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休閒 > 形象設計

説説工作中的感知這件事

感知,也叫認知,説的是什麼呢?英文裏我們叫Perception,也就是大腦對從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進行理解、篩選、和組織,進而產生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的一個看法。

説説工作中的感知這件事

感知的形成,有的時候會受錯誤的信息或者錯覺的影響,甚至個人喜好對信息選取的影響。而且一旦形成,往往會成為一個思維定式,在下次做判斷的時候思維受一種慣性的左右。

不説這些形而上學的術語了。先説幾件具體的我們工作中常常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個人經常加班,忘命工作。但是不喜歡和同事多説話。每次升職都沒有他,這樣就很容易給別人一個錯覺:努力工作沒什麼用,拍馬搞關係最重要。而忽略這個人其他方面能力的不足。

一件事本身很中性,但是因為某個人受自己的喜好的影響,惡意將不那麼完美的地方跳出來羅列、放大,並四處跟人散播。嚴格説來他説的都沒有無中生有,但是這樣刻意的隱去事情的前因後果,並挑着反面的事情來説,其實就是扭曲事實。而聽的人會不下意識地按照他説的去印證性地思考和觀察,形成一種受引導的感知。

一個公司經常合作的兩個小組,一個組的人埋頭實幹,即使看到另一個組的bug和問題,也是就是論事的指出甚至幫着修了。而另一個組的人幹活的同時,只要看到別的組的問題,就上升到「態度」的層面,抱怨他們代碼質量等。這樣,作為外人,就很容易受這些抱怨影響,覺得實幹的組是那個問題多得多的組。

大家都暗暗相傳某某某不好相處。即使後來這位某某某決心要進步,要努力克服急躁的脾氣或是比較大條的言語,可若誰受了這樣的印象的影響,可能在相處初期,只有有一點點矛盾,就很容易歸咎為某某某的問題。於是這件矛盾更加重大家的認知,讓某某某很難在這個工作環境裏改變大家對他的看法。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不經意間成為某種「感知」的對象,或是一個「感知」別人的個體。錯誤的或是過於偏頗的感知,都會讓工作和合作的阻力變得很大。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最逃避的做法,就是走為上策。雖然説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是為了別的錯誤認知或是惡意攻擊就輕易放棄,其實就是拿自己的積累和機會為別人買單。況且這是個成人的世界,沒有純粹的公平,有的是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和非因果關係。不管你跳槽多少次,這種事最後可能都會無法避免。

而「不行就走人」,不應該是一種優先的戰略,而應該是一種心理上的自信和優勢。知道自己憑能力最壞情況也不過是換個工作,那麼放手去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當是對自己的一次鍛鍊好了。

還有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多少有點受傷,又比較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情緒。可能會跟一些人去説去解釋,某種意義上,算是拉同情票,或者是簡單的拉票。倘若你身邊有一些比較有見地有魄力的人,聽了你説的,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行動或是積極地建議,這可能也會對你的情況有所幫助。這種情況下,去思考去學習別人是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的,再有下次,自己也能正確地處理,倒也不失是種成長。

但是單純的抱怨和訴苦,最好還是控制在熟人和了解你的人範圍內。因為這樣的一些話,最終會以什麼形式什麼口吻甚至什麼內容被慢慢傳播到該知道和不該知道的人的耳中,引起他們心中什麼樣的漣漪,就完全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還有一些,就是我行我素。我該幹什麼幹什麼,不去管他就是了。這要看這個問題的性質和影響。如果是一些無關痛癢或者是不可能進一步擴張的問題,那麼沒有必要為這些事耗精神。但是如果這樣的積攢會影響你的決定、影響別人對你的信任和決定,那麼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成為你工作中一個很大的阻力,職場的一個天花板。

那麼反咬一口呢?撕破臉的事,總是最後的選擇。要知道,很多時候,一旦撕破臉,很多事情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而且這樣的力氣多少會反彈到自己身上,導致或者兩敗俱傷,或者短暫的佔上風,卻埋下了一個長久的有隱患的伏筆。

那麼到底要怎麼處理呢?

雖然説具體的情況複雜多變,但是我覺得不論做什麼,重要的是:出發點是解決問題,不要輕易意氣用事,更不要轉化成一場意氣之爭。

那麼首先就是冷靜地去分析,看看事情從客觀來説到底是怎樣的。別人的説法,有幾成是中肯的,有幾成是有一言難盡的原因的,又有幾成是牽強或者偏離事實的。去想為什麼會給別人造成這樣的認知,自己的做法為什麼沒能避免一些錯誤和不完美,以及那些被誤解和不理解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去溝通。溝通的過程最好是各個擊破。誰有什麼擔憂和意見,讓他説清楚他的出發點。再一件件跟對方解釋或者説服,讓彼此瞭解事情的全面情況。很多時候的誤解其實就是雙方看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態度要温和但堅定,所有的問題都從雙方角度作考慮。

如果溝通後,發現確實有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就做計劃去改進。如果不是你的錯,但是所有人都誤解你,可能也是有地方你可以做得更好,去改變這種感知。而最後一步,就是有條理地總結和思考,如何在後續的工作和溝通中儘可能地把這樣新達成的共識傳遞出去。

改變一個固有的感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急不得,卻也拖不得。在我們的工作中,別人會對你有正面的感知,但是負面的感知總是不可避免的。怎樣讓別人能夠公正地對待自己,很多時候,第一步,就是我們自己要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缺點,同時,對自己做出的正確的事和決定,也要有信心。

而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為人做事中,就儘可能地在一些負面感知形成初期,儘可能的杜絕。我們犯的每一次錯誤,都成為我們的積累和經驗。但每一個錯誤,我們都必定為之付出一定的代價。平時做事,不存僥倖,儘可能讓出發點和做事方式都經得住推敲。需要多溝通的地方也不能偷懶。避免那些不經大腦犯的錯誤,避免多次犯同一個錯誤或不足。

只要自己做的事都出自本心,經得住推敲,就不會讓一些負面的感知成為一個摘不掉的標籤。

標籤: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