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育兒知識

兒童心理問題慎用心理懲罰

在日常的學校及家庭教育中,對於一些學習不用功、愛調皮、不聽話的學生,老師或者家長往往會對孩子進行心理懲罰,而不是採用過去慣用的體罰學生,因為多年的實踐證明,體罰學生往往會事倍功半,不能取得真正的明顯效果,反而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恐懼心理、厭學心理、孤獨心理等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也因此體罰被視為教育的“大忌”。對於兒童心理問題使用心理懲罰而不是使用生理懲罰,也就是不給予孩子認可的方法,這種懲罰的方式逐漸的會博得孩子的理解,而不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故意和老師、家長對着幹。也正因為如此,心理懲罰在發展心理學上被作為一個很好的建議提供給廣大的教師及家長們。但是,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心理懲罰往往也有它消極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兒童心理問題慎用心理懲罰

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影響也表現在多個方面:一方面,心理懲罰可能會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產生。不少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使用帶有侮辱性的語言,什麼“笨蛋”、“廢物”、“無藥可救”,原本是想“刺激”孩子發奮讀書,但是,這種侮辱性的言語,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心理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導致孩子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從而產生牴觸情緒,與家長、父母背道而馳;另外一個方面,心理懲罰可能會導致孩子變態心理的形成。常言道:“人怕揭底、樹怕剝皮”,如果作為家長、父母不顧孩子的感受,面對着諸多的學生及家庭其他成員,將孩子的不好表現、心底的弱處都抖摟出來,往往會給孩子心靈上留下永難消退的傷痕,會導致孩子對生活失去了勇氣,對學習沒有了興趣、對家人老師喪失了信心,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的變態,變得冷酷、殘忍、厭世。因此,不論是學生的老師,還是孩子的家長,在對孩子實施“心理懲罰”時都要慎重:

一是“心理懲罰”要謹慎。作為家長及老師,要詳細瞭解孩子的情況,掌握清楚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或者不刻苦學習的真正原因,對於那些性格內向、情緒化的、精神抑鬱的孩子切不可使用心理懲罰,使用冷淡處理的方法往往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作為家長、老師要耐心細緻的説服,正面反面的對比,讓孩子逐漸的自我醒悟,改正自身的缺點、毛病。

二是“心理懲罰”要適度。老師、家長在對孩子實施冷淡處理是保持一個適合的尺度,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被老師、家長冷淡的原因,讓孩子知道老師、家長的期望,要力爭讓孩子理解老師、家長的良苦用心,如果發現這種冷淡處理的方式對孩子根本毫無作用時,就要即使的停止,長期對孩子的不理不睬,往往會嚴重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是“心理懲罰”要互動。對孩子進行心理懲罰的過程中,學校要強化與家庭的溝通與聯繫,當學校教育“冷”的時候,家庭教育要“熱”,切不可“雪上加霜”,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支持、引導,以幫助學校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