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精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8篇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課8個生字,靈活運用,積累新詞和優美的句子。

2、感受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3、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教學重點:

積累新詞和優美的句子,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課前準備:

蒐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閲讀課後的“資料袋”。

學生出示蒐集的關於絲綢之路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你所瞭解的絲綢之路。

二、整體感受課文。

1、小組合作,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2、課文采用的什麼樣的敍述順序?插敍

1、12、13寫現在,2-11回憶過去

3、默讀課文,思考:你認為“絲綢之路”是一條怎麼樣的路?

在課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説明。

課堂討論交流:

(1)“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這是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2)“望着這座羣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這是一條繁忙的路。

(3)“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4)“從那以後,一隊隊駱駝上對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這是一條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進“絲綢之路”。

1、朗讀課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課文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景?

2、討論交流。

(1)時間:公元前115年。可以從現在推算時間,讓學生感受年代的久遠。

(2)地點: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國的將軍、中國使者。

聯繫課外蒐集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和貢獻。

(4)事情:安息國將軍熱情迎接中國使者,雙方交換禮物。

(5)連成一兩句話説一説。

3、讀課文第2-13自然段

想象:安息國的將軍和中國使者見面的時候,是怎樣的場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並説説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隆重,熱情。

“將軍其在高頭大馬上,身後兵馬不計其數?”

“‘列隊歡迎!’將軍發出命令。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出夾道歡迎的陣式。樂隊奏起軍樂,人羣一片歡騰。”

有感情地朗讀第3-7自然段。

讀課文第8-12自然段。

説説當時雙方為什麼表現得這麼熱情?

因為這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因為雙方交換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很高興??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8-12自然段。

4、説説“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朗讀:“從那以後,一隊對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倫美奐。”)

用自己的話説説“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四、談感受。

1、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對中國歷史上與外界的交流是不是有了一些瞭解?有什麼想説的嗎?

2、做一個關於“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蒐集資料,做一份關於“絲綢之路”的介紹。

五、板書設計。

2“絲綢之路”

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一條繁忙的路

一條偉大的路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説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並能把幾幅圖聯繫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繫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麼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幹什麼?(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鬆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裏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麼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説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裏,阿姨往地裏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幹什麼?(阿姨往筐裏放玉米)

(1)什麼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説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麼關係?(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裏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麼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説)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裏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麼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裏放着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麼季節種花生?什麼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幹什麼?想什麼?(小貓把魚種到坑裏,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麼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裏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麼東西種在什麼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裏)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麼東西種在什麼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麼意思?看圖説一説。(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麼種在地裏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後半句,想想後半句説的是誰?怎麼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後半句課文裏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裏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後半句是接着説的,説的還是他<農民>)

②後半句講的是在什麼季節,誰收到了什麼。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麼意思,看圖説説。(“很多”在圖上畫的筐裏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裏的玉米杆上還長着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麼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麼種在地裏,到了什麼時間,收了什麼?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②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幹什麼?(讀文自己説説)在什麼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後半句講的誰?到了什麼時間?收到了什麼?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説説)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麼説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説説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裏裝滿了花生果,地裏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麼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麼時間,把什麼種在地裏,到了什麼時間,能收到什麼?

(2)農民為什麼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麼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麼?(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麼做了?(把小魚種在地裏)

③小貓為什麼要把小魚種在地裏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裏是什麼意思?在句子裏表示什麼?(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裏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麼?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麼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麼地方?在土地裏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裏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

語文教案 篇3

教師簡介

張立,女,1980年3月出生,貴州省遵義航天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校長助理,貴州省小語學會理事,貴州省小語學會骨幹教師研修團隊第一批骨幹教師。遵義市骨幹教師,曾被評為遵義市匯川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學校優秀員。

從教13年以來,所執教的課例多次在省、市、區裏獲獎;其中1年10月獲貴州省第四屆中小學優質課評選活動語文學科小學組一等獎;2年3月代表貴州省參加全國第四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獲一等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基本情況

第三單元的內容緊扣秋天,展示人們對秋天的觀察及情感,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本次習作內容是根據秋天的圖畫練習寫文,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積累對秋天美景的感受,學習運用已積累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

2.目標設定

本課設定了“學習構段,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核心目標。三年級學生正式進入寫段、的訓練,如果不打好基礎,習作就會成為學生的“老大難”。目前,很多同學對習作有"老虎吃天,無處下嘴"的感覺,時時面對無米之炊的尷尬,無處下手的困境,因此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在我們的習作指導中顯得尤為重要。當面對習作起步階段的學生條理不清的現象,如何做到言之有序成為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段在三年級學生的習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前連詞句後舉章。寫段是低年級學生説話、寫話的繼續,是高年級成的鋪墊。因此,1年版課標中更明確地提出了中年級習作教學的重點是要求學生能夠把一段話表達清楚,描寫具體。由此可見,段的教學舉足輕重,因而,中年級應注重並堅持進行各種結構段的訓練。與此同時也要重視習作教學與閲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繫,善於將讀與寫、説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結合綜上所述,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圍繞一個意思來構段”,為他們的寫段訓練奠定基礎。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3.教學理念

力求在習作課上既重表達又重積累;既重主體又重指導;既重目標的達成又重動機的激發;既重個體的思考又重合作的創新。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與聯繫生活,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確定習作內容,做到言之有物;

2.通過對單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圍繞一個意思構段,做到言之有序;

3.在欣賞同學習作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式學習,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詞句進行表達;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單元教材的感知,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圍繞一個意思構段,做到言之有序。

四、教學準備

1.學生初步預習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及語文園地三的內容,積累表示色彩的詞語;

2.學生課前準備好自己畫的一幅秋天的圖畫(紙張:A4紙大小)

3.教師製作好教學所用的PPT;

4.教學環境有利於學生開展四人小組或六人小組交流。

五、教學過程

(一)言之有趣:揭示習作任務

1.習作起步,結合學生生活體驗聊天激趣,相機滲透景物描寫

2.緊扣教材,出示習作任務

(二)言之有物:激發習作慾望,嘗試運用積累

1.展示自己課前畫的秋天圖,激發交流慾望

2.遊戲:圍繞主要意開來

出示關鍵詞——秋天

3.嘗試運用積累

(1)出示課文《秋天的雨》片段,自讀感悟,交流發現:初步體會文章抓住“色彩”這一特點進行表達的寫法

(2)提取積累過的有關色彩的詞句

4.説説,寫寫,發揮想象,嘗試運用“寫出秋天好色彩”的寫法使句子更生動

(三)言之有序:合作學習,交流感悟,學習構段

1.結合板書,梳理寫法,合作完成寫一段關於秋天景色的話

2.小組展示:交流感悟構段方法:圍繞主要意思排好序

(四)展示、:學人之長汲取鼓勵

(五)歸納寫法,拓展延伸,激發思考。

六、板書設計

寫出景物好色彩(聲音、氣味、形狀)

秋風秋葉抓特點

秋天有順序圍繞一個意思

秋雨秋收善想象

課前談話:

同學們好!看來你們對我還不夠熟悉。那我就。(出示ppt,)老師到過桂林,陸陸續續已經有五次了,想不想知道我對桂林的印象是什麼?我最喜歡桂林的話,等會兒請大家用桂林話來跟我打招呼,介紹介紹自己好不好?(生)這是我的家鄉話。誰再來啊?多有趣啊!來而不往非禮也,老師也説幾句家鄉話,我還要用我的家鄉説説幾個詞,看你們能不能辨別出我説的是什麼?剛才的這三個詞可是當地的小朋友最喜歡玩的遊戲。

做花園、果園、菜園遊戲(説遊戲規則)。那麼多孩子發言,一下就激發了你們的想象。

猜謎語。(香蕉)他一下抓住了香蕉的顏色。葡萄。你是怎麼知道的?她能抓住這個水果的.形態。石榴。你又是怎麼知道的?他剛才猜的時候又抓住了石榴的形態。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直接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玩了遊戲,猜了謎語,不由讓我們想到了一個花果飄香的——秋天。今天就讓我們走就這秋天的畫。

板書:秋天的畫

二、圍繞秋天展開聯繫,練習寫秋天一處景物。

1.展開聯想話秋天。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衣服秋天的畫,從這幅畫上你看出了什麼?(出示秋景圖)

你好棒!她抓住了顏色,還抓住了顏色鋪在那個地方的樣子,這就是秋天的特點。

形容的真沒,不僅有形狀這個特點,還想象成珍珠,你為什麼比作珍珠?多會聯想啊!

為什麼是洗過的藍呢?所以就想洗過一樣,非常的漢語想象。繼續。

你看到了土豆的顏色,這是它的特點。你覺得用什麼量詞更好?還有誰來説?

你們都很會説,也很會比喻?你為什麼會把茄子比作月亮?

孩子們,在我們的交流中,有的同學抓住他們的形狀、顏色來抓住特點,向我們剛剛猜謎語一樣,這就叫做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板書:抓特點)

剛剛有同學把稻田比作地毯,有些同學把茄子比作月亮,這叫善於想象。(板書:善想象)

2.寫秋景。剛才同學們説得很棒,寫得肯定也很棒。現在請同學們也選擇一樣景色,像剛才一樣抓住它的特點,還要善於想象,開始寫吧!

3.展示。剛才老師在你們寫的時候走了一圈,發現了咱們班的同學字寫得很工作,在句子裏面也寫得很生動、具體。老師還請了紀幾位同學上台來跟我們分享他寫的句子。(六位同學)

在分享之前,老師請你們先自己讀讀句子,看看有沒有抓住景物的特點,有沒有展開聯想,如果沒有馬上改過來。

覺得自己做到句子通順的請舉手?

我們一起來分享台上同學些的句子/

生1:描寫石榴。

生2:描寫紅蘋果。

生3:描寫稻穀。

生4:水靈靈的葡萄。

生5:金燦燦的稻子

師:你們有什麼想法和建議,可以跟他們提提?

4.分享彙報。剛才了他們的句子。現在張老師有一個新的想法,把他們的句子串起來組成一段話,你們覺得有問題嗎?

生串起來讀。

好啦,各位小聽眾,我把它們串起來,你覺得怎麼樣呢?

生:把“我看見”去掉。

師:我們來試試看。看還有什麼問題沒有。

生讀。

還能發現什麼問題?

生2:可以把地點加上。

加上這些就會怎麼樣呢?通順具體。

生3:把秋天放前面。

我聽出來了,你是説把時間放在前面,就更通順了。

生4:多加比喻句、擬人句等,這樣會更具體生動一些。

生5:加成語

生6:把秋天比作漫畫書,是五穀豐登的季節。

這句話可不可以加進去呢?同學們聽聽這話加在哪裏最合適?

為什麼呢?五穀豐登是什麼意思?後面同學們寫的花果都是?

這裏面的同學有的寫的是水果,有的寫莊稼,你們看一豐收的季節就叫做——五穀豐登。

三、合作學習,交流感悟,學習構段。

1.在我們學習的第一單元有一段話描寫秋天(出示《秋天的雨》片段)。師生共讀。

第一句寫秋天的雨是顏料,後面都是寫秋天的色彩,他們是什麼關係?

也就是説後面的句子都是——圍繞第一句來寫的。

就像剛才我們這位同學説的一樣,要把圍繞一個意思寫的放在第一句。我們現在把這位同學的第一句話放前面再讀。

生串起來讀。

是不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這就叫做圍繞一句話來寫?(板書:圍繞一個意思)

還有什麼發現嗎?比如説我們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想這樣就叫做——有順序。

現在寫水果的同學站左邊,寫莊稼的站右邊,我們再來讀一讀,看看是怎麼樣?

這樣的秋天怎麼樣?美不美?我們還可以再後面加一句——我們的秋天真美!你們看,這就成了一段話。

2.現在四人小組像剛才我們展示的那樣你們也把你們寫的句子串起來,自己修改修改。如果你們寫的景物少了,還可以加進去。

小組討論。

小組分享。

四、,佈置作業。

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寫景物時要抓特點,善想象,還要有順序,圍繞一箇中心寫。這樣你們的文章才會很美。同學們可以打開課文的習作要求,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幅畫,配上一段動人的文字。不要忘了給文字加上題目。下課!

五、板書

抓特點

秋天的畫按順序

善聯想

圍繞一個意思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看部首組詞;會照樣子寫句子;積累描寫冬天的詞語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雪花形狀的瞭解和交流冬季景物圖片,引導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組詞,照樣子寫句子。

教學難點:組詞,照樣子寫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冬季)到了冬天,天氣會變得怎麼樣?(冷,還會下雪)是啊,連河水都會(結冰了)。今天的語文七色光讓我們一起走進冰雪世界。

二、新課:

1、大家一起來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省會哈爾濱市的冬天是以什麼最為著名嗎?(冰雕、雪雕)冰雕是哈爾濱人獨具匠心的創造,雪雕是從國外引進的藝術形式,這兩種造型藝術,構成了我省冰雪文化的精髓,為世人所矚目,一年一度的冰雪節,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國內外遊客。現在,教師就帶同學們到冰雪節的現場,去欣賞幾幅冰雕、雪雕的作品。(課件)師:雖然冬天是寒冷的,但它同樣具有迷人的魅力。冰雪覆蓋的大地,到處銀粧素裹。除了能工巧匠製作的冰雕和雪雕令人稱奇,更有同學們喜愛的冰雪體育項目,比如滑冰、玩雪橇、堆雪人,打雪仗等等,其樂無窮。你們收集到了哪些冬季景色的圖片或者是冰雪體育項目的圖片呢?讓同學們也一飽眼福吧!(展示學生收集的圖片)

2、知識窗師:這麼奇妙的冰雪世界,同學們知道這些冰雕和雪雕是用什麼雕成的嗎?(冰、雪)對了,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喜降瑞雪。(課件)同學們,你們看那潔白柔軟的雪花,從蒼茫的宇宙間向我們走來,這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的雪花是那樣美麗、那樣迷人,每朵雪花都有一個美麗的圖案,形狀也各不相同。哪位同學知道雪花的形狀?説説你是怎麼知道的?師:原來,雪花的形狀雖然有很多,但大多數雪花都是六角形的,(課件)無數的雪花降落到地面上,幾乎找不到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

3、日積月累師:冬天因為有了雪而變的更加的美麗,你想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讚美它?(生答)老師再給同學們介紹幾個描寫冬天優美的詞語(課件)誰能來讀一讀這幾個詞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紛紛揚揚、飄飄灑灑)你能用這些詞語説一句話嗎?(生答)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冬天的詞語?請你説一説。

4、想一想師:剛才聽到同學們説出這麼多描寫冬天的詞語,我除了感覺到冬天的美麗之外,還感覺到很冷,你們感覺到了嗎?冷是冬天最大的一個特點,(課件)你認識這個字嗎?(冷)同學們什麼時候會感到很冷?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的偏旁部首是什麼?(兩點水)它與三點水有區別:一般情況下,三點水旁的字多與水有關,而兩點水旁的字多與寒冷有關。你還知道哪些既是兩點水旁,並且又是形容冬天冷的字呢?(冰、涼、凍)説説它們的意思。你什麼時候會感覺到它們?同學們看,這幾個字字形很相像,意思又差不多,它們也一定會是好朋友的,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這幾個生字寶寶很感謝同學們幫助它們找到了朋友,可是,它們還想再結識一些新的朋友,還想請同學們幫忙,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願意)師:剛才同學們把描寫冬天的字和詞説的那麼好,看來,你們平時積累了不少描寫景色的詞語,老師相信,描寫季節景色的句子對你們來説也一定沒有問題,對嗎?

(對)現在老師就帶來了兩個季節的圖片,(課件)先來看第一幅圖,這是什麼季節?(秋季)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落葉)誰能來讀一讀?(樹林裏落滿了厚厚的.一層黃葉。)應該怎麼樣讀才能強調的是厚厚的的落葉呢?(指生讀)現在我們來看第二幅圖,(出示課件)這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樹上有雪)你能把這句話補充完整嗎?(雪給小路鋪了一條厚的。)現在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看看誰最聰明,能把第三個句子補充完整。

三、總結

師: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們把描寫冬天的字、詞、句學的都很紮實,而且又積累了那麼多的詞彙,如果能把它們用到你的寫作當中,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作家。那麼,在今天的語文七色光裏,你有哪些收穫?

(生答)看來,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收穫。今天,我們在語文七色光裏不僅欣賞到了冬天的美麗,也領略到了冬天的寒冷,正因為有了冬天,我們的四季才更加美麗。希望同學們能夠積累更多描寫景色的詞語,用這些詞語來讚美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語文教案 篇5

複習目標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語文教案-五柳先生傳(複習教案)。

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

3.學習並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彙。

複習重點

1、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2、學習並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彙

複習難點

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

難點突破

可通過反覆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寫法,對課文內容中的難點,教師應予以注意:“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不能僅將這句話的意思理解為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摳字句,而要求其真諦。“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不僅寫出陶淵明安於貧困,而且含蓄地説明作者以古賢顏回自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謂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寥寥數語卻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全文共兩段,前一段以記敍為主,重在表現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後一段以議論為主,重在對五柳先生的品德進行歌頌和讚揚,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五柳先生傳(複習教案)》。閲讀這篇課文,要學習文中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優秀品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文言詞彙,在複習本課時,可讓學生反覆朗讀,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慼慼”等詞語,文言文的常用詞也適當練習。有些句子只要瞭解整體意思即可。

複習過程

一、導入複習,板書課題 五柳先生傳

二、出示複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情況(可據學生情況處理)

四、知識點梳理

1、文學常識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

2、掌握重點字詞句(側重課下注釋)

3、反覆朗讀,回答問題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點。

五柳先生對名利看得很淡,對物質生活沒有過高的的追求,安貧樂道,文中反映他這種思想性格特點的句子是“閒靜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畫像,因此這樣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現了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安於貧窮的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氣節。

(2)、本文寫人的方法與特點。

文章雖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點,並圍繞其主要思想性格特點來組織材料,因而寫得栩栩如生,寥寥幾句話,五柳先生的鮮明形象便躍然紙上。

本文以敍述為主要表達方式,圍繞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記敍了他“好讀書”、“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娛”這三個愛好,這樣的愛好正體現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於富貴”。文中在表現五柳先生安於貧窮的方面,也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描寫了他的住宿的簡陋,“短褐穿結,革瓢屢空”。

語文教案 篇6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快速閲讀課文,較快地瞭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依據概説--評説的結構方式和按時間發展的階段順序,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3.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4.學習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並受到鼓舞。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概説--評説"的結構方式;程序順序(依託時間發展)--登月全過程;列數字的説明方法;平實準確的説明語言。

學習側重點

1.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2.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當今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瞭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②快速閲讀課文一遍,瞭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計時。

③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閲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並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①結構分析

A.默讀課文,按概説--評説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讀第二部分"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把該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②精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課文朗讀兩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間的關係,何為主,何為次。

C.歸納該部分大意。

③精讀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階段(3~5自然段)

a.先歸納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階段的大意。

b.畫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c.畫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數字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B.第二階段(6~9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據此階段和上階段的內容,畫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航行路線,並標出時間、距離、速度等。(見後面練習六)

c.畫出此階段宇航員的行為,體會他們的心情。

d.賞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時的`空間美景。

C.第三階段(10~15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再默讀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員登月後做了哪些事,請在書上畫出。

c.體會第11自然段時間數字的作用。

d.背誦第13自然段的碑文,體會其中的豪邁、勝利之情。

D.第四階段(16~18自然段)

《月亮上的足跡》自讀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a.朗讀一遍,概括大意。

b.體會第18自然段結語的作用。

④精讀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覆朗讀阿姆斯特朗的話,能背誦。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結遷移

①把對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內容概括寫在筆記本上。

②完成後面的練習題。

③課本作業第三題。

(解説:上述自讀過程重在對登月過程及其意義的理解和體會,學習它的基本寫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學精神。)

【自讀點撥】

1.總體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當代科技迅猛發展對人類生存的巨大影響,從而受到鼓舞,努力學習現代科技和文化知識,為科教興國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説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説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2.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②難點: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3.表現手法解説

語文教案 篇7

【目標導航】

1、瞭解昆蟲學方面的知識。

2、把握文中説明的要點,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學習運用擬人手法寫科學小品的方法,體會本文生動活潑的語言特點。

【課時導學】

一、日積月累

1、作者介紹:

法布爾,(1823~192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四歲時因家庭貧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從小學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魚。七歲時回到父素養身邊開始上學。求學期間,因家庭生活所迫,幾度遷居,少年的法布爾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致使中學也無法讀下去。他靠自學考取了師範學院,畢業後做了二十幾年的中學教師。他一面做教師工作,一面利用業餘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31歲時憑兩篇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寫《昆蟲記》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過86歲時,第十卷問世。

2、詞語積累:

擾亂 狩獵 喧囂 喑啞 靜謐 劫掠 酷愛 篝火

嗉囊 吮吸 貪婪 和睦 篡奪 驚慌失措 更勝一籌

津津有味 毫不猶豫 開膛破肚

二、知識點撥

1、內容結構: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節,寫“我”在觀察昆蟲,用蟬的哀號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第二部分,第3節,描寫“我”在户外聽到的蟈蟈的叫聲。第三部分,4~11節,寫“我”對蟈蟈的觀察,着重介紹蟈蟈的食物習性。

2、寫作亮點:

⑴ 通過比較顯示特點。本文寫蟈蟈的特點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寫叫聲時,拿蟬與之比較;寫吃肉時,拿螽斯與之比較;寫捕蟬時,拿鷹與之比較;寫同類相食方面,拿螳螂與之比較。這些比較始終以蟈蟈為中心,突出了蟈蟈的習性。

⑵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作者描寫蟈蟈時,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把蟈蟈人格化,如“蟈蟈在竊竊私語”“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從不吵架”“出於妒忌”等等。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傳神,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⑶ 語言生動傳神。本文運用了文藝筆調來介紹蟈蟈的習性,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避免了一般説明文的呆板,語言的運用上充滿了人情味,如“吃得津津有味”“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爪擦擦臉和眼”“躺在沙上消化食物”等等,這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與表達性,有助於表達喜愛之情。

三、疑難探究

1、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説説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這些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籠裏的囚犯、蟬的屠户等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為“蟬的屠户”。作者這樣不斷地變換稱呼,使行文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文章第三部分重點介紹蟈蟈的食性,其中第6、7、8、9、10節都很短,試分別概括每一節的'意思。這五節合併為一節行不行?為什麼?

第6節分析蟈蟈與蟬搏鬥是為了獲得食物──蟬。第7節寫“我”的觀察有新的發現:蟈蟈喜歡甜食。第8節寫蟈蟈的其它食物。第9節概括寫蟈蟈喜歡吃昆蟲的特點。第10節介紹蟈蟈“同類相食”的特點。這五節不能合併為一節,因這第6節是對蟈蟈與蟬搏鬥原因的分析,7、8、9、節是介紹蟬的其它食性。第10節是對蟈蟈“同類相食”特點的介紹。這五節每節的意思都是獨立的,共同説明蟈蟈的食性及特點。

【知識整合】

一、基礎知識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⑴ 靜謐( ) ⑵ 喑啞( )

⑶ 螽斯( ) ⑷ 萵苣( )

⑸ 大鶚( ) ⑹ 嗉囊( )

2、下列動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的兩句是( )

A、蟈蟈在竊竊自語。那像是滑輪的聲音,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

B、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C、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

D、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

3、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擾亂 守獵 喑啞 弱肉強食 窸窣作響

B、喧囂 靜謐 竄奪 夜色蒼茫 驚慌失措

C、劫掠 酷愛 哀鳴 津津有味 斷枝殘腿

D、篝火 涼爽 薄膜 毫不猶豫 更勝一籌

二、素質昇華

閲讀課文第三節,完成下面問題:

1、蟈蟈歌聲的特點是(用文中的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段中的“藝術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樂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樂段”是指_______。

3、這節文字可分三層,第一層至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層至___________________。

4、給這節文字擬一個標題,下列標題恰當的一項是( )

A、各種昆蟲的活動 B、蟈蟈大合唱

C、聽音樂會的感受 D、大合唱的情景

三、中考鏈接

(20xx濟南市)閲讀下面3段文字,完成題後問題:

在澳大利亞接受研究的24種蝴蝶中,有一半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護區內,受保護的60%的生物物種有滅絕的危險。在佔巴西總面積1/5的巴古中西部熱帶草原地區,163種樹木中將有70%以上的樹種滅絕,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區特有的稀有品種。科學家們預計,在該地區1700~2100個植物物種中,39%~48%的物種將在未來50年內消失。

歐洲是自然環境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的動植物生存概率要大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動植物。但即便是如此,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歐洲地區1/4的鳥類和11%~17%的植物也將在未來逐漸滅絕。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地區的特有鳥類紅嘴雀,由於氣候和環境的變遷,在未來將很難存活下去。特別是當氣候變暖時,其他天敵鳥類的遷入將更加危及到這種稀有鳥類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乾旱地區的動植物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大。一旦氣候的一絲的變化,這些動植物就要遷移到很遠的地區才能找到適宜生存的新環境。在該地區接受研究的1870種動植物物種,1/3將在未來出現生存危機。在許多庭院花卉的家鄉──南非,研究的300種植物中的1/3將要滅絕,包括該國著名是山龍眼類花卉。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

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鬆弛,閒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遊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中“棲息”“遊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遊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裏,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閒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鵰。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這堂課上,不僅要把這個例子讀透,還要達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積累了優美的語言,還積累了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範讀、跟讀、朗讀等,利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直至背下來。

二、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麼?2.你不懂的詩句是哪些?3.你讀出了哪幾幅畫面?4.你認為本詩營造了一種什麼氛圍?

三、引讀:美國狄金森的《秋景》。

1.你讀出了幾幅畫面?2.交流你已領悟到的美點。例: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寫出豐收之景)。3.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之處?(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4.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瞭解詩歌,賞析詩歌,創作詩歌,本教案按照這個思路設計。青春年少,是如詩如畫的年齡,在課堂上教一點寫法,用詩人的眼光觀察生活,必定會使學生神采飛揚。生活,本就是一首詩啊!

教學步驟:

一、朗讀,力求讀得有韻味。

二、向同學介紹這首詩。

1.本詩描寫的是誰的生活?農家、漁人、牧羊女?

2.本詩描繪了哪幾幅生活的畫面?農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間背瓜果。漁人搖舟捕魚。牧羊女思戀牛背上的笛聲。

3.本詩抒發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

4.景物的'特點:露珠、幽谷、冷霧、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繪出一種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

5.人物:農家、漁人、牧羊女,都遠離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

以上每個環節,都必須有充分的朗讀。

三、結合本詩,交流詩的特點。

1.詩,語言優美,用詞生動。

2.詩,用環境描寫表達作者感情。

3.節奏感強,琅琅上口。(不限於以上幾點)

四、在作者筆下,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不是熱鬧與喧譁,而是一種寧靜與閒適。你眼裏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品交流、評議。

【資料整合平台】

1.《秋天》的相關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詩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所作。他的早期詩歌受到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屬於現代派詩作。現代派詩歌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反對直接抒情和直接陳述,其內心世界決不和盤托出,而是運用暗示和隱喻展現心境,以客觀象徵主觀,或只是描繪一個面貌,而不道出確切的含義。《秋天》這首詩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詩集《預言》。這部詩集大多數作品寫得朦朧晦澀,如《預言》一詩通篇都是象徵。但《秋天》則寫得較為明快,不像同期創作的其他作品難以理解,但第三節中少女的朦朧戀情寫得十分微妙,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不易領悟的。嚴格説來,《秋天》並不太適宜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閲讀,教學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 秋(節選) 杜運燮

經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中迷失方向

現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雲,

山川明淨,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啊,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麼,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着朝氣;

塔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使用建議:這首詩取景的範圍較何其芳的《秋天》寬廣,抓住了眾多景物的特徵,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進行描寫。注意在朗讀中體會,不須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