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疾病 > 心理疾病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因為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堆積在自己的身上,久而久之,導致了我們的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出現了問題,一起來看看心理對生理的影響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1

長期的心理問題會導致生理上的疾病。有很多疾病都是心因性造成的。例如:如果一個人經常處於抑鬱狀態,不久,他的身體也會出現疾病;同樣的病,積極樂觀的人好得快。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心理健康直接關係人的身體健康,許多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疾病都和心理有關,憤怒的情緒引起血壓升高,如果憤怒情緒得到平息,血壓隨即恢復,如果憤怒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處於慢性憤怒的狀態,高血壓就會持續,最後形成各種併發症。

除此之外憤怒情緒還會產生頭部和頭頸部肌肉痙攣,好像有異物梗阻塞喉頭,出現呼吸困難、胸悶、胃部不適、心悸、頭暈、出汗、嘔吐等不適症狀。

情緒愉快食慾增加,情緒不悦食慾減退,長期的消極情緒會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過敏性結腸炎等疾病。

憂鬱情緒,研究表明,當人憂鬱的時候,其胃黏膜處於貧血狀態,胃酸分泌低下,胃運動功能受到抑制,若長期處在這種狀態,胃黏膜就會出現出血或者是糜爛等症狀。

興奮,情緒過分的波動,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容易影響心血管系統,造成血管收縮,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關於心理對生理的作用,現代科學作了很多研究。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受英國倫敦一脾氣暴躁婦女的浮汁竟能毒死其嬰孩的啟示,對人呼出的氣進行化學分析,發現人憂鬱傷心時的分泌物能使某種液體產生有害於健康的白色沉澱物;盛怒時的分泌物則出現粉紅色的沉澱物,其毒性足以殺死耗3公里長跑所消耗的'體能;而心平氣和時呵出的氣在試管中只生成蒸氣水滴,無沉澱物。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經常説謊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進而影響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導致焦慮、壓抑、胃腸粘膜血管痙攣、食慾減退等症狀;憤怒、沮喪、恐懼、激動、悲痛等情緒,通過下丘腦、腦下垂體植物性神經系統,能引起身體器官功能的不良變化。如在焦慮、憤怒、怨恨時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導致胃潰瘍;恐懼、悲傷時胃粘膜變白,胃酸停止分泌,引起消化不良。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

巴西名醫阿尼塞託·馬丁研究貪官的健康狀況10年,發現這些人中百分之六十的人常患各種疾病,百分之七十的人常服鎮靜劑,説明他們常處於緊張、焦慮、不安中。美國精神病專家雷神德·威廉斯研究發現,易怒和憤世嫉俗的人比沉着冷靜、充滿善意的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四倍。樂觀、開朗、友善、坦直、誠實、勤懇、樂於助人、具正義感等佛學認為善的性情,被心理學家們公認為有益於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對禪定、氣功、瑜伽者腦電、心電的測量研究表明:當由自調其心而進入禪定或“氣功態”時,具有組織新功能態能力的額葉腦電波,隨功夫的深入而趨向高度有序化,通常狀態下主要在大腦皮層枕區的a波轉向額區,通常狀態下的左腦優勢轉向右腦優勢,非對稱結構轉向鑲嵌交叉的“大腦太極圖”對稱圖像,使大腦處於一種與睡眠、清醒皆不同的全腦共振、特殊興奮狀態,不僅有改善血液循環、微循環、降低耗氧率、提高免疫功能等良性生理效益,還為提高智能提供了生理基礎。這些研究成果,為佛學的心身不二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2

01 心理需要是屬於內心的需求,從自身內心發射出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和思想。而生理需要則屬於外在的行為表達,生理需要包含吃、穿、住、用、行、性等行為。一個在乎內,一個在乎外,一個能看得見,一個看不見。

02 生理需要是建立在心理需要的基礎上才能發生。一切外在的行為表現都需要,獲得心理的滿足為基本條件。簡單地説,心理需要包含着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心理需要的一個部分。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先生的五個需求,從最低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需要,都需要建立在心理需要的基礎上。

我想如果心理都不需要了,那麼一切都變得可有可無了。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所有的行為表現都只是為了滿足心理的需求,不管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自身價值的實現。

1、記憶力下降明顯。

很多人只是關注身體的健康程度,當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下降與身體的健康無關,那麼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是心理亞健康引起的'。比如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突然腦袋像卡帶一樣忘記自己想表達什麼,或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頻繁忘記事情和東西,這些都是心理亞健康的症狀表現。

2、反應遲鈍。

做事情動作遲緩,而且對待外來需要作出肢體反應、語言反應的時候反應遲鈍,老是遲一步。或者對於最近的一些潮流、新鮮事物都接受認知比較慢,接受能力變弱,這是因為心理亞健康的表現。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 第2張

3、情緒抑鬱。

一直樂觀的自己突然變得悲觀,情緒容易低落,甚至出現抑鬱的症狀。此時一定要及時進行心理治療,避免病情惡化,轉變成為重度抑鬱,增長了治療時間和治療程度。

4、強迫症。

很多心理亞健康的人都會出現輕中程度的強迫症症狀,如總是覺得自己的手很髒,心裏發出命令反覆多次洗手。外出的時候,明明門已經鎖好了,但是自己卻反覆多次檢查,甚至還會重新上鎖好幾次。説明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5、妒忌心強。

作為一個健康成長的人,心理健康妒忌心雖然不能説全無,但是心理亞健康的人在妒忌心方面會表現出對某個人十分不滿,甚至到達咬牙切齒的程度。對於比自己優秀的人,經常覺得不服氣,不甘心,這些都是妒忌心在作怪,長期放縱的話,會讓知心朋友越來越少,影響社交。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3

心理不健康的5大表現

心理缺陷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基本符合標準的,即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間,尚有為數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羣。這類人羣有這樣或那樣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但卻不屬於心理疾病範疇。對這類心理過渡狀態,我們稱之為“心理缺陷”。

所謂心理缺陷,是指無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備的心理調節和適應等平衡能力,心理特點明顯偏離心理健康標準,但尚未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後果是社會適應不良。在現實生活和心理衞生實際工作中最常見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性格缺陷

常見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幾種:

無力性格:這種人精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説軀體不適,有疑病傾向。情緒常處於不愉快狀態,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種人對精神壓力和身心矛盾易產生心理過敏反應,由此可誘發心理疾病;不適應性格:主要表現為社會適應不良。這種人的人際關係和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判斷和辨別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之下,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偏執性格:性格固執,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考慮問題常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有責備他人的傾向。這種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糾正,可以發展為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內向,孤獨怕羞,情感冷漠。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很差。喜歡獨自活動。此種心理缺陷易發展為精神分裂症;爆發性格:平時性格黏滯,不靈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即引起爆發性憤怒或激動;強迫性格:強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軀體健康。可有程度不同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性格的人易發展為強迫症;癔症性格:心理髮展不成熟,常以自我為中心。感情豐富而不深刻。熱情有餘,穩定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現自己。這種性格的人,容易發展為癔病;攻擊性格:性格外向、好鬥。情緒高度不穩定,容易興奮、衝動。往往對人、對社會表現出敵意和攻擊行為。

情感缺陷

常見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幾種:

焦慮狀態:對客觀事物和人際關係,表現出不必要的焦慮、緊張,經常憂心忡忡,疑慮不快。雖然具有強烈的生存慾望,但對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憂慮;抑鬱狀態:情緒經常處於憂鬱、沮喪、悲哀、苦悶狀態。常有長吁短歎和哭泣表現。這種人缺乏生活的動力和情趣,生存慾望低下;疑病狀態:常有疑病情緒反應,有疑病性不適症狀。自我暗示性強,求醫心切;躁狂狀態:情緒高漲、興奮,活躍好動,動作增多,交際頻繁,聲音高亢,有強烈的欣快感。這種狀態易發展為躁狂症;激情狀態:經常呈現出激情狀態,應視為心理缺陷;淡漠狀態:對外界客觀事物和自身狀況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在人際關係方面表現為孤獨、不合羣;幼稚狀態:心理年齡明顯落後於實際年齡。情緒幼稚化,表現出“老小孩”式情感;反常狀態:情感反常,不協調,甚至出現矛盾的情感狀態。

心理對生理的影響 第3張

變態心理

變態心理是指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亦稱病態心理。心理是指感知、記憶、思維、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各種心理現象的總體而言。行為則指人的各種活動,不僅包括那些能夠被人觀察或測量的外顯活動,也包括那些間接推知的內隱活動。變態心理表現為個體心理變態的.主要標誌是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各種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失常的總稱。變態心理不只限於精神病人的心理變態,而且也指個體心理現象的異常。根據心理障礙的表現,變態心理可分為:

智力落後:智力水平與思維活動明顯低於正常人,表現出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缺陷;人格障礙:人格明顯偏離正常軌道,並表現出適應不良的行為障礙。例如酒癮、反社會行為等;精神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變態,已失去對客觀現實的理解或對外界的接觸能力。例如精神分裂症;缺陷心理障礙:指大腦或軀體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障礙。例如,大腦發育不全所導致的心理障礙,聾啞盲人的心理障礙等;心身障礙:由社會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軀體障礙。例如,高血壓病等;特殊條件下的心理障礙:在催眠、暗示、氣功、某些藥物作用下而出現的心理障礙。

標籤: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