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育兒知識

兒童的本性:渴望被關注

上大班的麗麗近來回家時常説幼兒園沒意思,媽媽問她為什麼,她説:“在幼兒園,老師不表揚我,也不批評我,真沒意思。”麗麗的話反映出一個孩子渴望被關注的心理。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需要,孩子也不例外。

兒童的本性:渴望被關注

浙醫一院精神衞生科主任許毅認為,肯定和讚揚是兒童心理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對兒童適度的關注,就像陽光雨露滋潤禾苗一樣,會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孩子們付出努力時,他們渴望引起成人的關注和評價。如果沒有獲得關注,也就是得不到成人的肯定和讚揚,漸漸地,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冷落的感覺,集體中有他沒他似乎並不重要。

一項調查表明,在實際生活中,有一類兒童最缺乏關注。出色的兒童和頑皮的兒童極易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關注。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兒童,往往較文靜,膽子小,沒有太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很難進入大人的視線。這些最缺乏關注的兒童往往易患多動症、厭學症、孤獨症。

既然孩子們需要大人的關注,我們又該關注些什麼呢?許醫生説,關注兒童是一門學問,對兒童的關注必須符合兒童的天性———好玩、好奇、好成功。小孩子可以説是生來好動的。二三個月的嬰兒就能在牀上不停地敲手踢腳,獨自玩耍。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看見東西就要來抓,抓住了就要放進嘴裏去。到了再大一點,他就要這裏推推,那裏拉拉,不停地運動了。到了八九歲的時候則喜歡鬥蟋蟀,拍皮球、捉迷藏了。小孩子天生多動,更渴望自己的動作能引起別人的關注,這樣他們才有成功感。

圍繞天性的關注才是恰如其分的,違背了這些天性的關注可能會適得其反。在許醫生的門診中,他碰到不少這樣的情況。經常有家長帶着自己的孩子來看病,稱小孩子得了多動症。實際上,就診的孩子中真正得了多動症的還不到20%。家長們關注的是他們的成績,可憐的孩子們只能一再壓抑。長期下去,他們的性格逐漸出現了兩極分化,要麼內向、壓抑、孤僻、不自信,要麼外向、衝動、惹事甚至惡作劇。

關注孩子,聽起來是件蠻簡單的事情,然而做起來實在是有些難。有的家長和老師們對下面的這些辯證關係可能感受頗深:過度的溺愛,使孩子對人無愛;過度的縱容,使孩子對人無情;過度的保護,使孩子做事無膽;過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無能;過度的強制,使孩子被動無志;過度的挑剔,使孩子無路可走;過度的加壓,使孩子精神崩潰。這些在不斷地提醒着我們家長和老師們——關注孩子,要掌握“點”,更要把握“度”。

標籤:本性 兒童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