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恐龍名字及圖片

恐龍名字及圖片,古生物學家已經命名了近千種恐龍屬,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被威武霸氣的恐龍統治着,它們是地球的霸主,稱霸時間長達1.6億年。一起來了解恐龍名字及圖片。

恐龍名字及圖片1

1、霸王龍

霸王龍,也就是暴龍,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MAA,大約在6850萬年到6500萬年前。它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前最後的非鳥類恐龍物種之一。分佈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的化石是最後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是霸王龍中最大的。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高4米左右。最高臀高可達5、2米左右,最高頭高近6米。平均重量約9噸,最大重量14、85噸,最大頭長約1、55米。

2、脆弱的雙腔龍

1877年,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僱傭的化石收藏家奧拉梅爾·盧卡斯挖掘出了這條脆弱的雙腔龍。盧卡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坎農城北部的花園公園裏發現了這部分脊椎(神經弓和神經棘),靠近發現圓頂龍的礦井。

毫無疑問,脆弱的樑龍是歷史上最長最重的恐龍,最大重量甚至比藍鯨還要大。它有35米長,與樑龍密切相關。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最脆弱的個體體長可達60-80米,臀部高10米,頭部高14-15米,體重可達220噸。

3、甲龍

甲龍體長10米,體寬,頸短;又粗又壯的四肢;腳短而寬,前腳五趾,後腳四趾,趾端有蹄狀爪,適合陸地活動。遇到敵人傷害時,甲龍的爪子可以插入土中,防止身體被掀翻,保護柔軟的腹部;研發出來的尾錘在伺機反擊。

甲龍通常被認為是有甲恐龍的祖先。它的特點是身體有甲殼和巨大的椎尾。但是甲龍是甲龍中最大的物種。與今天的陸地動物相比,甲龍特別巨大。

4、三角龍

三角龍,角鼻龍亞目食草恐龍的一個屬,其化石發現於約6800萬至6500萬年前的北美白堊紀晚期和馬斯特裏赫特晚期地層。三角龍是最後的恐龍之一,通常被認為是白堊紀晚期的代表性化石。

目前有效的有兩個種:三角龍恐怖種和T、 prorsus,但其他屬都有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是流行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當地時間2017年8月31日,美國科羅拉多州桑頓,丹佛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正在挖掘一具三角龍的頭骨和骨骼化石。

5、中國龍鳥

蜥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4億年的白堊紀早期。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羣中發現了它的化石。起初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命名為“中華龍鳥”,後來被科學家證實是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它最初的骨骼大小在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鈎鋒利,利於捕食,後腿長,適合奔跑。它的全身覆蓋着一到原始的絨毛。結果發現,蜥腳類恐龍全身覆蓋着黃褐色和橙色的羽毛,而它的尾巴是橙色和白色的。

恐龍名字及圖片

6、始祖鳥

始祖鳥(Archaeopteryx),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小型恐龍,屬於恐爪龍亞目,代表恐爪龍的一個原始類型。今天后來才發現,孔子鳥和遼寧鳥出生的更早。它們的名字在古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古老的羽毛”或“古老的翅膀”。

始祖鳥最初被認為是鳥類的祖先,現在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相反,它們不是鳥類的祖先,很可能是後期恐爪龍的祖先。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特提斯,大約在1、55億到1、5億年前。這些標本只在德國發現。

7、齒龍

Palaeonodon的意思是“光滑的側齒”,是一種食肉海洋爬行動物,屬於短頸甲龍亞目。齒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的Karloff階段,大約在1、7億年前到1、55億年前。翼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

侏羅紀晚期,它粗壯的'身影在四個大小相等的槳鰭驅動下四處遊走。齒龍的長顎佈滿鋒利的牙齒。翼龍的鼻腔結構使其即使在水中也能聞到氣味,從而使翼龍能在很遠的距離內找到獵物。翼龍除了浮起來呼吸,一生都在水中度過,所以也是卵生動物,喜歡在淺水區分娩

8、劍龍

劍龍是一種巨大的食草恐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板,還有一條危險的尾巴,尾巴上有四根刺來抵禦捕食者。它長約7-9米,高2、35至3、5米,重2至4噸。

它們生活在平原上,以羣體遊牧的方式與其他食草動物(如樑龍)生活在一起。劍龍最容易辨認的特徵之一是它背部由17塊獨立的板排列而成的板狀結構。這是一個高度特化的骨層,類似於今天鱷魚和蜥蜴的一些結構。

9、迅猛龍

迅猛龍,霸王龍的近親,是一種奇特的角鼻龍恐龍。迅猛龍有時會與迅猛龍混淆,後者可能是一種原始鳥類,與迅猛龍相差甚遠。迅猛龍,意為“快速的蜥蜴”,是角鼻龍的一種恐龍,生活在白堊紀的阿根廷。迅猛龍可能有4英尺長。目前只發現後腿的骨骼,後腿和腳掌顯示適合奔跑,因此命名為迅猛龍。

10、秀顎龍

秀顎龍是恐龍家族中一個小巧玲瓏的物種,其特徵與缺爪龍相似。秀顎龍(Xiujaw dragon)是最小的恐龍之一,大概現在只有一隻雞那麼大,也有人把它翻譯成Meijaw dragon。

波塞龍的特徵與湖龍相似,四肢中間空身體輕盈,後肢細長,口中有鋒利的牙齒,身後有細長的尾巴。它是一種敏捷的動物,不僅擅長奔跑,還擅長騰躍。爬樹也是它的絕活,是侏羅紀一些小動物的天敵。

恐龍名字及圖片2

1、霸王龍:

霸王龍又被稱為暴龍,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龍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們是肉食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強的食肉動物。

2、棘龍-棘背龍:

棘龍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阿爾比階到早森諾曼階)的非洲,約為9500萬年前到 9300萬年前。目前仍不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

3、異特龍:

異特龍又稱躍龍或異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

4、三角龍:

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5、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是所有發現肉食恐龍化石證據支持的.“體長”第二, 南方巨獸龍也是證據支持的“體重”第三的肉食恐龍,體重僅次於雷克斯霸王龍和埃及棘龍。

恐龍名字及圖片 第2張

6、翼龍:

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它們的翼是由皮膚、肌肉、與其它軟組織構成的膜,膜從胸部延展到極長的第四手指上。

7、劍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四足動物。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並且以羣體遊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

8、伶盜龍:

伶盜龍屬於馳龍科,馳龍科都是令人恐懼的的食肉恐龍。

9、恐爪龍:

恐爪龍的名字由來因為它的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鐮刀狀的趾爪,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

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迅猛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

10、雷龍:

雷龍是一種大型是素食恐龍。最早在1879年被發現並命名。儘管是很早就被人所熟知的恐龍,雷龍長時間以來都與迷惑龍混為一談。直到2010年才終於被正名,成為了不同於迷惑龍的另外一種恐龍。

恐龍名字及圖片3

説起恐龍,很多人都知道,在人們的印象裏,恐龍有着極其龐大的身軀,猙獰的外表,那麼所有的恐龍都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根據科學家的考古研究發現,恐龍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系,就像我們現在所説的哺乳動物一樣,有非常多的各類。

恐龍的各類也是非常多的,6500萬年前的地球生物世界,80%以上的物種都屬於恐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都有恐龍的種族存在,並不是所有的恐龍都有龐大的身軀,也有一些迷你,小型的恐龍存在。

我們《侏羅紀公園》這樣的科幻影片中,看到了一個精彩的恐龍世界,影片中的恐龍被科學家以生物技術重現,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恐龍還能夠再次出現嗎?

可能有朋友會説了,恐龍已經滅絕了6500萬年,留下的只有一些化石,根本不可能再次出現。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科學家認為,生命是非常神奇的存在,過去出現過的生物,在未來未必就沒有希望再次出現,恐龍也是如此。

當然,恐龍要在未來再次出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種自然條件的配合。

那麼需要哪些條件呢?這就需要我們來回顧一下恐龍誕生以及稱霸地球所需要的各種條件。

恐龍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億多年前,那個時候的地球屬於中生代,分為三個紀,分別是三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環境的變化對於生命的出現非常重要,什麼樣的環境適宜什麼樣的生物生存,什麼樣的生物就會誕生,這是物競天澤,自然選擇的法則。

恐龍的出現跟當時的環境大變有關,在中生代的早期,恐龍已經誕生,只不過數量非常稀少,也不是地球的霸主,處於地球生物鏈的底端,完全沒有侏羅紀以及白堊紀的輝煌。

中生代早期的.地球環境,對恐龍是非常不友好的,恐龍喜歡温暖潮濕的環境,而在三疊紀時期,整個地球大陸都是一片,還沒有分裂開來,這個時候的大陸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乾旱和炎熱才是主旋律。

惡劣的環境讓恐龍只能生活在大陸南岸靠近海的地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美洲和非洲,所以這兩個地方可以説是恐龍的發源地。

恐龍名字及圖片 第3張

恐龍艱難地生活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之後,終於迎來了轉機,時間到了三疊紀末期,大陸開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一塊不斷分裂,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劇變。

劇變的環境讓大量的水汽從古太平洋地區湧入原本乾旱炎熱的盤古大陸,超級季風氣候由乾燥轉向了濕潤,降雨量開始猛增。

同時,大陸板塊的相互擠壓,又讓火山活動更加劇烈,頻繁發生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巖灰湧入大氣層。火山噴發帶來了約五萬億噸的二氧化碳,它們進入大氣層,帶來了強烈的温室效應,地球的温度在上升。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認為,當時的地球氣温,升高了約6~8℃,這個升温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地球現在的氣候温度,從工業前到現在才不過升了1攝氏度左右,就讓我們熱得受不了。

不斷升温的地球環境,讓大量的海水也在不斷蒸發,大量的水汽循環進入內陸,帶來了持續性的降雨,讓原本乾旱的陸地變成了温暖潮濕之地。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場持續性的降雨堅持了長達200萬年才結束。

如此漫長的降雨,自然引發了生物大滅絕,大部分的生物無法適應新的環境,紛紛走向了滅絕,只有恐龍特別喜歡這樣的環境,開始一步步崛起,稱霸於侏羅紀以及白堊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只要地球的環境還能夠回到適宜恐龍生存所需要的條件,恐龍就有可能再次出現在地球上,當然,要實現這樣的生態環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這樣的環境一旦重現,那對於現有的各種地球生物,也同樣會是一場末日級別的大滅絕。

標籤: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