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5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5篇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

一、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 .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8 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2 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筆畫:彎鈎。

3 .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自然界事物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祖國就是我們的家”的意思。

三、教學策略

1 .教法選擇:A 、指導看圖,訓練觀察。

B 、啟發想象,訓練思維。

C 、引導賞析兒歌,培養初步的閲讀能力。

2 .學法引導:A 、看懂圖意,並結合圖理解字詞。

B 、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描繪的畫面。

C 、小組合作,發揮想象,培養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課堂組織形式: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學生原有認知(對“祖國”的瞭解和對生活的觀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教學光盤、生字卡片、祖國風光圖片和VCD 《娃哈哈》。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 提出學習目標。

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家,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出示掛圖)

( 二) 複習檢查。

上節課學習的字詞還記得嗎?依次出現:藍天、祖國、泥土、大家,齊讀兩遍。

( 三) 讀詞貼圖,整體感知。

1 .黑板上還有幾個詞,誰想上來把它們翻過來,讀一讀?(課前將“白雲、種子、魚兒、小鳥”四個詞做成小房子形狀貼在黑板上)

請大家認真聽,他讀對了,咱們跟他讀一遍;如果讀得不對,請你舉手告訴他。

2 .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們的家在哪兒嗎?請大家翻開書本第83 頁,找一找哪幾行詩告訴我們它們的家在哪兒。

師: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 指名四人上台把詞語卡片貼到掛圖中的相應位置。)

〔“讀詞貼圖”這一環節既在遊戲中複習、鞏固第一課時學過的字詞,又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落實《課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3 .大家都知道:藍天是……樹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讀前四行詩)

( 四) 精讀訓練。

1 .這四行詩你最喜歡哪一行?請你把它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2 .討論交流,啟發想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組織點評。

(1 )要讓學生知道:一邊讀一邊想象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以後大家在讀書時可以經常採用這種方法。

(2 )讀後評議:誰來説説他讀得怎麼樣?

3 .四行詩寫得多美啊!咱們把它連起來讀一讀吧。(注意停頓和連貫,提醒讀書姿勢。)

4 .白雲、小鳥、魚兒、種子都有自己的家,咱們大家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兒呢?請大家自由讀最後兩行詩。讀完以後想一想,我們的祖國叫什麼?關於祖國,你還知道什麼?

(1 )討論交流。

(2 )欣賞祖國風光圖片。看後簡單交流感受。

(3 )聽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們生長在祖國大家庭裏的快樂。(播放VCD 《娃哈哈》)同學們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來表演,有沒有同學想上台來表演的?(鼓勵大膽展示自我的孩子。)

(4 )指導朗讀最後兩行詩。

5 .朗讀整首詩。

( 五) 指導背誦。

1 .試試看,能不能不看書,把這首詩背給你的同桌聽?

2 .邊欣賞畫面邊背誦,會背的同學大聲背,不會背的同學跟着背。

3 .請大家站起來,配上動作再背一遍。

( 六) 總結全文,擴展練習。

1 .做“找家”的遊戲。(教學光盤“我要做”中第二個遊戲)

2 .學做小詩人

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蒐集有關“家”的資料,現在請四人小組合作,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每人説一句話,小組作出一首詩。

3 、小組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後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哪個詩句。組織進行簡單評議。

( 七) 總結,佈置作業。

回家把你們小組作的詩句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者請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再作一首這樣的詩,好嗎?

( 八) 指導寫字:土、種、子

1 .翻到書本84 頁,昨天我們練習寫了前五個生字,剩下三個生字,請一個同學把它們讀出來。

2 .先學“土”字。仔細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説説看,你發現了什麼?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3 、利用課件演示“土”字筆順,師範寫,生描紅。

4 、同法學習“種”“子”,注意“種”的第四筆是“點”,“子”的最後一筆“橫”要長些。

5 、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寫生字:土、種、子。師巡視指導,提醒書寫姿勢。

6 、利用投影展示學生寫字作業,師生評價。

六、教學點評(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陳強)

1 .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説,尤其不容易理解。盧老師讓學生通過課外蒐集資料、課上交流彙報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祖國”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的意識。

2 、課中設計遊戲環節“學做小詩人”,以課文為憑藉,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培養他們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3 、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盧老師在閲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寫字教學,且紮實有效,同時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並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附:本課教學隨筆

[ 原創] 童言率真,課堂精彩

20xx 年9 月,我參加學校新課程改革實驗。11 月我接受任務,向三元、梅列兩區的實驗教師開設一堂新教材研討課。這堂課的設計摒棄了一般公開課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採用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實用的教學策略。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堂樸實的課中卻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亮點,點亮了我和聽課教師的心。我從這堂課中真正體會到:學生放鬆了,課堂精彩了!下面擷取幾個教學片斷,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快樂。

其一:“曹操發明了印刷術。”

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五課《家》。這是一首兒童詩,其中“我們的祖國像花園,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收集有關祖國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關於祖國,你還知道什麼?”孩子們紛紛彙報,有的説知道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説知道祖國的地圖像公雞,還有的説知道祖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孩子説:“我知道祖國有四大發明。”另一個孩子補充説:“我知道四大發明是什麼……”這時候平時不大發言的小榮也興奮地站起來説:“我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聽到這個回答,同學中馬上有了小聲的議論,我聽到一個孩子説不是曹操發明的,就轉頭問他:“不是曹操發明的,那麼是誰發明的,你知道嗎?”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記了。”“其他同學知道嗎?”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於是我又微笑着問小榮:“你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這個資料你是從哪兒來的?”“是媽媽告訴我的。”孩子的臉開始有些紅了。“哦,是這樣呀。向媽媽請教是一個收集資料的辦法。不過呢,我記得呀,發明印刷術的這個人叫畢昇。當然,我説的也不一定對。咱們都再回去查查資料,好嗎?”“好!”這個孩子很體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個人都要獎勵!”

為了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祖國的情感認識,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樂曲,並熱情地對他們説:“你們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賞音樂,也可以站起來邊表演邊欣賞,老師特別希望有同學願意到台上來表演給大家看。誰願意來?”陸續有七八個女孩子走上了講台,可是當她們站到台上面對後排黑壓壓的聽課教師時,幾個孩子膽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動也不敢動,只有三個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當表演結束時,我問:“剛才誰的表演最出色?咱們獎勵她一個‘天線寶寶'(一種卡通貼圖),好嗎?”同學們很快説出了那三個表演孩子的名字,正當我給這三位同學發獎的時候,下面的同學又説了:“老師,我認為應該給她們每個人都獎勵一個天線寶寶,因為她們都很勇敢。”一句話提醒了我,我趕緊邊發獎品邊對她們説:“對對對。這位同學説得有道理,因為你們都很勇敢地上台來表演,所以應該給你們每一位都獎勵。”被獎的同學興奮了,而台下的同學因為意見被採納,也高興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歡我的詩。”

因為這是一首句式大體相同的兒童詩,所以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的`環節,即四人小組合作,每人模仿“哪裏是什麼的家”説一句話,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詩了。孩子們的想象十分豐富,有“衣櫥是衣服的家”,也有“花叢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們大家的家”……當小組彙報完後,為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與欣賞他人,我又問:“你最喜歡誰的詩句?為什麼喜歡?”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妙趣橫生的,有的説“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他的詩很美。”他的評價當然獲得了稱讚;有的説“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我喜歡。”我馬上説:“嗯,喜歡就是喜歡,這也是一個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學説“我喜歡我的詩句,因為是我寫的,跟他們的都不一樣。”他的回答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我也邊笑邊鼓勵他:“你説得對。我也喜歡你的詩,我還喜歡你的自信。”

其四:“我還要玩!”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電腦遊戲的環節。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在第一課時做完了前兩個與字詞學習相關的遊戲,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第三個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遊戲。當做完第三個遊戲時,又有孩子説話了:“老師,我還想玩第一個遊戲。”我迅速看了看時間,一邊在思考能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一邊自言自語:“還想做第一個遊戲?昨天不是做過了嗎?”“第一個遊戲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聲音多起來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們是課堂的主人,那就聽他們的吧。——自然,我的決定引起了一陣歡呼聲。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提議並非全無道理。雖然是第二次做複習字詞的遊戲,可還是出現了個別孩子對“太”和“大”的辨析失誤。——以為做過了就掌握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經驗”騙了我。

這堂課,直到下課的一刻,孩子們始終是興致勃勃的。新的課堂裏,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價,他們説了算,哪怕錯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師和同學們包容。孩子們放鬆了,説出了他們想説的話,在老師的適度引導下,這些童心折射出來的世界是多麼精彩。

專家評點:

這篇教學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閲讀教學的特點,以讀書、識字為重點,強化了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教法樸實、訓練紮實,寓學於樂,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審美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設計在充分開發了文本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還適度地進行了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2

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亦是難點,一年級下冊的識字量較比上冊要大了很多,這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會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比如説摘蘋果,開火車,找朋友等等一個小小的遊戲,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奇妙有趣的,甚至是樂此不疲。

慢慢地發現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聽課發現別的老師採用的換偏旁,加偏旁,編兒歌,比一比等一些很好的方法,能夠為孩子區別和記住形近字,加大生字量。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説還是一片空白。之前我也採用過積極鼓勵,課後輔導,卻發現效果並不明顯。其實我們何不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

在識字教學時,小組成員就可以一對一優差互補,會的教不會的,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採用"小老師"是我們現在採用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學習過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也會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學的道路就像是一條鋪滿鮮花同樣也插滿荊棘的道路,想要收穫更多的鮮花,首先就要努力的完善自己,一邊前行一邊除去道路上那些荊棘。怎麼才能讓這些荊棘不傷到孩子也不傷到自己我想,不僅僅只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往下走,還需要我們時刻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慢慢反思。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3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説什麼。只要是老師説的,都會認為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

一年教語文,我從如何佈置語文作業,如何批改作業,如何備語文課,那種什麼都不會的起點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一次一次的向師傅請教,力爭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我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期望自己的教學不是機械的、枯燥的。因為這樣的教學,終究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對於孩子們,我也可能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我試着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以調動孩子們的用心性。

例如,在教學寫字時,我不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抄寫,而是透過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們熟悉的東西聯繫起來,就能夠輕而易舉地記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鳥”這個字時,我先把一張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第一筆“丿”,是小鳥頭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鳥的頭和眼睛,因為長得小,寫字時頭和眼睛部分也要寫得小。再下面是小鳥的身體,比頭大一些,寫字時也要把身體部分寫得大一點。這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後孩子們也很快地記住了它的字形。

我驚訝於新教材資料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為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到達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務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搞笑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裏》一課,我讓學生透過家裏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裏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齊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裏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簡單愉悦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但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透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簡單、搞笑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一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資料分別為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透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能夠説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潛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必須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潛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此刻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透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構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能夠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到達互相幫忙、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能夠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忙,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忙。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裏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狀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能夠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能夠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用心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麪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4

第7課《棉鞋裏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理解內容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後,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助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為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願》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並着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角色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你的聲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誇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着當眾表演朗讀。

在他們瞭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以“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説明小峯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曬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牀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峯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説話,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説清楚。同時聯繫課文前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小峯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因為給予給孩子的.讀書時間很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起與文本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進。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於閲讀教學,就應該在寬鬆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為別的,只為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那麼,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內容,也都通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後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語文,應該是很輕鬆愉快的事情。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5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愛動、活潑,感性認識十分強烈。那針對一年級的孩子的這些特點,從而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我想針對不同的課堂採用不同的情境創設,讓孩子們在他們喜歡的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中去學,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這樣就容易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既然有這種想法,我就努力的去實施。

在學習《口耳目》這一課時,我發現這節課主要是通過甲骨文從而認識“口、耳、目、日、月、火、羊、鳥、兔、木、禾、竹”12個生字,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掌握象形字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能力。如果只是單純的去講這些生字和漢子的演變,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的確有點枯燥了。所以我就採用了故事導入的方法,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情境,從而增加孩子們的注意力。

我是這樣導入的:我指着“龜甲”上的文字(PPT)説:“有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龜甲”,上面刻着許多奇怪的圖案,(出示一個大大的“龜甲”刻着12個甲骨文)考古學家説這裏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你們猜猜,會是怎樣的故事呢?(先給出讓學生猜的時間,然後教師再講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人們。有勇敢的`爸爸,勤勞的媽媽,還有可愛的孩子們。一天清晨,一輪紅日從竹林裏升起(貼出“紅日”圖),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爸爸們出去打獵。這一天,收穫可真大。他們捉到了一隻兔子和一頭羊(貼出“兔”和“羊”)。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媽媽們在田地裏辛勤地培育禾苗(貼出結着穗兒的禾苗圖)。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在竹林裏遊戲。一陣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出示“竹子”圖)林子裏的鳥兒一邊喳喳的歡唱,(出示“鳥”圖)一邊撲楞楞地歡舞。鳥兒們可喜歡那羣孩子們了!因為孩子們不但有一張乖巧的嘴巴,(出示“嘴巴”圖)還有一雙機靈的耳朵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出示“耳朵”和“眼睛”)。於是他們成了好朋友。日子可過得真快!夜悄悄地來臨了。你看!月兒彎彎掛藍天(出示“月兒”),今晚的月色可真好。懂事的孩子們決定用他們動聽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為勞動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們拂去疲勞。於是他們用木頭燃起了火把(出示“木頭”和“火把”)。熊熊的火把映着他們美麗的笑臉。他們唱啊,跳啊,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那大家知道這麼美麗的故事,考古學家是怎麼知道的嗎?

在這裏拋出一個小小的問題,激發孩子們思考。果然,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爭先恐後的回答説:“老師,考古學家是因為龜甲上的文字發現這個故事的!”這時我適當的給予孩子肯定的評價,就繼續往下接着進行:讓學生猜一猜龜甲上刻的是什麼字?並出示漢字的演變過程:把“圖畫──甲骨文──簡化字”一一對應起來。漢字的演化過程我也做了圖片ppt,大致的向孩子們介紹了漢字是如何演化的。

經過這樣的情境創設我發現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漲了,可見情境創設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當然在情境創設的時候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説:本來是想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們先編故事,我再講。但是班裏的小A竟然自己完整的編了一個故事,邏輯也很清晰。這時候我又講了自己的故事,這樣就浪費了一部分時間。在教學機智方面做的還是不夠好。但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氛圍還是讓我很感動的。一份努力就有一分收穫,繼續加油!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6

公居小學王蓮 在本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廣泛吸收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學相長,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和説,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在備課中,我既備教材備教法又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

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課件,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閲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裏、科組裏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

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衞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閲讀”變為“悦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

首先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現在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需要。不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也應該加強聯繫。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説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如一些學生只會説而不會寫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去提高。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7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説什麼。只要是老師説的,都會認為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

因為在大學裏我學的是英語教育,因此第一年教語文,我從如何佈置語文作業,如何批改作業,如何備語文課,那種什麼都不會的起點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一次一次的向師傅請教,力爭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我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希望自己的教學不是機械的、枯燥的。因為這樣的教學,終究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對於孩子們,我也可能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我試着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以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寫字時,我不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抄寫,而是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們熟悉的東西聯繫起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記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鳥”這個字時,我先把一張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第一筆“丿”,是小鳥頭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鳥的頭和眼睛,因為長得小,寫字時頭和眼睛部分也要寫得小。再下面是小鳥的身體,比頭大一些,寫字時也要把身體部分寫得大一點。這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後孩子們也很快地記住了它的字形。

我驚訝於新教材內容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為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裏》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裏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裏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起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裏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容分別為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可以説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裏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麪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8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新一界的一年級新生。看着他們一副副稚氣的模樣,穿起整潔的校服,十分可愛。一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風采,看着他們的小臉,真讓人疼愛。

一年級的學生象一張白紙,老師您在上面畫晴天,它會出太陽;老師您在上面畫陰天,它會起風雨。

有老師説,一年級的學生不好教,沒形成學習習慣,太調皮了。於是,一套套訓練方法出爐了:排隊排不好,一節課學排對;上課吵鬧,改為靜坐課;走樓梯吵鬧,一節課改為學走樓梯……形形式式的訓練,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身為教育工作者,本人以前對此類教學方法沒什麼異議。可是,以上方法應用在本人女兒身上,觸動了作為家長的我。我不禁想對同行説:先了解學生,再製定方法吧!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在一所省級學校讀一年級,學生們對新環境很好奇,包括對同學和校園裏的一草一木。在開學第二週上午第四節,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在課室門口排好隊,到五樓上專科課。聽女兒説排隊的時候有幾個男孩特別愛説話,在走樓梯時學生們看到牆上掛的蝴蝶標本都情不自禁發出驚訝的讚美聲。大概就是這些不安靜,惹得老師很生氣,於是讓他們一班人從五樓到一樓,又從一樓到五樓一直走到下課時間過了十分鐘還不能結束。

中午,女兒給我打了電話,哭得很傷心。她認為老師不公平,排隊紀錄好的與不好的同學一起罰,走樓梯走得腳都發軟,累了不敢説,尿急了不敢説,下午不要去這個學校上學了。

聽了這番話,我的心很酸,女兒的話也代表一部分孩子的心聲。作為老師,對着這些小不點肯定是想一步到位,利用開學一、二週時間,把孩子訓練好。可是,老師,您在孩子的心裏會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在腦海裏思考,一年級的學生一般很喜歡錶揚,要是老師在排隊前先進行獎罰的'説明,如:能安靜排好隊的同學,老師下課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上樓梯時,會有很多掛畫和標本,可是我們現在不看,下課時再看,要是能作到,老師下課又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要是拿到十個印章,可以換一封表揚信,拿到三封表揚信可以換個神祕禮物。我相信,孩子是喜歡錶揚多於批評,對於個別調皮者,可以下課再做其思想工作。

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要是我們在定方法前先了解學生的特點,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希望看到此貼的老師們談談看法,交流體會。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9

當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時,語文在自然中;當你把目光集中在書本上時,語文在書本上;當你把目光望向人羣時,語文在人羣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留心生活中的隻言片語,大街上的廣告牌,街頭小報,市井之語,那都是語文,甚至孩子無邪的語言排列組合,那仍是語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飾的語文。

當你把這些納入眼中,放在心裏,你的語文就學活了。

學生的作文缺乏的是愛,這種愛不僅表現在人與人之間,更在把悲憫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萬物,對嚴肅的事情不調侃,對苦難崇高的尊敬,這些事物不會因世事變更而更改。就算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樹人,立人仍是重點。

沒有人文性的語文只是無情的工具,當然沒有基礎性的語文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所以語文抓基礎,重人文。

語文靠積累,需要慢功,太聰明的人學不好語文,因為聰明的人愛偷懶。也許聰明人能考好語文,但是絕不會把語文作為靈魂的東西去學習。所以工具性的`東西只會把人塑造成機器,所以語文中的愛,不僅在學習語文上,在寫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渾然一體。

喜歡教初三,因為喜歡總結,也許有一份虛榮,這個我不諱言。當把中考語文考試的幾大塊運用於教學中時,我更能有的放矢,遊刃有餘。它像一個網絡,在我腦海裏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紙質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掙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忘掉。

三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人,忘了知識。

二流的語文教學,記住了知識,忘了人。

一流的語文教學,人與知識全記住。

超一流的語文教學,物我兩忘,臻於化境。

你要在語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語文。

澎湃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遠距離的觀望這個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憫的情懷,這是寫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語文味道”。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0

識字是寫作和閲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怎樣才能讓學愉快輕鬆的識字呢?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郵遞員送信……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教會學生手、腦並用記住字形。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手、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第一、學生舉起小手和老師共同書寫,邊寫邊讀出筆畫,檢查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和書上田字格中的字是否一樣。第二、動手寫一寫。先描一描黑色的、紅色的範字,然後自己在田字格中寫四個。再比一比自己是不是比範字寫得好。第三、看誰能組個詞、説句話。

3.小組學習生字,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特別是從一年級就開始讓學生這樣自主、主動學習,如果堅持下去的話,石老師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會不同凡響。

4. 利用故事識字,一年級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若能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如教學“裏”時,我給學生講故事:一天,有一個年輕人向一位老人問路,年輕人高喊了一聲:“喂,到王家屯還有幾裏?”老人隨口答道:“五畝地。”年輕人説:“真怪,你們這裏的路程怎麼不論裏?”“是啊!要是論禮(裏)的話,你應該喊我一聲老大爺再問路。”年輕人自知失禮,連忙賠禮。老人這才和氣的告訴他:“這裏離王家屯還有三里路。”

5.日常生活中識字。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日常生活中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如:在校園的板報裏找一找你認識的字、在上學路上找一找標語裏、廣告裏你認識的字、在動畫片裏、商場裏找一找你認識的字……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識字活教材。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有意培養學生的識字意識。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1

教學完畢後,我問孩子:“這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幾個孩子很快就舉起了手,還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會兒後舉起了手。“爺爺對小樹這麼好,小樹也對爺爺好。我也要對我的媽媽好,幫忙媽媽幹家務。”“別人對你好,你也要對別人好,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人。”“我們要懂得回報愛,對身邊的人好。”“我要對老師好,就像老師對我們好一樣!”雖然孩子的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導的一些影響,但聽着那些稚嫩的語言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突然間覺得心頭都温暖起來,彷彿透過窗縫吹進來的寒風都變得柔和了(剛好冷空氣來襲)。教參裏的情感維度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懂得愛護樹木,而我在備課時卻融入了自我的想法:孩子們此刻對大人的愛往往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而忽略了這份愛背後的珍貴价值。更無從去談對父母的愛,對長輩的愛,對大眾的'愛了。所以,我在教完課文後,就引導孩子去體會:在冬天的時候,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樹就給爺爺撐開了綠色的小傘。如果你是小樹,你想對爺爺説什麼?如果你是爺爺,你想對小樹説什麼?讓孩子在表達中,在朗讀中去體會愛的真切含義,懂得付出和回報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發現孩子學會質疑了,“老師,‘熱’為什麼不是提手旁而是四點底?”孩子會思考,會提問了。沒有比熱烈的掌聲更能表達我那時的欣喜和興奮了!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2

閲讀教學中,學生只有讀進去,才能進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學生靜心讀書是教學之本,而教師對文本的分析只是枝葉。我們要把讀(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用讀來穿針引線,帶動課堂。既要根據不同文體選擇不同的閲讀方法,又要明確每次讀的任務,使讀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層次性、實效性。教師要重視讀書方法的指導,如默讀,既要教給學生概括要點、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語言、感悟思想感情、鑑賞評價的方法,又要訓練學生的閲讀速度,培養學生動筆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這樣,通過多次的閲讀實踐,學生才能具有閲讀能力。

隨着社會的前進,科技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閲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瞭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閲讀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字、詞的認識時,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板書在黑板上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組詞以及對字、詞認識和方法,最多是讓學生查查字典,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對它的`瞭解。其實,當你走進現代教學媒體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語文資源的魄力無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童年的發現》中有個詞“草履蟲”,學生在課前也進行了預習,知道“草履蟲”是原生動物,形狀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滯的淡水裏,吃細菌、水藻等,身體周圍有纖毛,是它的運動器官。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眼中的草履蟲。有的同學説得並非是草履蟲,有的同學説得卻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學卻又表述不清。望着這些基本與生活實際相脱離的孩子,望着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從自然這門學科中搜尋“草履蟲”,學生望着課件中在蠕動的草履蟲,不僅知道了“草履蟲”長得樣子,還知道了“草履蟲”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級的課文中,讓學生對字、詞的瞭解更加有意思,學生像欣賞動畫片一樣極為興趣。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雪地裏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學生印象中的“小畫家”是什麼樣?很抽象,可是多媒體一展示,學生樂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觀。

總之,語文教師可以從各個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3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潛力差,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務必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能夠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簡單、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潛力和課堂控制潛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務必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明白你要他們做什麼,怎樣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樣放,都要説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十分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裏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説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説:“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説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必須得蹲下與孩子們説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能夠説“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説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到達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現針對如何提高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談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資料,瞭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持續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資料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瞭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當一名好啟蒙老師不簡單呀!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4

在本資料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説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採用遊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方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裏,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為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方。

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十分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後,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後去掉音節,讓學生看着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狀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遊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遊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用心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就應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禮貌地聽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我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隻看到自我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貌,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禮貌的表現。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15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識字量少,他們要想讀書的話只能靠拼音來幫忙了,學校圖書室裏新購進了一批新書,體裁各異,內容豐富,尤其是那些好玩有趣的短文故事,我想低年級的孩子肯定喜歡,可惜這些圖書都不帶拼音,我們班的學生只能望塵莫及,看着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從心裏面替他們着急。

偶爾我也會拿來一本故事書讀給他們聽,讀完後還會提出幾個和故事相關的小問題來考考他們。

有一次讀故事讓我至今印象深刻,那天上了一天的語文課,老師累學生也累,於是最後一節課我想讓大家輕鬆一下,上課了我拿着一本故事書走進了教室,班裏一下子沸騰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道:“講故事!講故事!講故事!”那聲音整齊洪亮而持久,我示意學生安靜下來,開始用疲憊的聲音小聲地讀起了《青蛙王子》的故事,同學們個個豎起了耳朵側着身認真地聽着故事,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一個字,故事讀完後我簡單提出了幾個小問題,問題一提出,一雙雙小手就刷刷地舉了起來,我清楚地記得最後一個問題是班裏成績最差平時什麼都不學的`陳浩答對的,當時我都不敢相信是他答對的,確認了之後,我大大的表揚了他,我看見他笑了,是那種前所未見的開心。

原來每個孩子都喜歡故事,即使講故事的聲音只有平時上課一半的分貝,他們都能聽得很清楚,有時候聲音小了他們反而聽的更認真,真是奇怪!

這件事之後,我想讓班的孩子讀書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