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恐龍,它們存活於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三個地質年代內,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一起看看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1

恐龍屬於:真核域---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四足超綱----蜥形綱----雙孔亞綱-----初龍下綱。其在生物學上被列為一個總目。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體軀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種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

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一)鳥臀目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羣。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門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例如:鴨嘴龍、禽龍等。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其代表有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的劍龍,被發現於東非坦桑尼亞的肯龍。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例如生活在歐洲的海拉爾龍,生活在英國南部的多刺甲龍。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二)蜥臀目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又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

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的馬門溪龍,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鋭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嘴裏長着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着最近的親緣關係。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2

這裏説的恐龍,並不包含一般我們認為也是恐龍的翼龍和滄龍等。

因為在科學分類裏,天上飛的、生活在水裏的,其實都不是恐龍。翼龍、鱷魚和恐龍等是由同一祖先演化而來的,它們被稱為主龍類動物。滄龍和恐龍的親緣關係更遠一點。

雖然鳥臀目名字中有鳥,但其實蜥臀目才可能是鳥類的祖先。

鳥類和鱷魚,可能是現在僅存的主龍類動物。

是漫長的恐龍化石研究中,人們有可能發現的恐龍可能有幾千個屬(屬的分類下還有種,比如犬屬下有灰狼和郊狼等六七個不同的種,而恐龍的很多屬裏只有一個物種。)。一個早期的研究推測恐龍將近3400個屬,但大部分無法在化石記錄中保存下來。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估計,恐龍的化石記錄中曾出現的屬,總數可能達到1850個,其中有75%已被發現化石。但發現化石並非就意味着確定了屬種等分類,還需要進一步科學研究。上述數據中,經過研究確定的屬有500多個。

在BBC 2008年的一份數據中,記錄的恐龍物種約有1850個。

一、肉食性恐龍

説起肉食龍,那麼最有特點的就是建設氣龍,這種恐龍屬於食肉性,並且身材體型比較小。全長能夠達到四米,體重大概130公斤。頭部比較大,但是很輕,穎牙齒非常的尖鋭。長尾巴,並且脖子比較短,前肢也比較短,但是很靈活,非常善於奔跑。

七裏峽宣漢龍也屬於肉食性,整體的身長能夠達到六米,體重達到了250公斤。大多會分佈於中國化石,也發現在中國的四川。甘氏四川龍,整體身長能夠達到八米,體重在150公斤,是中型的恐龍,也是食肉性。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 第2張
  

石油克拉瑪依龍,大多會生活在新疆盆地。整體身長能夠達到14米,體重達到八噸。也屬於小型恐龍,同樣也是食肉性。這種恐龍雖然身體不是很龐大,但是在捕獵的時候會非常的`兇猛,並且體態也輕盈。

二、虛骨龍次亞目

尹氏蘆溝龍:身高在1.5米,長度在四米。大多分佈於雲南,頭骨很有特點,比較尖。在頭部的兩側會有眼睛,視力非常好,主要用前肢去捕捉獵物。原始川東虛骨龍:身高1.5米,體重在20公斤,身體長度能夠達到三米,主要分佈在四川。

特暴龍未定種:屬於大型的恐龍,並且屬於食肉性。大多分佈在亞洲,前肢比較短小,在手部只有兩個指頭。這種恐龍像其名字一樣,非常的暴躁。無論是同類還是一些小動物都比較害怕特暴龍。

三、原蜥腳次亞目

許氏祿豐龍:發現的時間比較早,可以稱得上是最古老的一類。大多分佈在中國的西南部,其身材體型比較輕巧,整體身長在五米左右,口腔裏面的牙齒不是很多,一共有25顆,在前、後邊都有鋸齒。

中和金沙江龍:也屬於大型的恐龍起牀能夠達到13米。上額以及下顎處比較窄,但是中間的部分會很厚,也是比較兇猛的一種恐龍。中國近蜥龍:是非常原始的一類恐龍,大多分佈在貴州地區,行走非常的敏捷,屬於小型的恐龍。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3

恐龍的生活特徵:

1、覓食: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於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後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2、鬥爭:鋭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武器。暴龍類恐龍會尋找落單的草食性恐龍,因此常常單獨行動。而有些恐龍則會羣體行動,鎖定獵物後蜂擁而上,並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

恐龍滅絕原因猜測:

1、、小行星撞擊地球

有人提出一種可能,那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在恐龍時代的末期,地球外面突然有小行星襲擊地球,導致了地球上出現了許多的火災,恐龍沒有辦法撲滅大火,只能夠等待着火災將其燒死。

2、物種之間的爭鬥

恐龍和其它物種發生了混鬥現象,兩大陣營打得兩敗俱傷,但是這些小生物喜歡吃恐龍的蛋,恐龍蛋被吃完了,恐龍就沒有了後代。

3、彗星撞擊地球

彗星撞擊地球導致了火山的大爆發,雖然恐龍有着強大的奔跑能力,但是不能夠抵抗的住火山巖漿的襲擊,最終葬身火海。

4、氣候的變遷

在恐龍存在的末期,地球上氣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恐龍由於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不能夠抵抗住寒流的入侵,最終走向了滅亡。

恐龍一共分為幾大類 第3張
  

5、大陸的漂移

由於板塊的不斷運動,大陸之間有的會聚成了山川,有的被分裂成了峽谷,然而,恐龍沒有習慣這種變化,最終滅亡。

6、酸雨的毒殺

在恐龍時代,天空中下起了PH值非常低的酸雨,酸雨不僅腐蝕了恐龍的身體,而且讓恐龍吃的食物中含有許多毒素,恐龍抵抗不住毒素的入侵滅亡。

7、地磁之間的變化

地球之間的磁極每隔很長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次變化,恐龍不能夠熟悉這種變化,從而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最終滅亡。

8、自相殘殺

恐龍後期由於食物的缺少,食草恐龍和食肉性恐龍之間發生了自相殘殺,恐龍的數量因此驟減,內部十分不和諧。

9、恐龍後代減少

在恐龍的後期,由於氣候十分的嚴寒,很多恐龍的後代在出生之前就被活活的凍死,恐龍母親不能夠培育它們的後代,因為後代的減少,導致恐龍數量也在減少。

10、生態系統的改變

雖然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1.6億年,是到了後期地球上哺乳動物數量不斷增多,導致了恐龍的食物在不斷減少,很多恐龍被活活餓死。

標籤:幾大類 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