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疾病 > 健康常識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母乳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原因分析:因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診斷:孩子吃母乳,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應對:出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慾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出現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繼續用母乳餵養。

溶血性黃疸

原因分析: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且逐漸加重。

治療: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只要採用光照療法即可。嚴重者早期可進行換血治療。

感染性黃疸

原因分析: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鉅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

診斷:感染性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治療:靜脈滴注葡萄糖、中藥治療等(最好的方法是入院檢查,遵醫囑治療。)

阻塞性黃疸

原因分析: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

診斷:阻塞性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治療:茵虎合劑(清熱利濕、利膽導滯),牛黃五花散(清熱涼血、利膽解毒),茵陳術附湯(温中化濕、健脾利膽)等中藥方治療,“阻塞性黃疸”是濕、瘀為患,因此去濕利小便、通腑化瘀則成為其重要治法。

膽道閉鎖

這種情況多在出生後2周才開始出現黃疸並呈進行性加重;糞色由淺黃轉為白色,肝進行性增大,邊硬而光滑;肝功改變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3個月後可逐漸發展為肝硬化。

遺傳性疾病

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脱氫酶(G6PD)缺陷在我國南方多見,核黃疸發生率較高;其他如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纖維病等。

藥物性黃疸

如由維生素K3、K4、新生黴素等藥物引起者。

其他原因

如新生兒肝炎、敗血症、泌尿道感染、膽道閉鎖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頭部血腫塊等,也都是病理性黃疸的常見原因。

標籤:黃疸 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