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育兒知識

正確認識自閉症兒童

“有着天使般的容顏,卻喜歡沉睡在自己的世界裏。”沉默不語,遠離社會,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自閉症兒童也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今年的4月2日是第二個世界自閉症日,據瞭解,上海有近8000名自閉症患兒(又稱孤獨症),其中的一個特點是,患兒父母中高學歷、高智商夫妻比例相當高。一位患兒的母親上週六對記者説,每個自閉症患兒的背後都是一個幾乎全軍覆沒的家庭。

正確認識自閉症兒童

市民來信:

我兒子2歲的時候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看上去也不太合羣,但我們想可能是“貴人語遲”。民間不是有種説法,特別聰明的孩子開口就是晚嗎?可是到了3歲上幼兒園,不到一週,老師就建議我們帶孩子去檢查,説他可能患了自閉症,我們怎麼也不相信,家裏沒有這種遺傳啊。可是查出來,居然真的是自閉症,現在該怎麼辦啊?市民:白女士

【專家解讀】

杜亞鬆: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兒少精神科主任、兒童行為研究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

8成多自閉症患兒家長陷入絕望

80%以上的自閉症患兒家長在最初得知孩子的疾病時有一個共同的反應:不敢相信,不肯面對。在上海奇翔兒童發展中心與華東師大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日前聯合舉辦的義演現場,7歲自閉症患兒亦凡的媽媽説:“一開始不敢承認、不願相信孩子得了這個病,然後陷入深深的絕望中。我哭了很久,但是最終還是要選擇面對,她畢竟是我的女兒。”

亦凡的美麗簡直可以用耀眼形容,她坐在媽媽身邊,甜甜地笑着,要不是她偶爾無法自控地大笑、要不是她叫“阿姨”時眼睛閃爍飄忽,我們也很難相信這個可愛的女孩是個自閉症患兒。杜亞鬆博士説,和腦癱兒童不一樣,許多自閉症患兒智力不正常,他們同時在言語發育方面遲緩,語言交往能力差。“3歲多的時候,我第一次聽到她叫我‘媽媽’,那是2006年10月10日下午1點22分,我激動得只知道抱着她流淚。”亦凡媽媽回想起那永生難忘的一刻,依然感慨萬分。

摔倒不知喊痛唯一愛好是撕紙

快8歲的振振在2歲多時被診斷患了自閉症,父母回憶那時他最大的愛好不是和同齡孩子一樣爬上爬下,纏着父母講故事,而是連大人看了都覺得煩悶的撕紙。四五張白紙,他可以坐着撕一個上午,吃了午飯,接着再撕。起初父母還以為振振“坐得住”,比一般孩子“厲害”。可是,很快他們發現振振的不同之處。喜歡喝酸奶的他每次都會把紙蓋子上的酸奶糊吃掉,有一次媽媽忘記了,他整整哭鬧了將近兩個小時;摔倒了他不知道喊疼,打針也從來不哭。市精神衞生中心兒少科主任杜亞鬆博士表示,兒童自閉症表現繁雜,症狀多樣,非專業人員很難識別出來。首先,自閉症患兒極度孤僻,不能與他人發展人際關係,不與別人眼神接觸,對人的態度冷漠。其次,他們總是重複簡單的遊戲活動,行為刻板,興趣狹窄。許多自閉兒童固執地要看固定時間的節目、走同一的路線、認定某個特殊的座位等,拒絕任何變化。再次,感覺過敏和感覺遲鈍。有的對聲音、光線感覺過敏。有的對寒冷和疼痛不敏感。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症狀如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目前自閉症在我國的男女患病比例為6-9:1。自閉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包括:心理因素、遺傳因素、圍產期併發症、器質性因素等。也正是因為病因不明,所以很難對症下藥。

父母最大心病:缺乏自理能力

為了給振振治病,父母賣掉了房子,專門在奇翔兒童發展中心附近租房以便進行康復訓練;很多自閉症患兒連父母都不會叫;每次出門,家長要不斷地為孩子突然作出的怪異甚至攻擊性行為向周圍人道歉……但所有的家長心頭最大的擔憂是——自己有一天終歸要走的,那時誰來照顧孩子?

美國林肯大學教育博士、劉氏教學法創始人劉弘白表示,自閉症孩子在社交中常有令人難堪的行為。另外,這些孩子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還會有破壞性行為、危險行為、自傷行為、社會退縮等等問題存在。治療和教育訓練的目的就是教會患兒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生活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