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會飛的恐龍種類

會飛的恐龍種類,恐龍種類很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很大,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一起來看看會飛的恐龍種類。

會飛的恐龍種類1

翼龍——又名翼手龍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

生存於晚三疊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衍生出來的。

較早的物種有長而佈滿牙齒的顎部,以及長尾巴;較晚的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齒。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釐米長,有巨大的尖嘴。最大的翼龍兩翅張開時可達6~8m。

中國發現的化石有兩處:一處在新疆準噶爾克拉瑪依地區,稱準噶爾龍,兩翼張開可達3.5m;一處在浙江臨海上盤,稱臨海翼龍。這兩處均產於白堊紀(距今1.37億年~6500萬年)地層中。

是爬行動物向空中 發展的一支。頭長,頸長,眼大,嘴尖而長。前肢第四指 和體側之間有一皮質薄膜,能飛翔。棲息於海邊和湖邊, 以魚為食。可分為喙嘴龍、翼手龍和準噶爾翼龍三亞目。 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

會飛的恐龍種類
  

始祖鳥——是一種可以飛翔起來的肉食性恐龍

它是目前發現的唯一的鳥類恐龍,生活年代約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始祖鳥的前肢長有不對稱的羽毛,它可以利用羽毛上下產生的氣流壓強差,使肢體獲得一個抬升的力,實現一定的飛行。

但始祖鳥的身體仍有多處未發展成熟,例如現代鳥類的翅膀羽毛呈倒鈎狀,而始祖鳥的羽毛卻沒有;它前肢的手掌尚未完全癒合,指端還有爪子露出。所以始祖鳥只能進行短距離、短時間、低空的飛行。

乖巧簡手龍——巧簡手龍是前肢長着大爪子的恐龍物種

生活在0.63億年前。是阿瓦拉慈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中國西北部,化石發現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石樹溝組,地質年代為約1億6000萬年前。

簡手龍是已知最原始的阿瓦拉慈龍超科,也是生存年代最早的阿瓦拉慈龍超科,其他阿瓦拉慈龍類都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地層;簡手龍的生存年代也比著名的始祖鳥早了1500萬年。

簡手龍的生存年代早於始祖鳥,顯示阿瓦拉慈龍類、鳥類在很早的階段就已分開演化,並且平行演化出類似的前肢結構;在1990年代,阿瓦拉慈龍科曾經一度被歸類於鳥類。

研究人員並確定阿瓦拉慈龍類的演化位置,是羣基礎手盜龍類。研究人員並推測,阿瓦拉慈龍類可能演化自亞洲。

會飛的恐龍種類2

赫氏近鳥龍

赫氏近鳥龍是四翼長有羽毛的恐龍,又名近鳥,是種小型有羽毛恐龍,屬於手盜龍類的傷齒龍科。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生存年代屬於侏羅紀中期或晚期,是已知最早的有羽毛獸腳亞目恐龍。

比鼻祖鳥早呈現1500萬年,它的發現進一步撐持了鳥類源自恐龍進化的理論。根據一項近期研究顯示,赫氏近鳥龍從頭部至尾部體長34釐米,它的同黨呈黑白條紋,頭部長着淡紅褐色的肉冠,十分近似於現代啄木鳥。

一種帶羽毛的恐龍物種。該近龍鳥的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距今約1.6億年。新發現的赫氏近鳥龍化石在其骨架周圍清晰地分佈着羽毛印痕,特別是在前、後肢和尾部都分佈着奇特的飛羽,這種特徵在滅絕物種中還尚無先例。

千禧中國鳥龍

千禧中國鳥龍是發現的第五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生活年代約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千禧中國鳥龍體長在90~120釐米左右。千禧中國鳥龍是一種距今約1億3000萬年前的小型獸足類(食肉性)恐龍,它身上的羽毛最初只是為了保持體温。在所有進步的獸足類恐龍中,疾走食肉的奔龍可能是與鳥類的關係最密切的類羣之一。

200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千禧中國鳥龍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分泌毒液的恐龍。它們的骨骼結構與始祖鳥十分相似,且前肢和後肢都長有羽毛,可以利用羽翼實現滑翔。構造剖解研究顯示那種恐龍長有顎,此中包羅溝槽狀的尖牙,表示着它們可能是第一種已知有毒恐龍。

它的體長大約1米長,生活在1.25億年前,可能次要以小型鳥類為食,它們與其他恐龍物種同時存在。千禧中國鳥龍是食肉恐龍,它們很可能從獵物身後的樹上滑翔而下,發動突襲,同時利用一個特殊武器——位於上頜的毒腺,在咬到獵物時,通過牙齒將毒腺產生的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陷入麻痺甚至休克。

中華鳥龍

中華龍鳥的屬名含義為來自中國的蜥蜴翅膀。種名原始的主要是因為一開始認為中華龍鳥是介於非鳥類獸腳類恐龍的過度狀態,被當作了第一隻鳥,是一種發現於中國的美頜龍類。

會飛的恐龍種類 第2張
  

和大多數美頜龍類一樣,中華龍鳥的體型十分嬌小。依據正型標本估計,它的體長約為1米左右。中華龍鳥在發現之初由於身披絲狀羽毛,一度被認為與鳥類有着非常近的親緣關係,被認為是解決鳥類起源的關鍵物種。

不過以現在的相關研究來看,中華龍鳥所屬的美頜龍類是手盜龍形類中最為原始的一支,與鳥類的親緣關係較遠。

即便如此,中華龍鳥的`發現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它是第一件被報道的長羽毛的恐龍化石,它使古生物學家逐漸意識到非鳥類獸腳類恐龍也可以擁有鳥類的特徵。目前基於大矩陣的系統發育分析都支持中華龍鳥屬於虛骨龍類,手盜龍形類的美頜龍類,捕食小型的哺乳動物,蛋生蛋大約36毫米長,26毫米寬。

孔子鳥

—是一種古鳥屬,化石遺蹟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的熱河,等白堊紀時期的沉積巖中發現。在已公開的化石標本中,孔子鳥的骨骼結構十分完整,並有着清晰的羽毛印跡。這一切使得孔子鳥成為最出名的中生代鳥,1.2億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孔子鳥的翅膀羽毛很長,甚至比現代鳥類的羽毛還長,有一部分羽毛已出現倒鈎狀的結構,這有利於羽毛互相鎖定形成平面,以拍打氣流;

它還擁有一對修長的尾羽,翅膀的形狀也與茂密森林中的鳥類趨於一致。

這些都説明了孔子鳥很可能具備穩定、靈活的飛行能力。孔子鳥是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其主要特徵是:頭骨各骨塊不癒合,尚具有其爬行類祖先遺留下來的眶後骨,牙齒退化,出現了最早的角質喙。前肢仍有三個發育的指爪,胸骨無龍骨突,肱骨有一大氣囊孔等等。

會飛的恐龍種類3

四翼飛行的小盜龍——屬於廓羽盜龍類中的馳龍類

與鳥類有着非常近的親緣關係。目前,該屬下有三種,包括模式種趙氏小盜龍,歸入種顧氏小盜龍和漢卿小盜龍。其中,趙氏小盜龍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小的恐龍之一,身長僅有40~80釐米,體重僅為1千克左右。

它們身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羽毛,前肢、後肢以及頭部都長有倒鈎狀的長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種有四個翅膀的恐龍,而且這四個翅膀均能幫助飛行。小盜龍的屬名意為小型的盜賊,用以描述這個屬的.成員普遍的小型化。

目前主流的系統發育分析支持小盜龍屬於馳龍類中的小盜龍類。小盜龍類是馳龍類中較早分異出去的一支,且有不少成員都具有跖骨羽。這一單系的成員還包括天宇盜龍,長羽盜龍,中國鳥龍,纖細盜龍,振元龍和西爪龍。

會飛的恐龍種類 第3張
  

熱河鳥——一種新的原始鳥類化石

並把它命名為原始熱河鳥。這件化石是我國境內迄今所發現的最原始的一種鳥類,其原始性僅次於德國發現的、世界上最原始、同時也是最古老的鳥類始祖鳥;和著名的孔子鳥相比,特徵明顯,更加原始,代表了鳥類早期演化的一個更加古老的祖先類型。

的體型也較小,成年後體長可達75~85釐米;它們有一條十分細長的尾巴,由二十多枚尾椎骨組成,而且尾尖的羽毛呈稀疏的扇形。熱河鳥的前肢比後肢長,肌肉更為結實,肩胛骨控制前肢上下拍打的骨頭也較為發達,説明熱河鳥很可能具備一定的飛行能力。

熱河鳥生活年1.22億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另外,科學家在一具熱河鳥化石的胃部發現了大量的植物種子,説明熱河鳥以植物種子為食。

標籤:會飛 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