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兒童讀物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1

在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指導者、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教材,機智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靈活地加以引導,課堂上教師能夠機智的處理問題,會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機智是課堂的靈魂。在教學中由於自己的教學不夠機敏,致使課堂上的許多亮點沒有爆發出來。我認為在課堂上需提高引導的機智和評價的?

如果我能及時讓其他學生對這位學生的説法進行評價,説説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學生就會各抒己見,説明自己的看法。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思維產生碰撞。同時也進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題: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

提高引導的.機智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它可以讓學生雜亂的思維變的有序、深刻;同時也能使知識的掌握更具條理性。而我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恰恰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如當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不是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敍述,而是在複述課文時。我這樣處理會更好:再找一個學生用概括的語言説説主要內容,然後引導,我們在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能用簡短、概括的語言敍述就會更好,而你好像是在複述課文內容。這樣一引導學生就知道如何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其他同學也起到指導的作用。

再如,在教學理解老師的一段話時,如果這樣處理學生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些。讓學生把老師説的這段話都來讀一讀,再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思路就會更清楚,理解起來會更順暢。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當發現學生讀的並不理想時,教師加以示範朗讀,效果就會不一樣。

通過上《畫楊桃》一課,我認為自己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提高:

1、深入鑽研、挖掘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處,提高評價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將在這門藝術的殿堂中不斷提高。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2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

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3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從低年級邁向中年級的第一個階段,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上適應語文的學習,而如果需要得到提高,也必須由語文老師加以引導,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為重點,那麼,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是應切實抓好段的讀、説、抄、寫訓練。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

二、講讀

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花鐘》第一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瞭解整段話寫什麼;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麼;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是寫花的種類多、姿態美。)第三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第四遍讀,概括段意。講讀後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三、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或順應的基本訓練。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金色的草地》第2自然段,在指導説段時,先複習。然後説説這段寫了什麼季節的景物,反映了什麼?(這段寫了草地秋天的景物,反映了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

四、抄段

抄段,可以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選擇好抄學的段落,二是要指導抄寫的方法。所抄寫的自然段,應是在表達方面有特色的典型段落,並且容易被學生模仿的。如《風箏》第二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動作,但第三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快樂,兩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結構比較複雜,而第三段文字優美,兩相比較,應把第而二、三段作為抄寫內容。

在抄寫過程中,看一個字抄一個字,看一詞抄一個詞也不行,應做到至少是抄句。即看一句抄一句,逐步過渡到抄段,即熟讀後抄下來。抄好後應認真檢查一遍,漏了的詞要補上,多了的詞要刪掉。一般來説,遺漏或隨意增加的部分都是不甚理解的表現。因此修改後應再讀一讀,想一想,加深理解。

五、寫段

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為寫段的基本訓練。並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求:

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主要練習形式有三種:

1、補段。補總述句和總結句;或補分説句。

2、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如學了《風箏》一文,要求用總分段式寫作文。(根據第一段的意思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

此外,我還經常訓練另一種段式,即在一段話裏要含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發展的結果、自己的感受、看法六要素,重點要用優美的詞句寫明白事情發展的過程。寫好這種方式,對學生初步掌握記敍文的要求是非常有益的。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4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課文敍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由此看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歷有限、生活感受粗淺的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5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穫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説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温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於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閲讀文本。在閲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6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尤其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要講出“語文”的味道非常來之不易,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我採用談話、激趣、情境教學、自主學習、練習朗讀、背誦等方式交叉學習課文。我認為以下幾點在課堂上得以較好地呈現:

1.藉助信息資源,放手自主閲讀。

“認真地讀、細細地品味,把你認為描寫好的句子、詞語劃下來。也可以登陸《海底世界》網站,瀏覽相關內容。一會兒大家交流。”——此環節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邊看書,邊上網查尋資料。這樣,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協作、探究,最終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簡化課堂提問,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可以瞭解到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於是,我就設計“從哪可以看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3.充分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在這節課中,我沒有致力可於講深講透,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賽讀去品味課文的語言美,並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學生感悟語言的過程。我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與課文相一致的情境,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文字,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4.進扣語言文字訓練,逐步形成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成是在一個一個的“話題”中培養起來的,本節課,在賞讀課文語句時,孩子們天生愛説話的潛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聲音;學生對海底星光非常好奇,於是利用網站了解了相關資料——《海底的冷燈》,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是自己短時間內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無比自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欲。“比作者描寫得還要美?”更是激起學生興趣,展開想象,爭先恐後的説出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你説得好,我要比你説的更好!無形中,啟發了學生説的慾望,培養了説的能力,將語言文字訓練延伸拓展,充分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5.學生們自主地上網查閲、下載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海底資料,從而獲得更多課文外的知識,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擴展,提高了認知能力。

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拓寬語文課程資源,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不足之處

1、課堂上生生互評較少,使課堂評價較單調。

2、學習小助手中的第二項要求對指導學生學習交流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因此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沒有更好的得以落實。

3、雖然課前家長、學生、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體現了三位一體和開放式課堂的教學理念(例如:蒐集信息——處理信息——上載信息——資源共享——回帖互評等)但此環節卻無法在40分鐘的課上更多展示。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7

課文《檢閲》講述的是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節的xxx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xxx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一致喝彩。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一些效果:

1、錄象揭題,一舉兩得。

本課開始,我就給學生播放了建國六十週年國慶閲兵式的錄象。放完後,請學生説説感受。錄象的播出,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檢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看錄象,讓學生感受閲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2、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受人物的心理。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我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着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並適時地播放了一段視頻,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裏時,主要通過讓學生感受討論時兒童隊員矛盾的心理。引導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嗎?從哪裏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學生在反饋時,我主要抓住了“怎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呢?”“隊員們鴉雀無聲,在想些什麼”這些重點的地方移情體驗感受隊員矛盾的心理,在這裏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隊員們矛盾的心理進行體會,學生體會的不錯。可見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殘疾兒童的關心與尊重,讓學生明白“這些兒童隊員棒在孩子對同伴的關心和尊重”。

3、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任何一個環節的學習上,過度的方法,採用的手段,都是朗讀。第一次朗讀,目的在讀通課文,瞭解大意。聚焦博萊克的畫面,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萊克。檢閲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過朗讀來體會。讀一讀,劃劃詞句,讀一讀孩子們當時的心理。通過朗讀,學生理解了,通過朗讀,學生投入了,通過朗讀,學生感悟了。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8

風箏是孩子們喜歡的事物,放風箏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對課文中隨風飄蕩的各式風箏進行想象補白!再通過朗讀感悟體會孩子們美好的理想。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有描寫“我”和小強的句子,我讓學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邏時和飛行員駕駛飛機時在藍天上翱翔的情景,讀出驕傲和自豪。

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我採用結合“風箏也帶着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句話和全文在腦海中浮現孩子們放風箏的畫面。體會空中的熱鬧,體會孩子們的'心情,並思考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結合世界,結合課後第二題,説説自己想扎一個怎樣的風箏?為什麼?學生能説出理想和簡單的理由,教學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