渴的嬰兒在吮吸母乳時,那種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飾,那種急迫貪吃的稚氣的樣子頓生憐愛之情。

教學反思:

學生之所以能夠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併產生豐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經過老師的分析和對詞語的直接解釋,而是想象和聯想在語感中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語感中的聯想和想象是學生在和言語對象接觸的過程中,不是隨意主觀,而是依據言語對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聯想使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動人的景物,豐富的情感,嚴密的邏輯,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審美的愉悦,會在對言語的感受中源源不斷,源源而來。

學生閲讀得多,自然就會增加對語言材料理解和領悟的機會。我們要指導學生從課外選取各種體裁、各種內容以及飽含喜怒哀樂各種情感的文章,使學生努力從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種詞彙、句式的特點,去感悟其表情達意上的“共鳴”。

在今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要堅持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小學優秀隨筆2

母親節即將來臨,可在這樣的節日裏,我從未送過禮物給母親,只是回家陪親人吃飯聊聊天,想想我這個女兒也是有點失敗。但我也時常在想:如果什麼事情都要等到某個節日才做,未免太晚了。我們的生活應該在簡單中呈現美,在平凡中展現細膩。因為我沒有送禮物給母親,自然也不會想到會收到誰的禮物,然而在這個即將到來的節日我卻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

5月9日九點鐘左右,我忙完了手頭的工作,悄悄地走到書房旁從門邊上看看開心和孩子在做什麼?開心在打字,孩子在畫畫。正準備轉身到客廳看電視,卻聽到他們的一段談話。

彥問:“爸爸,星期天是母親節,我們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呀?”

開心説:“你怎麼知道星期天是母親節?”

“是老師説的,電視裏也説。”

“哦”……

彥又問:“我們送一個大蛋糕給媽媽好不好?”

開心説:“媽媽不愛吃蛋糕。”

“那就送好多魚、海苔、薯片、奧利奧、磨古力……好不好。”

開心笑笑説:“好像都是你愛吃的,想點別的。”

彥嘟嘟嘴説:“好吧。那不送吃的我們就送玩的,比如積木、橡皮泥、游泳鏡……”。這時開心忙做停止的手勢説:“仔細想想媽媽喜歡的而不是你喜歡的”。

“哦,爸爸。那就送玫瑰花吧。”

“三八節已送過了。”開心説。

“哦”。彥想了好一會兒,突然靈機一動停下手中的'筆跑到電腦桌前抓住開心的手説:“爸爸,爸爸,我想到送什麼啦?”“送什麼?”開心忙問。

彥悄悄地附在開心的耳旁説:“送一個緊箍咒給媽媽,綁在她手上好嗎?”

開心疑惑地問:“為什麼呀?”

“要是我不聽話,媽媽敢打我,我就念緊箍咒咒語,她就打不到我了。”

孩子的這番話逗得開心哈哈大笑“虧你想得出來,我看你是想當孫悟空吧?”

“不是的。爸爸你都不知道你到廣州出差時,媽媽做得最棒的一件事就是把我打哭了,你都沒看見當時的情景——我哭了一地的眼淚!”

開心笑了笑説:“你也太誇張了。肯定是你不聽話,媽媽喊你早點睡覺,叫了好多聲你都不理會,還在畫畫或是玩遊戲媽媽才打你的。”彥不吭聲。開心便安慰彥説:“你別和媽媽計較,打是愛嘛!媽媽打你也是因為愛你呀。所以你今後要表現乖乖的不要惹她生氣,要愛媽媽懂嗎?”

彥的眼睛骨碌一轉説:“打就是愛嗎?”。在忙碌的開心也沒多想便回答道:“對呀!”彥又問:“真的,打就是愛。” “是真的”。開心敲着鍵盤迴答道。

彥沉思了好一會突然很激動地搖着開心的手説:“爸爸,爸爸,我知道啦! 我知道啦!我們就送媽媽一個‘打’吧?”開心聽了笑得前俯後仰地説“你這小機靈鬼。”這時躲在門旁邊的我聽了又氣又好笑,連忙推開門走進去,他們看見我進來笑得更歡了。開心見我不怎麼生氣也附和着説:“對,我們就送這個禮物給媽媽,不用等到母親節啦,我們現在就可以送這個物美價廉的‘打’給媽媽”。説着説着他們竟把枕頭丟向我,全家都沉浸在打笑聲中……

有的愛就像有形的繩子拴住我們的心,有的愛就像無形的風吹過耳際。生活中的喜悦總在不經意間產生,所以我們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慢慢去體味生活中的樂趣。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樣,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需要我慢慢去研究。猶如水。時而清澈透明,時而渾黃一體,時而暗波湧動,但從不停息流動。我們總在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他們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有時需要細心呵護,有時需要智慧洗滌,有時需要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願天下母親,別忘了留一份愛給自己!願天下兒女別忘了回報母親一縷陽光!

小學優秀隨筆3

《乘法分配律》教材對於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在設計本教案的過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所教案例,對本節課教學策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1.教師要深入瞭解各層次學生思維實際,提供充分的信息,為各層次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瞭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複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着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悦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學生能自由發揮,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氣氛熱烈。到通過計算髮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

3.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4.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表示規律,歸納規律,應用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

小學優秀隨筆4

“大步提問”的思考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育局教研室 齊勝利

孔企平教授在今天的講座中提出了一個關於課堂問題的新觀點:“大步提問”。何謂“大步提問”呢?按孔教授的説法,“大步提問”是需要學生展開思考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它在一節課中往往處於中心位置,且一節課中一般只有一到兩個“大步提問”的問題。他説課堂上如果沒有“大步提問”,課堂就會比較瑣碎,只有藉助“大步提問”,才能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大的活動,學生才能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充分討論、交流,思維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由於孔教授是穿插在其它內容中談的',不是很清晰,因而,聽後總感覺話説得不是很透,回來後圍繞着孔教授的觀點也做了一些思考。我認為可否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大步提問”的觀點。

第一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改革當前課堂的需要。

傳統的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小步子”,即心理學上的“搭腳手架”,通過一個一個台階,幫助學生一點一點地理解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迅速、準確地掌握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學生的學習缺乏挑戰性,思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也就難以真正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

第二個層面,“大步提問”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

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理解、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藉助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大步提問”,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逐步錘鍊了他們的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教育價值。

“大步提問”思維跨度大,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迅速地解決,這必然會有效地調動他們自身的思維潛力,同時,個體之間的思維差異也為他們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終必然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第三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需要。

要想在一節課中設計一至兩個“大步提問”,教師必須要有精心的設計,而精心設計的前提就是對教材與學生的深度挖掘,只能深入挖掘教材的藴涵的數學價值,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提出的問題才有針對性、深刻性。同時,駕馭“大步提問”也需要教師有超出常規的課堂教學能力。以上兩個方面清晰地告訴我們,課堂中的“大步提問”必然會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作者簡介:齊勝利,男,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特級教師,現為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工作以來,先後獲得黃山市“名教師”、黃山市“學科帶頭人”、黃山市“教學新秀”,連續兩屆黃山區 “拔尖人才”等稱號。

小學優秀隨筆5

教師的鼓勵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鼓勵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

教師的鼓勵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在班裏有時似乎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我班也有這樣的同學,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他自己。一次在餐廳吃飯時,吃完飯很多學生都去站隊準備回教室,只有他在收拾同學們遺留在餐桌上的殘羹剩飯,我帶隊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表揚了這位同學,並盡力讚美了他品德優良的好行為。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裏發現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昇華。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

在我的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鼓勵的語言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

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鼓勵,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

小學優秀隨筆6

來校一年多來,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除了正常的上課以外,我和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整個級部除了有個別班級外,絕大部分的班級同學都能夠在美術課上遵守課堂紀律,尊重和尊敬老師,課上能按老師要求認真仔細的學習和思考,而沒有因為美術課是副科而去不重視,孩子們一直以來對於美術課的濃厚興趣和翹首期盼學習美術知識的態度着實讓我心動,我感謝孩子們的賞識,這麼愛我的課。

二是孩子們課下打招呼不是簡單的老師好,而是發自內心的把我當成朋友,跟我聊天,跟我説笑,非常親近,我想我們的師生感情就是這麼一步步拉近的,當去查宿舍時,孩子們給我遞上來一堆堆吃的喝的,真是讓我無以言表,孩子們真是太天真可愛了。

還有的'孩子喜歡課下來找我談談心事,有時不好意思給別人談的事,來給我談,我謝謝孩子們的信任,我也會在教好美術同時,切實做到身正師範,學高為師,做孩子們的引導者和好朋友。

小學優秀隨筆7

接近兩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而又幸福的職業。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脱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天,上課鈴聲響了,我走進教室習慣地把教室掃視了一圈後,笑了笑,説:"同學們老師要檢查一下昨天佈置的作業,看看誰把《我們愛你啊,中國》這一課背給大家聽好嗎?"我每次都把學生分三個等級來檢查作業,各個等級分別找幾名學生背課文,每次抽查作業多數表現都很好,但這次很令我失望。我提問了上中等的學生竟然沒背下來,但當我讓班級學生都認為很差的學生小耀站起來背時,多數同學的臉都顯得很自然,也許會想成績好的同學都沒背下來,他能背下來嗎?但讓我和同學們都吃驚的是小耀竟然背下來了,這時在我的帶動下班級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非常高興。我從同學們的眼神和小聲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從這以後他們學習更積極了。

剛上學時,我就感到小耀是個"有嘴沒手"的孩子,課堂上誇誇其談,課後作業邋邋遢遢,在接下來的幾週中,我也真正領教了他的作業鉛筆描紅筆畫不到位,田字格寫字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作業中錯字連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就能一下認出。此刻,我望了小耀一眼,他正很得意的坐的.很直。課間十分鐘,我埋頭趕批着作業,一路打鈎,批到小耀的作業時卡殼了,我叫同學把他"請"到我的身邊站着面批,他的作業本上有兩個錯別字了,我用紅筆重重地圈了出來,一臉嚴肅地説:"千叮嚀,萬囑託,不要寫錯別字!要仔細檢查!"聲音不高,分量卻很重。説完,我抬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從他臉上找到悔過的表情。他沒有説什麼,只是低下頭,好像再説我以後一定好好寫字。第二次作業他很出乎我的意料寫得特別工整,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工工整整寫上了一個"優",還特意畫上一張遲到的笑臉。此後,這樣的"特批作業"多了起來,作業本上又多了許多豐富的內容:一面面鮮豔的小紅旗,一個個可愛的笑臉。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有責任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理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有責任引領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無盡的天空。

小學優秀隨筆8

所謂鋪墊,就是“陪襯,襯托”。鋪墊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在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常常通過適當的鋪墊,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所謂“適當”鋪墊,意指時機恰當,坡度適宜,追求不知不覺、水到渠成的效果。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教材第二道例題是提供4張課桌,每張課桌上有2台電腦的情境圖,讓學生計算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如果僅僅“教教材”,我們通常會分三步走:一是出示情境圖和問題後,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説説這些電腦是怎樣排列的;二是讓學生列式解答;三是問學生這裏是幾個幾相加,在明確是4個2相加後,告訴學生“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8或2×4=8”,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

這樣教學,學生固然也能學會乘法,但是在新接觸一個數學概念的時候,我們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由。特別是在這裏,學生很可能會產生一種困惑:已經可以用加法解決問題了,為什麼還要學習乘法?當然,教材在接下來的“試一試”中通過5個4相加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同時揭示寫成乘法比較簡便。不過,由於學生的困惑是伴隨着例題而生的,因此我總覺得,這樣的體會還是在例題中有所鋪墊更好。也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數的連加比較簡便(鋪墊的目的),我們可以在例題解決的基礎上及時鋪墊(鋪墊的時機)。

接下來,我們思考了鋪墊的具體教學安排。由例題的情境繼續出示問題:“電腦教室有20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台電腦?”讓學生説説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用加法計算的學生説着説着就不記得到底説了多少個2,而用乘法計算的學生一下子説出了乘法算式。當時我們覺得,學生對乘法寫法的簡便已經有所感悟了,因為用加法計算的學生沒有把算式説清楚嗎,這不正説明加法算式不夠簡便嗎?

但是,學生會有怎樣的想法呢?他們真的都能體驗到乘法的簡便嗎?有的學生只是聽別人説20個2相加,自己並沒有經歷如此煩瑣的相加過程;有的學生仍是對加法計算情有獨衷,對乘法的簡便並沒有深刻的體驗。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們覺得改説為寫比較好,同時還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在比較中增強體驗。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恰恰與教材“試一試”中的意圖不謀而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直接出示20張電腦桌,想一步到位讓學生體驗寫成乘法比較簡便,似乎事與願違。這樣的鋪墊,對於學生來説,可能顯得比較突兀。由於沒有對這一鋪墊加以“鋪墊”,學生的體驗很難水到渠成,而是教師告訴的成分更多一些。因此,可以在出示20張電腦桌之前,出示數量稍小些的問題:“電腦教室一組有6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台電腦?”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後,問問學生有什麼感覺。此時,並不急於點破玄機,但是學生勢必會產生對算式煩瑣與簡便的初步感受。繼續出示20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台電腦的問題,學生在兩種算式的比較中,自然會生髮寫成乘法簡便的感慨。

教學是講求時機的,鋪墊的時機往往應把握最需要的某個時刻;教學是講求坡度和節奏的,鋪墊的過程往往不能急於求成,最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

小學優秀隨筆9

引子:從城裏來到鄉下教英語,感受完全不一樣。學生的學習基本上依靠教師,農村的家長們幾乎只管孩子生活,學習上管不到(在校住讀十天後才能回家),也不會輔導。在城裏,可以説每生都有復讀機和磁帶,絕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佈置的鞏固作業家長大致能督促到位。這裏的孩子有復讀機和配套磁帶的很少,回家後還要幫忙做農活,懂英語的家長簡直是鳳毛麟角。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初來乍到,我就宣佈:不僅上英語課表現好可以得獎,學完的對話、課文在老師或組長那裏讀、背也能換獎!

孩子們睜大了眼睛望着我,似乎在説:太好了,什麼獎品?

“若積攢到十個銀獎(我刻的印章)就可以換一個金獎,五個金獎換一張貼畫,三張貼畫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禮物了。”我告訴他們:禮物是從城裏帶來的,有好幾樣,可自己挑選哦!

無中生有

要進行總複習了,來兑獎的孩子沒有我預想的多,也許,新課上完了,孩子們想即使讀完全部內容,放假前也不一定能得到禮物。“得想個法子,讓他們的口語不能鬆懈。對,就這樣!”

上課了,我對眾弟子關心的期末考試做了如下一番註解:“期末考試研訓中心統一聽力及筆試部分,學校還要組織口語考試。學生在老師那裏抽籤,決定考試內容,有可能是演唱英語歌曲、或者表演英語兒歌、還有可能讓你和同伴自編自演一段內容……”

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有些意外:怎麼,我們這麼偏遠的鄉村小學居然還有英語口語考試,從來沒聽説過。我心裏暗自有些得意,兵不厭詐呀!

看着大家意外的樣子,我話鋒一轉:“不過,學校説,有一類人可以免考英語口試。”

這下子,孩子們的胃口被調起來了。

“老師,什麼人能免考?”一個孩子的問話代表了眾多弟子的心聲。是啊,做學生的沒有幾個喜歡考試,除非他學得特棒!

“哦,學校説,英語老師太少,口試時間緊,所以平時老師佈置的口語作業全部完成了的'人,可以免考。”

“老師,那什麼時候考口語呢?”孩子們又問。

我心裏一愣,還沒想呢!一時間,我的腦袋飛快地盤算起來:考早了,學生就鬆氣了,比筆試時間早兩天是最合適的。“看哪一天進行期末考試,那麼前三天就進行口語測查!

這項政策很有吸引力,一連幾天,來找我背書的、兑獎的絡繹不絕,很有些忙不過來,不過,我很高興。看着忙着讀書、背書的孩子,心中得意之極。

誘“敵”深入

又過了兩天,是我的晚自習,孩子們紛紛打聽明天口語怎麼考。

為了防止孩子們平時不落實,考試僅憑機會取得高分,我眉頭一皺,一計又浮現在腦海裏。

“大家的期末評價手冊不是有各門學科的評價嗎?那麼英語這一欄我就分為筆試部分和口試部分,根據同學們的相應成績,老師填些相應等級。如果平時老師佈置的口語作業全部完成的,免考口試,並且口試是滿分,絕對A等。其他的同學來考口語時,要向老師報告差多少次口語作業,差一次扣一分。”

這一下子,平時口語完成不多的學生有點兒慌神了,一冊書,口語作業有100多次,差的多了,那太不划算了。一時間,有幾個孩子在扳着指頭算,還有幾天可以補多少次口語作業。

“如果補口語作業,一直可以到筆試的頭一天。”(為了增加英語接觸頻率,我讓孩子們一個內容兩天或三天各讀背一次,這樣比一天讀背兩三次記憶效果要強一些。)

我對口語考試的詳細解釋使得教室裏頓時人生鼎沸,到下晚自習,全班70人已有12名學生享有免考權了。歸寢的鈴聲想起,幾個孩子還在問:“老師,今天該過的口語我都完成了,那明天口語考試時我還差一點兒怎麼辦呢?”

“萬一差一點兒,老師做個記號,最遲筆試頭一天要全部過完。”

幾個孩子掐指一算,嘿,還來得及!

兵戎相見

我準備了多張小紙條,每張小紙條上面有三道考題。

雖説平時,有好些學生對老師佈置的口語作業不以為然,但一説到和考試掛鈎,幾乎99%的學生都急了。

晚自習前,我走進教室,通知今晚考口語的學生,胖胖的徐勇來到了辦公室。

“老師,我會讀68面的英語。”説着,沒等我説話,他便自個兒讀了起來。我忍不住笑了,這孩子,學習特別吃力,也很有些懶,記憶東西奇慢。

旁邊的同學白了徐勇一眼:“哪是你想讀什麼就讀的,要在老師那裏抽籤決定讀的內容。”一聽這話,徐勇趕緊擠上前來,要抽籤。沒想到,又要清點書上的口語作業次數。

等辦公室的五個孩子清點完書上的讀背作業,抽籤開始了。徐勇抽到的第一道題是讀書上60面內容。“老師,這個我不會讀。”一翻開書,孩子叫到。

“那不會就扣掉30分。”我故意嚇他。

“嗯!”

第二道是唱一首英語歌曲。擔心他又甩給我“不會”兩個字,我忙説:“只要開口,扣的分要少些,有20分底分送給你,比不開口要划算。”

“老師,我會唱第四單元的歌曲。”説完,便演唱了起來。看着他嚴肅認真的樣子,聽着他跑到麥子坡的曲調,夾着幾句含糊不清的歌詞,我的心裏笑個不停,可臉上依然是一副看不出任何表情的考官像。好不容易一曲完畢,他等着這道題到底得了多少分。

“這道題你開口了,得了20分。”

……

其實,教了孩子們半年了,哪個學生的口語我沒一點兒底呢!看着認真複習備考口語的弟子,我心裏暗暗笑道:中我計焉!

小學優秀隨筆10

這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導學提綱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覺自己學得的知識能用於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我還特別注意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在該節課裏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因為時間的把握的不好,學生在做圖的過程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後面的概括也沒有時間,學生中一些問題還沒有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幾個學生還是出現了製圖不完整,所表達的語言都是不全面,不夠準確的。其實學生的表達也説明了學生對於該過程的掌握還是不太穩固。

小學優秀隨筆11

學習數學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在於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範。小學階段中大量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和一些抽象的內容,都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貫穿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數學教育哲學上講,決定一個學生數學修養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標誌是看他如何看待數學,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着眼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價值觀,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因為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現在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少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形不成量的實際觀念和鮮明的圖形表象。基於此,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建構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日常思維向科學思維的方式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在課改轟轟烈烈的今天,大多數教師能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注意了結合生活中實例進行教學,改變數學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質疑問難……但是有些教師錯誤的理解了新課標的精神,認為只要在生活中找幾個實例,就叫做創設情境,讓學生熱熱鬧鬧的議論一番就是小組學習……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説到底能學到多少數學知識呢?

我認真學習了一些資料,認為一節課,首先要看是否較好的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例如:所創設的情境、選取的素材貼近學生的經驗嗎?包含有數學知識嗎?是否做到了以豐富的現實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了嗎?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了嗎?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了嗎?為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了嗎?……第二,要看這節課是否體現了數學的本質特徵。這是最關鍵的!例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受或體驗了嗎?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促進作用嗎?是否注意了用數學的思想、用數學的魅力和數學的美薰陶學生、吸引學生,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激情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對學生來説,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創新意識和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而問題的提出往往要藉助於適宜的環境。反觀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多關注的是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很少顧及學生的情感投入,偶爾的興趣激發也只是蜻蜓點水。當然創設情境不是目的,創設情境是為了讓學生透過生活現象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等數學問題。問題的提出,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較之以前只有教師提問題的課堂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現在老師們在教學時,經常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教學,這非常好。但在設計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所設計的問題,儘可能的要具有濃厚的生活的氣息,而且要難易適中,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

時間如梭,轉眼已經在教學工作崗位上工作幾年了,回顧這幾年的工作,我思緒萬千、感慨多多。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中來尤為重要。教學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利用鐘面實物教具,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觀察物體所需的小正方體模型,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觀察物體的實踐中來。為學生提供超市購物等場景,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等等。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平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來,以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以形成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為精髓。

二、注重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生活化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模式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比如,在教一年級第一冊《連加》一課中創設了打氣球的遊戲,氣球從下面一點一點往上飄,上面有10以內的加法算式,看誰算的快打得準的情境。學生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產生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複習了舊知識,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還如在教一年級第一冊《連加》一課中,我給學生放了一段早晨他們打掃衞生的錄像片段,在錄像中有學生打掃衞生的生活場景,又有身邊熟悉的同學。當看完錄像後我問他們:從這段錄像中你知道了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説起來,當我再問:為什麼用加法列式時,孩子們説:“開始有3個同學掃地,一會兒來了2個拿掃帚的同學,一會兒又來了1個拿掃帚的同學,一共有6個同學在打掃衞生,所以用加法列式”。他們不僅理解了連加算式的含義,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同時又讓學生比較3+2與3+2+1兩個算式的區別,使學生明確了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且還可以把它運用於生活。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連加》一課時我還創設了一幅“風景圖”的情境,在圖中有鳥、有蝴蝶、還有大樹,分別有不同的姿勢和方向,學生通過觀察列連加算式,有列6道的、有列7道的、還有列10道的,學生對自己的列式都有充足的理由,小鳥和蝴蝶一共多少隻?列式是:2+3+2+4+3+1對於學生這些富有創造性的回答我都給予了積極的鼓勵。因為我認為這種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注重課前教材的認真研讀,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徹。

備課時對教材做了全面的瞭解和分析,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注意結合我所教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制訂了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做到上好每一節課,搞清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師就教學難點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做到充分駕馭課堂。留意從教學輔導材料中取經,吸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我所用,注意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力求一節課比另一節課精彩,力求將我所知所想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我的課堂中來,力求讓我的學生能在寓教寓樂中輕鬆學數學,讓孩子們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饋,加強課後的練習與鞏固。

所學知識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節課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後的聯繫與鞏固才能檢驗出來。我在練習鞏固時注重個別輔導,尋找特定羣體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開展練習。佈置的作業不求多、雜,而力求精、細,要求學生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對於沒有很好掌握的同學及時輔導,找出不足與疏漏,及時補救。注意佈置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注重調動多方資源,開展轟轟烈烈的家長助學生、好學生幫助差學生的活動,使得課後的練習與鞏固得以有效的實施。

五、注重個別輔導,及時轉化潛能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的正面教育,對於潛能生做到多關心、不歧視、不放棄。讓他們感覺到來自老師以及班級體的關愛。認真研究造成其學習的困難的根本原因,堅持對症下藥。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開展學生間、小組間的互助互學活動,逐步讓一部分潛能生隨着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逐漸進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家長成為學生時時刻刻不變遷的小老師,竭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爭取更大進步。

總之,數學教育教學工作還有不夠完善之處,教學經驗還很不足,需要不斷向同行們請教學習。對於自己,我還需不斷豐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綜合素質,將我所學滲透課堂教學,為學生造福,讓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受益者,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學優秀隨筆12

自新學期開學以來,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課堂上的我,總是熱情滿懷地組織學生,引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課後便及時將課堂上的精彩片段:成功方法、失敗經歷、靈動瞬間與幸福體驗記錄下來,儘管生活因此而變得十分忙碌,但我還是樂此不疲,並決定將自己這種每課一思的做法堅持下去,甚至還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到不浪費每一秒鐘,以此來拉長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完《認識太陽》一課之後,卻沒有讓我產生一絲興奮,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時,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這節課我失敗了。儘管課前我同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上網查找了大量有關太陽的知識;課堂上我認真組織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但是同學們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不濃厚,參與的熱情並不高漲,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反思自己這節課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與之前的學習內容相比,這節課側重於知識的學習,因此不需要提前安排學生進行必要的材料準備,但是這並不等於學生不需要進行必要的知識準備,而且從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看出,知識上的準備與材料方面的準備同樣重要,它們共同構成了學生課前準備的內容。充分的課前準備,可以讓學生初步瞭解即將學習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產生某些預想,比如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猜測,或者是想象有可能出現的教學情景,或者是提出將要探究的問題等。總之,這樣的準備工作,可以看作是同學們探究意識形成的開始,可以轉化成為他們學習新知識的原始動力。然而在這節課之前,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甚至頭腦中還存在着這樣一種錯誤思想,就是隻有相關的操作活動才需要認真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在此基礎上,再引導他們開展合作探究,以實現新知識的學習。我只是知道這些,並滿足於學生喜歡這樣的操作活動,至於他們在活動中的思維狀態,我卻很少去關注。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我在學習新課之前忽視了引導學生做好知識方面的必要準備。

現在看來,對於《認識太陽》這一類側重於知識學習的教學內容,同樣適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進行:1、在課前組織學生運用適當的方式來查找關於太陽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初步形成對太陽的認識;2、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各自蒐集到的資料。這樣做,既為每個人提供了參與展示交流的機會,又有效地實現了學習資源在小組內的共享,並進一步可以將這樣的學習成果擴大到全班範圍;3、最後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來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甚至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活動延伸到課外。這樣做,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知識上的準備,也可以稱之為預習,為了增強學生預習活動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比如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在預習活動中的收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也可以對某一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以促使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比如,知道了太陽的直徑為139萬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後,可以提出問題“地球的直徑是多少”?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同學們的計算而獲得答案,而且這樣的學習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太陽表面的温度是5500攝氏度,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夏季的最高氣温,開水的温度以及鋼鐵融化時的温度等等來進行感知,這樣做還可以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結構性的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課堂上儘管我為了避免進行一味地講解,而採用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式來予以展開,比如:當學生説出“太陽是個大火球”時,我便順勢講解“太陽燃燒的主要燃料是氫,其次是氦”,當學生説出“太陽的温度很高”時,我又進行講解“太陽表面的温度是5500攝氏度,裏面的温度是1500萬攝氏度”……但是,必須承認,這種講解活動只是侷限於班級內少數學生的參與而進行的,在多數情況下,對於多數學生沒有進行思考的大部分內容,完全是由我直接來為學生進行講解的。在這個時候,我更多的是要求學生來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不允許任何一位同學有出格的舉止,哪怕是眼神的.遊離。

雖然我使出渾身解數認真組織學生來維持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及時對聽講不認真的同學,像嶽鑫、周才淦、張鴻愷和張騰飛等同學提出批評,但是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激發。同時,我也並沒有因此而意識到自己在不良教學思想左右下的教學行為,更不用説進行反思和做出必要的調整。

現在看來,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再三強調要遵守課堂紀律,對那四位同學的嚴厲批評以形成對其他同學的警示,甚至包括以前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聽從指揮,等等做法,幾乎都出於一個目的,就是作為教師的我的唯一職責,似乎只是滿足於讓學生遵守一種秩序,而這種秩序僅僅是為了完成課堂上的教學任務,為了實現那所謂的教學目標,唯獨缺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這樣做導致的後果就是,從表面上看學生在課堂上都規規矩矩、井然有序,但是卻沒有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只能使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我的課堂,我也會因此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活而日生倦怠,師生關係惡化,彼此抱怨指責,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學生擺放在與自己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還學生以人格上的平等地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做到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如此,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而在身心各方面獲得主動和諧地發展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小學優秀隨筆13

“轟隆——”一陣雷聲響起,坐在窗前發呆的我不由的嚇了一跳。下雨了?

這時,我才注意到外面的傾盆大雨淋了我滿頭。雨,似乎永遠也下不完,“嘩啦,嘩啦”得打在窗户上,濺起水花,頓時水光一片,霎是好看。雨聲漸漸小了下去,逐又大了起來,根本分不清楚到底是大是小。從窗户上往下看去,一滴滴比豆子還大的雨點打在地上、草叢上、房頂上,梔子花特有的香氣也傳進屋來。

路上,人們撐着傘陸續上班,各色各樣的傘交織一片,歡聲笑語撒滿街道。

雨中,是清新的`,是高興的,可是雨過天晴之後,那一絲苦澀又會湧上心來,趁這時候好好放鬆把!

小學優秀隨筆14

曾讀過一篇文章,説美術學校的一位班級老師給新學生上美術課,走上講台後班級老師自我介軺後,就把一張白紙貼到了黑板上,讓學生用彩筆將自己的名字寫到白紙上。

班級同學們有次序地上汫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當全班班級同學把名字都寫上時,白紙滿滿的,已沒有空白了。

這時,班級老師問誰能在這張白紙上畫一幅畫?畫啥都行,比如,一隻小貓,一株樹,一朵花等。

班級同學們面面相視,沒有-個人上來畫。當班級老師問為什麼時,幾乎答覆非常相似,因沒有空間,畫不出什麼。

班級老師沒説什麼,取下黑板上的白紙,伏在講桌上,一幅畫很快就畫了出來,當重新貼到黑板上的.時候,是朵嬌豔的花。

原來班級老師把紙翻了過來,用另-面作了畫。

班級同學們之所以説不能作畫,是隻看到了紙的-面,沒用心想到白紙的另一面。

生活中,不少人埋怨自己努力了,付出了,成功不了,歸結於沒機會。

不是沒機會,而是沒用心,就象班級同學們沒想到紙的另-面-樣,只要用心,就可發現機會。

寫滿名字的白紙沒空白,再畫花,班級同學們沒有做到,但翻過來,誰也可以做到,但沒有人想到。

機會不是從天而降,更不是別人賞賜你的,只有用心,你才會發現機會。

機會在自已的心中。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翻過來就是枊喑花明,翻過來就是絕境逄生。

小學優秀隨筆15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

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德什麼事?經過讀文後,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經庭。

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並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説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最後學生終於認識課文的故事表現了甘羅善於動腦想辦法、聰明機智。從而達到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於動腦、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

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如在讓學生為長春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單元《關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讀寫課文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圍繞小魚得救後向小孩表示感謝來讀寫。但在我得引導下,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着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

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標籤:小學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