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5篇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

有這樣一個故事:同樣上《畫蘋果》這一課,美國小學生畫蘋果,教師拎來一筐蘋果,由學生任拿一個去畫;日本的學生也是自己拿着一個蘋果去畫;而中國學生畫蘋果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標準的蘋果,並規定先畫左,後畫右,這邊塗紅,那邊塗綠……最後中國學生畫得最像。

這不得不使我們思考,兒童畫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每個兒童都有創造的慾望,每個兒童天生就是畫家。對學生的評價的標準,重要的不是畫得像不像,而在於畫的過程以及閃光的點子。每個兒童對待同一個主題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們都有創造的慾望。如果教師要把他個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給學生,或者拿着一些“範作”讓學生去借鑑甚至是臨摹,那學生的思維一定會被侷限與“範作”或教師的思維中,從而哪來的想象和創造?現代教育中有一個教育觀點:“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過早地灌輸給兒童;“教”,就是創造一個有問題的情景,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創造精神。教師應該改變“灌輸——接受”式教法,在教學的時候通過正確的引導,激發兒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畫,學生才能創作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即使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兒童個性的體現。只要畫面中有兒童自己的想法,就應該適當地表揚。這樣的教學,對提高兒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傳統的兒童畫教學總是按照先勾線,再塗色的方法進行。這樣畫面是工整了,但也從另一方面侷限了一部分兒童的`思維。在作畫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鼓勵一些膽子比較大,喜歡創新的兒童敢於突破繪畫程式,大膽嘗試、實踐,不斷髮現、尋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創作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掘兒童的思維潛能;教師也可以適時地介紹一些國內、外兒童運用的比較優秀的創作形式來讓一些喜歡思考的兒童進行選擇,如:在背景的處理上突破傳統的用油畫棒平塗的形式,而用點、曲線、小色塊來取代,處理完的背景活潑、生動;對於主體物的處理可以用漸變或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塗色,這樣,兒童的作品才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的結果。從而展現出兒童的個性 。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2

小學美術欣賞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美術欣賞教學僅僅停留在直觀感受的`感性層面,方法和形式也不夠豐富,教學欣賞課中我嘗試讓學生帶着問題欣賞,以此來拓展欣賞的空間進行教學。問題意識可以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促使良好的個性發展,因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美術欣賞教學中重要的教學任務。

欣賞前,教師應該先圍繞作品的特點擬好思考題,要求學生帶着問題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如,你看見了什麼,作品是怎樣組織起來的,作品有什麼意義,如果你有這幅畫你會把它放在家裏的什麼地方等等。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欣賞中多動腦筋,提出一些老師沒提出的問題。以《海底世界》一課為例,筆者先讓學生看一段關於海底世界的錄像,通過欣賞激發他們對海底生物的興趣,接着筆者和學生親切交談:"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地方呢?"大海是學生們最熱愛、最熟悉的事物,因此他們會爭先恐後地回答這一問題,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最後,一堂美術欣賞課就在餘味和懸念中結束了。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3

20xx年,我們七年級美術開始改版。這一年,七年級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術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們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教材,我認真看了教師教學用書,然後在10月的某一天,我認真觀看了書後配備的優秀教師教學課例光盤。

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張蓉老師講的優秀課例《多彩的學習生活》這一單元的一個活動內容——優美的校園。這一活動內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裏活動一的內容。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瞭解透視的基本知識。

聽了張蓉老師《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後,我深有感觸,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聽課感受吧:

首先,張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設計這堂課。

在設計這堂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她在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上頗下了一番功夫,特別是她帶領學生製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顯的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這些都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吧。這些東西為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提供了條件與方便。也使學生對這樣的課更加感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動手研究探討的積極性。張老師注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才會好。只有學生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地看、聽、摸、耐心地體驗觀察的感受。興趣也是感情的基礎。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麼東西有感情,就會對它十分感興趣,對什麼東西越感興趣,對它的感情也就會越深。

張老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圍繞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

其次,張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新。

我認為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它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技巧,對於繪畫的透視關係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來説,更需要用直觀的景物來讓學生來觀察,理解,分析,歸納,再到得出結論。而張老師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做到了這一點,她讓學生利用取景框開描繪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的動手探究來總結得出風景畫以及物體透視變化的規律。並且張老師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她的教學方式比較新,她改變了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從張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像她這樣的課就是強調學生積極的參與,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以及與人際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課上活動方式多樣化。體現了她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式。

具體來説,在這一課裏,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都需要老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學生分頭蒐集資料。蒐集大量具有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和製作取景框。再由教師組織大家觀看校園的建築物,組織大家觀察,交流,指導大家正確地在取景框上描繪出眼前建築物的透視變化。最後通過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親自動手,得出透視變化的規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不同,體現了目前基礎教育中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過觀看張老師的教學光盤,我認識到張老師與以往傳統的美術課不同,傳統的美術課它是把透視的知識由老師去説,學生被動地去接受,而張老師她卻把班級的同學分成了兩組,分別負責探究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風景畫是怎樣表現景物空間的`?第二個問題是: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各有什麼消失的規律?張老師讓第一組同學把蒐集來的風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過描繪、勾勒建築物的輪廓或風景的這種透視的現象,來了解透視的這個變化,第二組是讓學生在操場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過觀察遠處的建築物的透視的變化和現象,來讓學生體驗透視的理論和知識,張老師的這個教學符合建構主義的這個教學理論,也就是説,他是主要讓學生主動地通過觀察,體驗,描繪來了解複雜的透視現象。這種教學的方式把透視這種枯燥的理論變成了學生主動地探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只要通過最後的她在小組的討論的結果就可以看出學生確實在這一課堂上學到,瞭解了透視的知識,這些透視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描繪後的體驗,然後瞭解到的透視變化規律。所以我認為張老師的這些教學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的。

沒有活動的課堂,特別是藝術類的課堂是一個死的課堂,在如何將教學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張老師的這堂《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設計的就較為活潑,開朗。每個學生都沒有偷懶,都拿着他們手裏的取景框認真地描繪着眼前的景物透視線,張老師讓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校園建築的透視現象,然後利用取景框描繪出建築物的透視變化得出透視的變化規律就是個不錯的活動,跟課堂氣氛的整體構建比較統一。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蔘與的過程,只要過程是積極的、向上的,想必學生們的心靈都經歷了一次歷練與薰陶,多少能給他們的人生成長起到一些促進。在這堂課裏學生們的自我感覺都不錯。我認為這點很不錯。

總之,張老師以新穎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們自己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分成兩組來分別研究兩個不同的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活動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地瞭解認識到透視的基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地方。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4

美術課上老師要不要做示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示範以後,學生就不主動思考探究了,繪畫、製作時照搬老師的範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師則認為應當作示範,可以開闊學生思路,有利於學生自己創作。我認為,老師的示範是必須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術課最大的特點是直觀性。,而示範是這方面最直接的體現。適量的、適當的、適時的示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本中雖然有一些藝術家作品和學生作業,畢竟版面有限,數量少。老師現場做了示範,學生興趣特別高,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美術技巧。

雖然現在的美術課強調課程的本位性,,不強調技法,但基本的美術技能還要學習。如中國畫的勾皴點染,如果不示範,學生就不明白什麼是中鋒、側鋒,什麼是斧劈皴,什麼是荷葉皴,這些專業術語只用語言是很難説清楚的。教學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觀清晰,具有過程的展現性、親切感和易於接受的特點,能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老師在進行示範時,要與學生展開交流與對話,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理解與借鑑的基礎上,脱離範畫,表現自我。

其次,老師示範的目的意在引導,幫助學生解決製作表現的難點,不是提供標準答案和結論。要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我構想。因此,示範時力求”活“與”精“,只示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則學生就變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範要有正反兩方面。在美術課堂上,比較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示範時正反舉例,更直觀。如講授《繪畫中的透視現象》一課時,老師不能只出示正確的透視範畫,還可以出示幾張錯誤的透視圖例,比較之下,學生更容易掌握透視知識,避免錯誤,少走彎路。

第四,老師示範要有“度”,不能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示範時要“少”而“精”,適可而止,要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的餘地。對於技法、重難點要全面示範;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個別輔導,不能直接畫在學生作業上;修改示範要及時,又不能太多,關鍵是讓學生掌握住方法。

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教學離不開示範。在新課程理念下,美術教學中的示範也要與時俱進,作為一名美術老師,要積極探討示範方法,彰顯美術魅力。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5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

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

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6

開學第一天的美術課,一4班學生給我的大體感覺是:全班課堂紀律很好,但總體上表現不夠積極。整節課上只有5位學生先後主動舉手發言(一4 班有47名同學,主動舉手的同學才佔到全班的9.2%),更多的問題都是我點名回答的。我覺得學生不夠主動的原因有三:

一、因為第一天上課,學生還沒有適應初中的學習方式。

開學前的一個星期,學校專門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和開設講座,對學生的生活行為和學習習慣進行培訓,但我們知道,習慣是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形成的。雖然班級裏分成8個學習小組,但當我提出問題要求小組討論時,班級時並沒有出現我想要看到的熱烈討論的場面。〔這裏要做點説明:我校參照新課改的理念並學習杜郞口的教學模式,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在初一年級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在學習形式上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每個班級都分成6到8組,每組6人(由於人數關係,個別組是5人或者7人,不超過8人)。〕

二、美術課是在下午,學生已經比較疲勞了。

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早上6點40到校早讀,上課時間是從7:30到11點20,上午有四節課,第節課45分鐘,中間有兩次10分鐘的課間活動、一次25分鐘的課間操和一次5分鐘的眼保健操。11點20到下午1點30第一節課之前,學生除去吃午飯和午睡的1個小時,其餘時間還要進行學習。對於正在發育的初一學生來説,這樣的學習強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課,下午的課在教學效果上肯定會打折扣(我想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

三、課前準備工作不夠完善,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欣賞課,雖然我在去年已經上過了,並且有相關的教案和課件。但我還是進行認真的準備:查看了新課標關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的學習目標,並看了“如何更好的進行美術欣賞”之類的文章,結合去年的教案和課件,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着手點,重新設計了教案和課件。中午我把課件拷到了美術教室的電腦中,但在我下午上課之前,學校的另外一位美術老師(是我的老婆)打電話過來,説她本要上課的'初三教室裏的電腦突然出了問題,要到美術教室上課,(沒辦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課了。其實,學校是有兩間美術教室的,但只有一間有多媒體設備。考慮到這學期學生要循環使用美術課本,所以我在開學前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把另外一間美術教室裝上多媒體,但是昨天才裝好。還有教室長時間沒有打掃,所以只能等打掃過才能進去上課。

基於上面的原因,我只能臨時改變計劃在一4班教室裏上課,但已經沒有了上課的節奏了,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評論:當然,我對初一4班的這種感覺只是一節課的感性判斷,這一感覺是否準確還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進行判斷。還有,我還需要訪談調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聽聽他們對一4 班的感覺,這樣才能作出一定的評價。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7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説説、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天氣情況,説説青蛙是因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小青蛙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六年級學生難以接受,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小學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開闊視野、發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目。縱觀現行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存在着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難以吊起學生的學習“胃口”,教學中重視審美結果的獲得,忽視審美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入,難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美理和審美能力,影響了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熱情。為了改變這—現狀,對欣賞教學進行實踐性的研究,立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審美功能,讓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興起,它不僅重視教師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視學生自我的作用;不僅重模仿,而更重視創新;不僅重視知識,而更重視創造。

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又針對小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藝術並不神祕,就説畫畫吧,這個行為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擁有一個自由敍述的途徑,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心靈的祕密對話,甚至先於語言。

對孩子來説,興趣是如此重要,家長一定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它,扶植它。孩子總是不容易專注,因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鋭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動靜,可是一旦對某種行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一下子安靜專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創造力就越強。

美術課的實質,除了培養孩子的視覺美感,更要幫助孩子尋找一種特殊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來取代孩子新鮮自由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願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着同時也喪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獨創性的表現。

總之,美術教學要通過美術學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點,注重情感,以情動人,突出感受性,使學生想創新;要鼓勵學生面對美術作品,善於表達各自的審美體驗,注重內涵,突出表現性,使學生敢於創新;通過採用探索性、自主性、發散式等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突出創造性,使學生會創新。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二、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通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

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鋭的審美鑑賞力。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做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

新課程強調,新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使之成為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那些只能“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以很難勝任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加之現在的小學生的美術素質的普遍提高,他敢於提出疑問和自己的見解,他們把更高要求賦予了我們教師,由此,只有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夠有真正意義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可能,換句話説,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那麼,當今的教育形勢需要怎樣的美術教師?

打開江蘇版小學美術課本,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除了本學科知識外,還涉獵到科學、文化、生活、人文以及現實生活等方面,高度體現出學科間的交叉與綜合。“美術學習決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所以在這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的獨獻,同時美術課程也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造精神的培養,採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由此,小學美術教師僅用本學科的技能與理論來“教書”是完全不夠的,更不用説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所以,美術教師的知識面要儘量廣一些,雜一些,深一些。在專業技能方面,應該做到“一專多能”。所謂“一專”,是指美術教師應精通一項技能,無論是素描、油畫、國畫、水彩或手工。美術教師要“一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學習美術要採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需要用理

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加深理論認識,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評價和創造的能力。所謂“多能”,指美術教師的能力應全面,包括美術技能和美術理論水平,乃至是其它藝術學科的技能,如音樂學科的一些素養,這些能力不求過於高深但求實用。於漪先生説得好:“要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準備好一桶水。———這是真話,不刊之論。我要補充的是?除了準備好這一桶水之外,還應該為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去向源頭汲取活水”。因此,我們美術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平時要加強美術文化修養,多看美術史及專業理論書籍,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注重人文素養的學習和積累。這樣才能使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增加其教學效果和教學感染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的領悟水平。

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要博採眾長。由於美術學科自身的特點,美術教師除了要有本體性知識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實施美的教育。例如,在小學高年級的欣賞課中,一些成功的名作後面往往隱藏着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讓學生懂得這些典故有助於學生理解畫家為什麼這樣畫?為何而畫?讓他們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知優秀作品的藝術美。如果美術老師沒有較豐富的課外知識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上這樣的欣賞課是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的。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的空間,才能蒐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廣博的知識面是個性魅力的基礎。在學校裏,知識廣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美術教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和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年少時就得益於兩位博學又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教誨。其中一位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藝術大師李叔同先生,他在音樂、話劇、美術、書法、佛學等方面都很有造詣。還有一位是精通音樂、詩文、繪畫、金石、書法、理學、佛典、外文、自然科學的文學家夏丐尊先生。他們都推崇“首重人格修養,次重文藝學”、“要做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大家試想,這樣的老師會對豐子愷的一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所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如是説:一位教師,除了本體性知識以外的廣博的知識,對於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與本體性知識同等重要的意義。有了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廣博的知識面作底藴,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氣質修養才會顯得優雅不凡,同時也是個性魅力的體現,這樣的美術教師更懂得尊重學生,懂得感情,懂得怎樣與學生溝通,懂得理解、善待、寬容學生,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愛每一個孩子,我會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事業的創造者,用不斷開拓和進取的工作態度,提高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和認識,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把我們的教育工作做好。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8

今天讀到了一篇有關於兒童美術教學中關於臨摹教學的文章,很受啟發。在低年級和興趣班的教學中,我常常會讓孩子臨摹作品,雖深知臨摹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但又礙於還在繪畫時在臨摹中的所得,比如,多臨摹能提高視野品味,感受經過藝術加工和現實生活中事物的造型和色彩差異,低年級學生認識線條美感等。在本篇文章中,強調了臨摹教學的必要性,但也要注意教學中的方式與方法。其中有幾個方面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

首先,臨摹與寫生相結合,筆者建議在臨摹後,要帶領孩子觀察與之相似的題材,通過回憶採用這樣的表現手法來體現現有的物體,將所學的`知識真正為孩子所有,從這一點來看,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適時選擇內容臨摹也不個不錯的辦法;另外,不似臨摹,這也是我值得改正的地方,在上一期美術興趣班的教學中,學生的線條不夠流暢、大膽,我就多設置了些線描畫的臨摹,並要求學生儘量和臨摹作品畫的一樣來提高孩子的造型能力,現在想起來,我這樣的做法是欠斟酌的,應讓學生注重學習其中的繪畫方法,而不是畫的“似”。現在的學習只是給孩子一個途徑去接觸成熟的繪畫形式。看來,這臨摹教學的學問還真不少。我們自身也要加強學習。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9

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對象後,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青少年觀察和向青少年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説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要想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中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後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於拔苗助長。

作為一箇中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新方法,又針對低段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青少年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中學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專職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0

1、遊戲性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遊戲性教學正是通過遊戲的形式使這一變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遊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到太陽底下“玩影子”、“畫影子”的遊戲,一(1)班的多數同學都能在影子千變萬化的遊戲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產生的過程,明白影子在繪畫中的重要性,在他們的畫面中無不體現着發現者的欣喜與童趣。其他學生也基本能夠運用畫或者剪的方法來表現影子的外形了,在遊戲的基調上達到教學目的。

2、在遊戲過程中,學生精神放鬆,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熟練技能。

在《摸一摸 畫一畫》的教學中,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表現身體的觸覺;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引導學生運用造型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觸覺的獨特感受,發展視覺表達能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知覺,運用主觀能動性,表現感知覺。這樣深層次的理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十分艱難,所以我毅然決定使用遊戲作為開課統領。我用兩個黑色嚴實的袋子裝着兩種感覺的物品,並用十分神祕的話語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親自體驗這樣的觸覺。我提出參與的條件,用點、線、面在黑板上畫出自己手中的觸覺。孩子將小手伸進袋子那瞬間的表情,有恐懼、有好奇、有微笑、有疑問……這一系列的表現,使未參與的學生激情高漲,使課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過手中的觸覺,課堂的氛圍,孩子創造了許多表現感知覺的繪畫表現形式和成果,同時很好的發展自己的視覺表達能力。

只有巧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我們的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教學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學習的`興趣是美術教學的生命。同時巧用遊戲,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想象力,從而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遊戲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興趣,能給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而創設良好活躍的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聯想活躍,思維敏捷,表達欲增強,積極的遊戲活動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同時模仿能力強,好動,好玩,不怕羞,愛表現也是小學生的天性。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多組織一些遊戲活動,無疑對學生有極大的益處。以及巧用遊戲,引入競爭機制,從而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合作精神。在遊戲中增加學生的競爭意識,樹立不甘落後的學習勁頭。

我覺得運用遊戲性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師設計的遊戲內容和形式要緊密配合,課堂上組織好遊戲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強抓課堂常規,不能讓混亂的課堂紀律,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遊戲中所用的教具和實物;教師在遊戲中語言要突出重點;運用兒童語言把講、聽、看、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和美感。

總之,以遊戲導入課堂教學,使嚴肅、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培養心智。同時在遊戲性教學方式中,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選擇等“學”的權利,學習熱情將會有增無減,教師也實現了教的義務。 我想小學的美術教學是一門研究性的學科,有待我們美術教育者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將美術課程真正成為其他學科心目中的輕鬆、愉悦的學科。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1

本課是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材中的一節造型與表現類型的課,目的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遊戲中瞭解線的變化,根據線隨意變化,根據線隨意變化產生的形狀進行想象設計,添畫上各種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嘗試新的繪畫方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在面對低年級教材時,我們更應該注重用什麼樣的創新教學手段呢?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就是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體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遊戲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我主要通過“走迷宮”、“形的聯想”、“迷宮探寶”、“作品欣賞”等環節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創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學習發展的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探索到創新這樣一個過程。

在“走迷宮”遊戲中,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自由線條畫,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伸出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彎彎繞繞地畫線,在畫線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線條隨意地流動,同時也為下面的活動作鋪墊。

在“形的聯想”遊戲中,我引導學生從常見的圓形、三角形再到不規則的.圖形展開聯想,並通過添畫的方法來創造新形象。使學生在聯想添畫的過程中瞭解不同的圖形、不同的方向都會帶來不同的聯想。同時也為下一環節學生對“迷宮路線”隨意形成的圖形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添畫服務。

在“迷宮探寶”遊戲中,因為學生有了先前圖形聯想、添畫的經驗,我就嘗試先讓學生來“探寶”,並利用小組探討、交流、演示的形式來培養和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後再出示教師的範例,使學生感受不同個體聯想、添畫的內容也是不盡相同的,同時引導學生髮現不同的圖形可以組合起來聯想、添畫,感受繪畫遊戲的神奇、有趣。

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我分別引導學生從畫家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中感受畫面的豐富、神奇和有趣,同時瞭解線描裝飾和塗色裝飾的兩種方法,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另外,為了突破學生畫線走迷宮時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我設計了一個看圖思考的練習,向學生出示四幅“迷宮圖”,讓學生説説哪張迷宮圖最容易讓我們添畫,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創作。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我還設計了 “摸獎”的遊戲來獎勵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也讓這些圖畫帶給學生更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

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始終被有趣的遊戲吸引着,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思考,大膽想象,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這種新的繪畫方法帶來的快樂。由於上課時電子白板軟件系統發生故障,很遺憾沒能很好地發揮好電子白板互動式的功能,但是在面對這種尷尬的狀況下,我靈動發揮了黑板的功效,讓學生到黑板上聯想、添畫,這也使我有了一次應變課堂突發事故的深刻鍛鍊。不過,在課後教學反思過程中,我也覺得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有些欠妥,如:可以把“走迷宮遊戲”的環節掉調節到“形的聯想”環節後面,這樣可以使活動上下銜接得更連貫些;在個別學生聯想、添畫演示時,可以讓其他學生在紙上也來練習,讓每個學生的腦和手都動起來。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要上好一節課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而且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來設計,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應具備隨時調控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使教學更加靈活而有效。在今後的教育教學設計中,我要不斷改變教學手段,努力的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潛能,關注學生的新發現、新思路,抓住他們的思維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2

兒童畫的想象與創作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美術手段,把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感受、理解、評價、願望等,表現出來就是兒童想象畫。兒童創作畫教學中應該培養兒童從直覺思維到邏輯思維,使兒童充分顯示思維過程,在創造活動中可依靠直覺思維,提出大膽假設,然後再通過邏輯思維去周密地表現.如以我教學兒童創作畫“能幹的機器人”為例:在五花八門的眾多機器人玩具模型面前,我先啟發孩子們討論,機器人怎麼能幹?孩子們討論得熱火朝天:能上天、能下海、能救火、能蓋房、能治疑難病症、能講課輔導、能下棋彈琴、能清除污染…… 我又啟發學生考慮,機器人為什麼這麼能幹?有些孩子沉默了,有些孩子回答:是科學家讓它們這樣能幹的。

有的孩子説:是科學家給它們設計了電腦軟件,讓它們幹什麼它們就會幹什麼……我接着告訴孩子們:科學家為什麼要發明機器人呢?那是科學發展的結果,要讓機器人幫助人類工作,幫我們完成危險、複雜、困難的工作,人類可以節約時間、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隨着科學的發展,還會發明出更能幹的機器人。別看學生年齡小,老師的話聽明白了。當號召他們畫能幹的機器人,甚至畫出自己設計出的.心中的機器人時都信心十足。並在老師與他們共同利用基本形的組合完成機器人各種形象以及從事什麼工作(環境、背景)後,很自信地大膽地用筆畫起來。有的畫宇宙中工作的機器人、開快餐店的機器人、汽車加油站上一下子就把很多汽車同是加滿油的機器人,還有具備非常複雜裝置的清除各類污染及垃圾分類的機器人、碼頭上同時能裝卸大量貨物和集裝箱的機器人、指揮交通的機器人……畫面內容豐富多彩。正是因為學生理解了機器人的作用,又有了可創造的從微觀到宏觀的知識等級和怎樣創造畫面的程序性知識,從而增加了學生創造的可能性。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3

美術課堂教學,隨着教學過程的鋪開,在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和諧氣氛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的小事而觸發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瞬間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淡忘,令人後悔不已。如果利用好了,你會發現教書育人充滿着無窮的樂趣。

第一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擔任了二四年級六個班的美術老師,接觸了那麼多的學生,其中有兩個二年級的學生很讓人頭痛。記得有一次我一走進教室,就傳來一陣嘈雜聲,同學們滿頭大汗,有的在説話,有的在喝水,我一看,原來上一節課是體育課。我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調整好自己,可是偏偏有兩位學生的行為,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同學都已經在做準備了,只有他們兩個,竟然走出自己的座位,一個坐在第一排一個坐在最後一排,別提有多顯眼了。其實接觸了一個學期,我早就對他們兩個有所瞭解,都是老師頭痛的對象。

小陽,人長得很高,不愛衞生,看到他時時常掛着鼻涕,性格外向,好動,課堂上時常會走出座位,不專心聽講,愛講話,每次上我的課時不是看漫畫書就是趴着睡覺,我也沒有理會他,心裏想:反正他也是各科的“全差生”,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只要不擾亂課堂紀律就行。

小楠,小個兒,調皮,又很粘人,常常在課上走到講台,靠着你攥着你的手説:“吳老師,我能不能……?”實在讓人又愛又恨。我詢問了其他同學,原來他在其他課上也是這樣的,但是數學考試成績都很好。於是,在他粘着我的時候,我就摟着他,摸着他的頭説:“老師知道你這次數學考試考得很好哦,是不是啊?考了幾分啊?”他一聽數學成績,馬上表現得無比自豪:“我考了一百分了!”“哇,你那麼厲害啊!那數學老師肯定特別喜歡你!”他聽着滿臉童真的微笑。我又説:“你那麼聰明,能不能想辦法讓吳老師也喜歡上你呀?”“嗯,能的。”一段簡單的對話後,他開始把手放好,人坐正,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以後的美術課上,是稍微認真了一點,但還是時常粘着老師撒嬌。

兩位同學時常不專心上課,講話也就罷了,還會在課後相互吵架,甚至動手打架,平時中午督班也不敢輕易放鬆,生怕鬧出什麼事情,真是讓我頭疼的孩子啊。

又是一節美術課,我踏着鈴聲走進教室,教室又是一片嘈雜聲,小楠和小陽友竟在講台旁邊打起架來,一下子火氣上來了,但為了正常上課,我只好硬把他們兩個拽開,讓他們回到座位上坐好。課堂上要求學生畫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畫面。我準備了老牛和小牛的對比圖片,讓學生通過對比,找找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徵。這時又看到滿臉不服氣的兩個調皮蛋,突然靈機一動,為何不讓他們來當一回“老牛”和“小牛”呢?“現在,我要請兩位同學站到前面來。”下面刷一下舉起一片小手,“我要請小陽和小楠上來。”兩個人站在一起,身高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問:“看看他們倆的身材,你們發現了什麼?”“小陽比小楠要高!”“就像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一個高大,一個矮小。”教室裏立刻一片笑聲。我慢慢開始引導,“牛媽媽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的?”小陽也舉手了,“會照顧小牛,不被其他動物欺負。”我立刻對他的回答表示肯定,“所以小陽那麼高大,是不是也要照顧好班級裏弱小的同學?就像牛媽媽保護小牛一樣呢?”小陽聽了馬上直起了背,説道:“是的。”“那小楠,你覺得呢?小牛和牛媽媽會不會經常在一起吵架的?”“不會的,他們關係是很好的。”我又一次肯定了他們的回答,“我們的班級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親人’之間都應該相互照顧,相互愛護呀!”

只是簡短的課堂環節的互動,然而加入了“機智”,它就有了不可估量的力量。“為學之道,必本于思;進學之功,貴在心悟。”在以後的幾堂課上,突然感覺教室安靜了很多,一看那兩個調皮蛋都在安靜地畫畫,第一次看到小陽也帶來了繪畫工具,小楠也沒有跑出座位。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是的,教學機智不是天生的,它是課堂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它需要教師用“心”領悟才能形成,要用細緻入微的心去發現每一個新的課堂生成點。我們教師不能只做課堂的權威者和發號施令的人,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學生、關心學生,做他們的領路人和朋友,多給孩子一點成功的鼓勵,只要我們善於去發現和利用,它或許是一句幽默的語言;或許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許是與眾不同的見解,對我們的教學有着極大的幫助。

後記:通過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使我深受啟發,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如何去發掘,需要教師用慧眼觀察課堂、用慧心領悟課堂。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4

本課是一節造型與表現課,其中包涵了豐富的想象、變形、誇張等造型手法,內容極具趣味性。在教學時,我採用了欣賞動畫短片的形式進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本課內容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我將本課課題的一些筆畫用擬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生活日用品在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並且種類繁多。所以同學們對它們再熟悉不過了。於是,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説出它們的名字,並找出與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區別,學生能購將不同準確的回答出來,此時告訴學生這就是聯想,使學生能夠很容易的理解聯想的意義。但是很容易誤導學生認為聯想就是擬人化。所以接下來通過課件(勺子的聯想)的展示,如:同樣的勺子通過不同角度的變換根據外形特徵可以聯想成花、蜻蜓等。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總結並掌握了聯想的方法,效果較好。

美術又稱為造型藝術。“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你能聯想到什麼?”由這個問題進入本課的重點部分——“聯想”。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對着手中日用品的造型產生了很多有創意的想法,我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部分學生説説想用哪些工具材料進行想象創作,並現場給予了評價和鼓勵。

為了深挖教材,我出示了“水瓶變形記”的製作課件,讓學生觀察它的變形過程。並讓學生總結變形聯想的方法,根據外形進行聯想,根據聯想的結果製作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觸角等),然後組合粘貼於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製作要求的提出使學生明確了製作步驟。生活日用品“變、變、變”的競賽遊戲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我將部分裝飾後生活用品的圖片收集起來配上音樂循環播放,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效果不明顯有些孩子照着圖片中的進行製作,侷限了他們的想象力,起到了反效果。最後的展示部分,我讓先做完的學生將作品拿到前面進行展示,自評互評後我將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根據作品的優點發給了每一位進行展示的學生,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展示時也忽略了個別沒做完的學生,今後我將重點輔導這部分學生。

最後拓展讓孩子們拿起聯想裝飾後的用品,找到他們的小夥伴然後像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那樣和小夥伴們手拉手跳起歡快當舞蹈!使本課得到了昇華,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動手製作成就感。

教材提示:學生作業可以直接在生活日用品實物上繪製、粘貼,也可以繪畫創作的形式來表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設計能力,在提出學生作業要求時,我選擇了前者。

整個講述部分大約16分鐘,在學生作業前,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聯想後的日用品圖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素材,反而侷限了學生的聯想沒有更大的打開他們的創作空間。接下來的24分鐘,學生從聯想到造型表現,基本能把聯想的結果表現出來,但速度較慢,所以還得安排一個課時講剪貼的相關知識並製作。

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先做完的孩子先進行展示,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然後讓作者進行創作方法的介紹。在這裏,我忽略了一個問題:不優秀的作業怎麼辦?他們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普遍的、基礎的或典型的,能讓他們的作業成為不優秀的作業之前再向上提升一個層次嗎?作為教師,不應該放棄自己的任何一個學生,在這裏也應該為他們留一點時間。個別學生自評時表達不出設計想法,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15

我們是來自一線的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這片肥沃的土壤上,正準備投入十二分熱情工作中時,眼前卻一片茫然,無從下手。當看了美術報《美育》這一版的內容後豁然開朗,才真正瞭解了美術教學的含義,美術教學應是學生喜歡的;是開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它是一種自由表達感受的方式。我們不能壓制學生的思維,老師能做到的是怎樣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將感受付諸於行動,創作作品,最後昇華作品。仔細回憶我們的授課40分鐘,也曾有過比較閃光的教學亮點。下面就以《紙筒小鳥》談一下自己的設計理念,我總結了六個字“感、談、做、講、評、觀”。

一、“感”鳥

首先從大的方面讓學生了解鳥與人類的關係,此環節中我出示多媒體課件,體現出鳥——人類——大自然之間的聯繫。其次以放影片方式展示不同種類的鳥讓學生認識、掌握鳥的外形特徵,如橢圓的身體、長長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等等,為下一步製作做好鋪墊。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深深感受了鳥。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對鳥有了人性化的認識,鳥是人類的朋友,它也有人類樣式的生活和情感。通過感鳥也對鳥的結構、特點也有了整體的瞭解。

二、“談”鳥

感悟之餘就是運用什麼方法、什麼材料去表現鳥,教師這一步可以先出示自己製作好的紙筒,請同學討論用老師手中的紙筒怎樣製作出一隻漂亮的小鳥,學生自由發言,通過交流學生不難總結出,剪、刻、折、裝飾的技法就能很快的完成一隻小鳥。鳥是人類的朋友,是森林的保護神,你準備怎樣體現鳥是人類的朋友呢?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通過談論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有的學生説我可以做一隻能揹着書包踏着滑板車的小鳥,這樣小鳥就和我一樣,天天上學、放學,我們就可以成為好夥伴了;有的學生説我要做一隻頭戴軍帽手拿寶劍和盾牌的小鳥給他起名叫森林小衞士,這樣他就可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美麗的大自然了;還有的學生説我要做一隻手拿小花傘身穿漂亮衣服在林中漫步的小鳥。通過談鳥打開了學生的設計思路,為下一步的製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做”鳥

感鳥、談鳥最終還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那就要動手製作。在本課中對於製作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可用多媒體簡單展示紙筒小鳥的製作步驟,如捲筒、剪尾巴、翅膀、眼睛等,接下來組員討論確定自己的製作主題,組長分工,組員齊努力完成自己的美術作品。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製作的一些好的想法介紹給大家,如有的同學想到了要給小鳥製作一個漂亮的環境、有的同學能聯繫以前所學的小傘知識,給小鳥撐起一把漂亮的小花傘等等,通過教師語言的點撥,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

四、“説”鳥

通過次環節,旨在讓學生解説自己的創作意圖及製作技巧和技法,讓全班學生通過交流共同提高。讓每個小組選一名組員對本組作品進行解説,如有的小組為自己的作品寫了這樣的解説詞:在茂密的森林裏,蟲害氾濫,我們小組製作的是一隻手拿紅纓槍,頭戴皇冠,身穿鎧甲,拖着長長尾巴的`森林衞士,在色彩方面我們選了紅黃綠作為主色調,使作品更醒目,豔麗,特別是他那用紅黃綠製作的大尾巴,除了有灑脱、輕盈的美感外可以當作裝載物品的工具,可以把殺死的害蟲帶回家給小鳥吃。通過自己的解説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作品除了美觀以外的更深刻的作品內涵。

五、“評”鳥

評價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意識及語言組織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靈丹妙藥,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參與評價,我特意設計了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搭配獎、最佳合作獎、最佳發言獎、最佳提問之以獎等。要求全班7個小組都能積極針對作品從優點和不足兩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此環節學生們進行得可謂緊張激烈,如有的同學在評價森林小衞士時説:這件作品想法很好,把小鳥比喻座小衞士,拿着紅纓槍保護着美麗的大自然,作品很醒目,但色彩感覺太豔麗,如果是小衞士色彩應該在莊重些會更好,作品在製作上還應該更精細寫這樣就更完美了。就這樣在學生的你一言我一語中評出了最佳創意獎是“森林小衞士”、“T形台上”由於色彩搭配精美製作細膩包攬了最佳色彩搭配獎和最佳合作獎。這就是美術課充滿激情與挑戰,充滿自由與歡樂的美術課。

六、觀鳥

帶領學生手持作品,走出教室,把製作的小鳥放在樹杈上,一起觀賞。時不時還飛來幾隻真的小鳥,有學生開玩笑説:“嚇壞它們了,什麼鳥這麼漂亮啊!”同學們都開心地笑了。看着他們愉快的表情,作為老師還有什麼奢求的呢!

以上是我在上課中的點滴體會,在授課過程中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撰此文旨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在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