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育兒知識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上個世紀末,是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階段,幼教師資匱乏。具體表現在:第一,新世紀初我國出現了大量的託兒所,私立幼兒園,很多教師都是非學前教育專業的,也有的是未接受教育的'“阿姨”充當了幼兒教師的角色。第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前教育專業在我省以函授、中專、大專的教育為主,在學時間較短,理論知識較為薄弱。第三,一些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參與幼兒教育工作,她們雖在一線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因此,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很難以投入到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代表性的教學經驗也難以轉化成已有經驗,進行交流。結合分析幼兒園的發展趨勢,未來園所之間競爭激烈,將會走上品牌化發展道路。因此,幼兒教師應通過繼續教育提升理論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指導實踐教學,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幼兒教師繼續教育是落實終身教育理念、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素質、促進專業發展和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學前教育事業和未來幼兒園發展的保障。在繼續教育學習上,要進行理論學習並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提升科研素養,加強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未來幼兒園的發展趨勢是優質園、名園,而優質園、名園的基礎就是提升幼兒園教師的自身素質,順應發展需求,從而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一早打開電腦,慣例瀏覽博客,看到了小王老師的一篇“抓傷之後”,文中講述了班中一位寶寶因被同伴抓傷臉部,引起家長不滿,然後與家長溝通得以解決的事件。在文章最後,小王老師就本次事件做了一個反思,提出了一些注意點。正好上週五我當班放學時,兩位老師都在教室門口關注家長的進進出出,忽視了班裏沒有被接走的幾個孩子,也發生了抓傷事件,想就幼兒園裏最易發的“小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防患未然,在“抓傷”之前。

“抓傷事件”雖然是小事,但所謂幼兒園裏無小事,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孩子們每天開開心心來園,平平安安回家,杜絕磕磕碰碰的小傷害是很重要的。如何“防患未然”呢?1)時時關注。我們要把所有孩子“盡收眼底”,特別是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特別是一些特殊時段,如課間、飯後、遊戲中、放學前,及時把矛盾解決在搖籃裏,防止擴大。2)時時提醒。在組織各個活動時“心到、眼到、手到、嘴到”,將“遇事用嘴巴説而不是用手解決問題”的要求始終貫徹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幫助幼兒養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3)時時防範。有些孩子語言發展較差(這也是小班抓傷事件相對多一些的原因),遇事一急就要用手來解決,我們可以多留心孩子的手指甲,長了的及時修剪,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絕或降低抓傷的危害。

二、及時處理,在“抓傷”之時。

俗話説“百密一疏”,有時孩子之間的小爭吵總會難免,萬一發生了抓傷事件,老師的及時處理非常重要。首先,瞭解抓傷的程度,做好清洗消毒工作。然後,瞭解事件的發生緣由,及時給予疏導,也可以就事論事,利用一些談話、討論活動對全班進行實時教育。第三,與配班老師溝通,告知事件的處理情況,以備家長的詢問。

三、有效溝通,在“抓傷”之後。

從老師的角度看,我們的眼裏有三、四十個孩子。從家長的角度看,他們的眼裏就只有自己家一個孩子,每天放學時,他們會特別關注孩子,吃好了嗎?穿好了嗎?睡好了嗎?學好了嗎?開心嗎?所以,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裏有什麼狀況,我們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告知緣由,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怎麼處理的?主動承擔責任,爭取家長的理解和諒解。這樣,家長就會覺得老師是關心孩子的,也會比較容易取得諒解。如果一問三不知,那就被動了。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中午午睡時,小朋友們在忙着自己脱衣服、脱鞋子;因為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肌肉動作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的發展水平較小班時,已經有很大的`提高了。所以我們讓小朋友自己動手了,實在不會,我們會教,但不會去直接幫忙。

今天林林脱衣服的時候就遇上了麻煩,他將衣服的拉鍊拉開了;但是由於穿了厚衣服,所以袖子沒有辦法脱下來。他努力地脱着,實在脱不掉了,他開始甩衣袖,嘴裏還發出“嗯嗯”使勁兒的聲音,重複着甩袖子的動作。直到遇到了凡凡。

只見凡凡大方地説“我來幫你”,在凡凡的幫助下,林林的衣服很快脱了下來。平時在我眼中的凡凡,入園時依偎在媽媽旁邊,離園時羞於和我們打招呼,活動時跑這兒跑那兒的孩子一個小男孩,沒想到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他會主動幫助他人。

其實每個孩子的心裏都住着一位天使,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美麗的,只是有時候,我們被他們的表象給迷惑了,暫時看不清他們本真的樣子,所以我們只能耐心去等待去發現他們的內心。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寒假結束了,幼兒園陸續開學了,有些孩子因為不想上幼兒園又開始哭鬧,假期綜合徵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病”,讓家長們頭疼不已。

開學幾周後的一個早晨,我剛走進園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我不去,我不去”的哭鬧聲,是哪個孩子呢?回頭一看,原來是班裏的小峻。他哭得像個淚人,雙手死死地拽着姥爺的腿。小峻是一個插班的孩子,寒假前剛來小班一個月,但性格活潑、開朗,很快就適應了,不知是不是因為假期綜合徵的原因而哭鬧。我上前詢問,姥爺無奈地説:“不知怎麼回事,最近這些天他在家總是説不想上幼兒園。”

“可小峻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呀,和小朋友也相處得挺好,只是午睡時在牀上翻來覆去,總想去廁所……”見我和姥爺在一旁説話,小峻的哭聲漸漸小了。我笑着對他説:“小峻,咱們先到教室裏去,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咱們慢慢説,好嗎?”小峻這才和我回到了班上。

於是,連着幾天我對小峻進行了仔細觀察,發現午睡時他想上廁所的情況更明顯了,由以前的幾次逐漸發展到差不多10分鐘就要上一次。班裏的另一位老師也説她看午睡時也有這樣的情況,但老師以為他是想逃避午睡,所以好幾次都沒有準允。

我想不能任由事情這樣發展下去了,孩子在家午睡也有這樣的現象嗎?於是我同小峻的媽媽進行了交流。原來小峻在家午睡時要聞一張固定的小毯子才能很快入睡,加之受假期綜合徵的影響,更加不想上幼兒園。在幼兒園裏沒有了小毯子,他覺得很不安,因此就頻繁地想小便。但由於老師的不理解,孩子心理上更得不到安撫,便形成了惡性循環,害怕午睡,甚至害怕上幼兒園。

探尋背後的原因

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1~3歲時會出現戀物現象,這和孩子的心理髮展有關。父母,尤其是母親,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依戀對象。但很多母親因為要重返工作崗位.不能一直陪伴孩子,這時孩子本能地從其他人或物品中尋找新的安全感,就出現了對物體的依戀。一般來説,孩子依戀的是一些柔軟的物品,如小毯子、棉被、枕頭、布娃娃或其他絨布小動物等等。孩子從熟悉的環境到了陌生的環境,安全感缺失,依戀物上熟悉的氣味和觸感類似於親人的撫摸、擁抱,能夠安撫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對於小峻來説,自己的這種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用哭鬧、不上幼兒園的方式來表達。而從家長處瞭解到,平時只要小峻一哭鬧家人就會滿足,這是對孩子行為的一種強化。加之在幼兒園老師對小峻的關注度不夠,因此小峻和老師還沒有建立起很好的'依戀關係。

如何轉移孩子戀物的行為

對某些物品產生依戀是孩子心理髮展中比較正常的現象。隨着年齡增長,認識能力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這種行為會逐漸被更為成熟的行為取代。只要情緒、行為等發展正常,這種依戀對孩子發展並不會產生嚴重影響。但如果表現出過度行為,應該怎麼辦呢?

◎接納孩子對安慰物的依賴行為

不要刻意限制孩子,因為這會更多地強化他的行為,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在瞭解到小峻的心理需求後,我們請他把家裏的小毯子帶到幼兒園,以減輕他的緊張焦慮。情況有一些好轉之後,試着讓小峻嘗試去掉小毯子獨立入睡,但可以不按集體常規準時上牀。當孩子能夠比較安穩地獨立入睡後,再嘗試着幫他去掉小毯子入睡。

在此期間,班裏的三位教師與小峻經常進行個別交流,給予他更多的關愛,以建立親密友好的師幼關係。

◎重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時候,父母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關照,尤其是對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滿足,才導致了孩子對某些物品產生如此的依戀。由於假期重返幼兒園,孩子面臨分離焦慮,家長應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給他更多的情感滿足。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為此我們向小峻的媽媽提出了一些建議。

堅持陪孩子一起入睡,睡前給他唱唱歌、讀讀書、講講故事,讓他感受到家人一直在身邊。

多讓孩子結交朋友,與幾個小夥伴建立固定的關係。給他們提供一起遊戲、出行的機會和場所,讓他有同齡人相伴。

經常與孩子聊天,尤其是聊聊他擔心的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和他談論他擔心的事情,如離開家、獨自上幼兒園、生病等;也可以和孩子談論安慰物帶給他的積極感受,使他領悟到自己可以慢慢克服害怕情緒。

給予孩子不斷的鼓勵。孩子和安慰物分開一小會兒就給予表揚,且慢慢延長與安慰物的分離時間。

經過家園的共同努力,一段時間後小峻在午睡方面有了明顯好轉,由不願意上牀,到願意上牀坐着,逐漸到能與同伴一起按時午睡,小便頻繁的現象也得到了改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個性化的需求,當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牴觸、對抗、生氣、哭鬧等情緒和行為,這需要成人更加細心的關注,同孩子建立可信賴的關係,從而幫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在“我們的身體真有趣”活動中,教師在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孩子繪畫的“怎樣保護五官”圖片,並提問:“請小朋友看一看耳朵的圖片,想想有哪些方法能保護耳朵?”話音剛落,傑傑大聲喊:“老師,畫畫為什麼能放大?”孩子們紛紛議論:是呀,這是怎麼回事?是放大鏡吧?好像是燈光照的……教師因勢利導:“這叫實物投影儀。我們來一起找找奧祕,看看這物體是怎麼變大的?好不好?”孩子決定到科學發現室裏做實驗找祕密,有的孩子拿放大鏡,看圖畫、自己的指紋等物體如何變化的,有的拔了一根頭髮放在顯微鏡下專注地觀察着,有的在實物投影儀下做手影遊戲……

在活動中,傑傑冒出意想不到的奇問,引起了同伴的“共鳴”。教師發現了孩子們新的興趣點,及時調整活動安排,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孩子們通過猜想、驗證的主動探究,自己去尋找答案,孩子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經驗,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正如人們常説的:“興趣是入門的嚮導。”我們的活動就是要保護他們的主動性,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不斷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順應他們的興趣和要求,在孩子們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因為有了興趣,幼兒才會主動思考,在活動中總會興致勃勃、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興趣和探索、成功有着必然的聯繫。作為教師要善於抓住教育時機,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探究、去思維,讓孩子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説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能夠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就應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帶給的支持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7

從業已經一年多了,剛剛踏進校園時,面對新的合作伙伴,新的環境和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覺得我挺幸運的,可以認識這麼多合得來的夥伴,還有那讓我喜歡到極點的孩子們,真心感恩!

幼兒園裏有一首這樣的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裏朋友多,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樂”,這是教小朋友們唱的,每天聽到孩子們唱着這首歌,我想,這首歌不僅僅是唱給孩子們聽的,同時也是唱給我聽的,我們老師這個集體聽的。寶寶們來到幼兒園是快樂的,我們來到幼兒園看到寶寶們快樂的成長,他們的一舉一動我們都看在眼裏,我們老師更是感到快樂和幸福的。因為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們愛上了幼兒園,喜歡老師,每每早上聽到“老師,我想你了”這句話,那一刻我覺得挺幸福的。

這樣的幸福讓我覺得我沒有選錯自己的路,我也從心底由衷的發出感慨“我愛我的幼兒園”,感恩能有這麼一次機會言自己要走的路。

“現在,努力!未來,加油!!”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8

人生因夢想而高飛,人性因夢想而偉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想一雙無形的翅膀,牽引着我們擺脱平庸,飛向成功的力量,為實現這個夢想會努力的拼搏奮鬥。

當老師是我在學生時代時就有的一個夢想,因為老師有淵博的知識,很長的假期,最主要的是還有一個很有魔力的指揮棒,他的棒指到哪裏,學生就會跟到哪裏。為了這個夢想,我挑燈夜戰,終於使我的夢想實現。讓我整天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使自己的心態永遠的年輕、陽光。而如今,我的夢想更加遠大——做一名快樂的幼兒教師。

“有自信,才有快樂”。這一學期的我才與這句話產生共鳴,以前對自己一點自信都沒有,覺着事事都不如別人,所有的活動能躲則躲。但是,這上學期以來,受漢老師的影響我開始改變,正如書中所説“真正的動力來自行為主體內部,真正的“救星”就是你自己。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別人怎麼會瞧得起你。

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面對工作、重新面對生活,這三個重新詮釋了我對今後的生活態度。去年在開學初,我就告訴我自己要這麼做,記得開學初在小學會議室開會,漢老師拉着我的手要往後邊走,我便説:“我們為什麼不坐在前面呢?”是的,從那一刻開始,我就給了自己一個鼓勵“劉豔,你可以的!”接下來,幼兒園有開展了一系列又有意義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給我感受最深、學到最多的也是“一課三研”活動,我們小組經過認真的討論,各自發揮長處,總結出了反思的內容,最後大家讓我作總結髮言,我毫不猶豫的走到了前面,當時我的心情特別的緊張,怕説不好辜負了大家對我的期望。當我講完之後,園長對我所説進行了積極的評價,進一步增強了我的自信,我在內心高呼“劉豔,你可以的。”謝謝園長的鼓勵,讓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為了在第二次的教研中更加全面的詮釋反思的內容,於是我利用中午的.時間,組織秦老師和劉老師一起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做好更足的準備。但因種種原因,我把發言的機會讓給了秦老師。看完第四章節後,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這“一課三研”的活動“在思考中獲得快樂”。

積極思考的態度很重要。在今年的各項活動中,我和秦老師、季老師積極的面對每一個活動,重視細節、用心去做,在版面設計時,我提前想好,在區域中完成需要的材料。在以前,我總會拖到最後,以至於糊弄完成。現在,我和兩位老師對待每一次的活動不要求做的更好,但都要用心去做。

我意識到我的思維受限,缺乏不斷創新的精神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從而也會限制幼兒因“越軌””而產生的創造性行為。“人生的本質和價值就是創造。我相信,在不斷創造出新事物的同時,人們一定會創造出嶄新的自我。”這是我努力的方向,讓自己在創造中體驗快樂。

“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快樂會像長江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滾滾而來。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9

生活在節奏如此快速地時代,每天匆匆的做着各種事情,好像好久都沒有“捧茶,讀書”的清閒了,也好像好久都體會不到慢下來的感覺了,如此匆匆的節奏讓人變的疲憊起來,各種各樣的抱怨也接踵而至,再加上社會上媒體上各種各樣對於幼師的負面新聞,慢慢的我們對於職業也有了倦怠的感覺,幸福的感覺好像變得越來越遠。

幸福到底在哪?

孩子的幸福是“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的情懷,孩子的幸福是老師肯定和讚許的目光,那教師的幸福呢?

小時候聽人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蠟燭、是園丁、是……印象中的教師是那麼的神聖,那麼的.高大,認為擁有了這份神聖職業我就會很幸福 就這樣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已經兩年多了,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懷着對這份職業的喜愛來到了這個崗位,慢慢的當初的欣喜已經消盡,工作的忙碌讓我變得疲倦起來,每天下班後除了好累就是好累,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跟朋友出去好好的消遣一下了,突然感覺自己的生活沒有了以前的幸福感,幸福指數越來越低。

我的幸福去哪了?

慢慢的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生活,真的有那麼不美好嗎,慢慢的從自己的生活中開始學會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慢慢的開始尋找幸福。在工作中從我開始從孩子的笑聲中尋找幸福,早上孩子甜甜的問候,活動室裏孩子安靜有序地遊戲,餐廳裏孩子津津有味的進餐,園子裏孩子的歡聲笑語,離園時孩子依依不捨地再見,這些都是幸福,幸福就在前方離我不遠的地方。

新的一年裏我班的寶寶已經升入中班,這些曾經哭哭啼啼的孩子已經變得懂事有禮貌,每天看着孩子愉快的玩耍,聽着孩子快樂的歌唱,其實幸福就是這樣。從工作中尋找樂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工作的時間也會在不覺間悄悄離去。

慢慢的我開始學着放鬆,慢慢的地我開始學着放下忙碌的生活經常去、散步、做操、洗熱水澡、聽音樂,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外出旅遊,親近自然。新鮮的空氣,悦目的景色、鳥蟲的鳴叫,將把心頭的陰翌一掃而光。

幸福其實就是這樣,慢慢尋找,細心品味,幸福就在不遠處等着我們。

幼兒園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

新學期開始了,迎來了一羣可愛的小三班寶貝們,他們剛剛離開了父母的保護,要學着面對陌生的環境,控制自己的情緒,獨自面對一切,這些對於任何人來説,都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換一個新的環境都會感到一些陌生、無助,那麼我們想想一個孩子又會怎樣呢?答案只有一個:哭——孩子特有的能力。當他們無助、無奈、沒有人可依靠、沒有安全感時,他們必然會顯現出特別焦慮、煩惱直至放聲痛哭。

對於小班新生來説,入園是他從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園通常會出現哭鬧現象,這種情緒也叫“入園焦慮症”。因為他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邊,對於自己親人的依戀性太大,所以讓其一個人在幼兒園的大環境裏都會感到陌生與不安全,這時候的幼兒只能通過哭或者鬧着回家來發泄自身的恐懼心理。

亮亮是一個聰明可愛的男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園第一天他還沒走進教室卻已經聽到他的哭聲了,此時媽媽正抱着他。走進教室時他始終拉着媽媽的衣服,連去拿張紙巾都咬抓着媽媽的衣角。當他發現媽媽有要走的趨勢時,他會想各種辦法讓媽媽留下來,比如陪他一起玩積木,要喝水等。亮亮發現媽媽偷偷地走掉後便開始哭鬧的很厲害,要找媽媽,在老師的安慰下亮亮的哭聲慢慢小了,可是當他看到別的孩子哭的時候他又哭了起來,午睡前又會哭着找媽媽,睡醒了也會哭着找媽媽,一天下來這樣反反覆覆的`哭。第二天第三天還是這樣。開學兩週後,別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亮亮也比入園時進步了很多,平時都不哭了,只是早上來園時還要哭。

對於亮亮的情況,我們瞭解到他從小就是媽媽一直帶的,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因此對媽媽的依戀性特別大,進入幼兒園以後與家人分離產生的不安情緒以及環境的陌生產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這種哭鬧情緒。對於亮亮我採用先安慰後冷處理的方法。當亮亮媽媽走後,不管我怎麼安撫都無濟於事,甚至他越哭越厲害,我覺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對,所以選擇暫時離開一會兒,果真沒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靜地坐在那裏。我還發現亮亮的自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很強,我就讓亮亮自己收拾東西等,同時採用表揚的方法使他的內心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使他喜歡上幼兒園。

適應是小班幼兒園入園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當然針對不同的孩子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個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