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疾病 > 健康常識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比自己還好,每一次對自己兒女的態度好之又好,自己每個月給父母的錢,父母會覺得不夠,一起來看看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1

01

古人説:“錢品益雜,而天下亦亂。”

人這一生,忙忙碌碌,來來回回,不就是為了幾兩碎銀麼?

不管你多大年紀,金錢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捉襟見肘的日子,不好過。

雖然金錢不能衡量一些,但是有一些人,見利忘義,心眼裏全是錢,連手足之情、孝順之道,都不要了。

“觀人於臨財”,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錢品,就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人品。

通常來説,家庭裏,錢品越差的人,越有以下幾個表現,不值得交往。

02

第一,惦記父母的錢財,希望一人獨吞。

明朝作家馮夢龍寫過一個叫“騰大尹鬼斷傢俬”的故事。

明朝永樂年間,在香河縣有一個叫倪善繼的男人,在母親過世之後,常常對父親説:“您老年紀大了,應該讓我來管家了。”

父親不依他,還娶回一個後媽。接着,善繼有了一個比他小二十多歲的弟弟。

善繼看着父親所做的一切,懷恨在心。

等父親過世之後,他把家裏的房子和土地全部佔有了。後媽和弟弟被趕到一間破舊的雜房裏居住。

古人已逝去多年,但是古人留下的“貪心”卻一直都在。

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要獨佔家財的人。他們住在新房子裏,卻把父母趕到老屋裏;拿着父母的錢財,還嫌棄太少了。一塊菜地,一丘水田,都不會放過。

為了家庭財產,寧願打官司,也不會讓一步。事實上,打官司的錢,都可以買一大塊地皮了,可惜貪心的人,不會這樣去算賬。

03

第二,常常找兄弟姐妹借錢,又不及時歸還。

知乎裏,一位匿名網友,傾訴了他的煩惱:親弟弟各種借錢不還怎麼辦?

在15年的'時候,他大學畢業了,賺來的錢,都給了父母,還有一部分借給了弟弟。借給弟弟的錢,有四萬之多。

弟弟找各種理由,不還錢,還説:“如果你缺錢,就去貸款啊。”

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家人小聚。弟弟吹噓自己,一個月收入兩萬。

他趁機會討債,説:“收入這麼高,怎麼不能還錢?”

弟弟説,抽好煙,找女朋友,上館子,花完了。

我們都以為,借錢裝孫子、還錢裝大爺之類的事情,只是發生在外人身上,卻不知道,家庭內部,也有這樣的人。

借錢之後,還能見面,但是不能談錢。否則對方就會翻臉,認為你不懂得感恩,不照顧親人。

不給利息就算了,連本金也不見蹤影了,這樣的結局,令人心酸。之後,兄弟姐妹的情感,也冷淡了。這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沒有信譽的家人,留給你的,是一個“怕”字。

04

第三,大家庭有困難時,袖手旁觀,一毛不拔。

我的老鄰居張叔,説過一件這樣的事情:他的母親八十多歲了,時不時去醫院住幾天,醫藥費的開支很大。

張叔的弟弟長期在外地工作,因此很少陪護母親。最令人氣憤的是,母親每次住院,弟弟就會失聯。

有一次,張叔找到弟弟,協商醫藥費的事情,弟弟回覆:“我還有房貸啊,哪能管父母呢?”

烏鴉都懂得報恩,更何況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可惜,張叔的弟弟,不懂得報恩,把金錢看得比孝順更重要。

不管當下如何艱難,家裏的房子多小,擠一擠就容下了父母,就可以添加父母的兩雙筷子。又怎麼能找一堆的理由,拒絕供養父母呢?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

以此類推,兄弟姐妹有困難,如果你袖手旁觀,説明你把手足情掐斷了,連路人都不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樣的場面,才是家庭應該有的場面。

古人説:“親兄弟,明算賬。”這是一種相處的方法,並不是一分一釐都得算清楚,要放在自己的口袋裏。

困難時候的大度,才能體現出家庭的真愛。

05

第四,把親人當成搖錢樹,暗中利用。

小時候,兄弟姐妹相處,常常有這樣的事情:有人口袋裏有幾角錢,拿出來買糖果,然後大家一起分糖果,或者一個糖果,大家分別咬一口。

長大了,小時候的“天真”就消失了,緊緊捂住自己的糖果,還希望從兄弟姐妹的身上,拿到糖果。

令人氣憤的是,有的親人,他們寧願拆散家庭,也不願意捨去自己的利益。他心狠的樣子,就像一根鋒芒,冷不丁就會扎你一下。你念及舊情,不報復他,他就有恃無恐。

比方説,一個想要開店的人,向親人借了一筆資金。如果他賺錢了,就還本金;如果虧本了,就算大家入夥,一起承擔虧損。這樣的如意算盤,顯然是聰明過頭了。

作為親人,應該時刻想着為大家做點什麼,而不是從大家的身上得到什麼。如果自己得到了好處,也要加倍奉還,不能心安理得。

人啊,算計家人不是本事,是窩裏反,別鬼迷心竅了。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2

對孩子“哭窮”,是致命性的傷害

在父母“哭窮”中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網友分享了她的成長經歷。從小爸爸媽媽就給她灌輸了這樣的觀念:我們已經花了很多錢在你的身上了;你已經花光了我們的錢;我們家真的沒有錢了……

為了做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她幼兒園時不敢要求買全班都有的芭比娃娃,小學時不敢要求定大部人都定的雜誌,初中時大家都背精緻的書包,而她依然是粗糙的麻布料……

甚至在家庭聚會中,她多吃了幾塊炸雞翅,媽媽就會説:“你再這樣吃下去,我們家恐怕養不起你了。”從此以後,她再也沒吃過雞翅。

工作後,她開始進行報復性的消費,從前沒吃過的、沒玩過的都報復性地要拿回來,慢慢地形成一種畸形激進的消費觀。

她還發現,自卑一路如影相隨,做事畏首畏尾,處處都覺得自己不如人。有個不錯的男孩向她表白,她不敢答應,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那麼好的人。

尹建莉曾經説過:中國式哭窮的父母,只能養成心窮的孩子。

因為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抱怨“沒錢沒法過日子”,説“錢不可以買閒玩意兒”,説孩子“敗家”,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卑、無助和匱乏感,沒有安全感。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 第2張

當有些屬於孩子的正常需求,因為父母張口閉口都在談錢,在哭窮,長期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自熱而然地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不配擁有美好的事物,從而形成內在的深度匱乏。

這種匱乏感,會讓孩子一直都籠罩在自卑的陰影下,無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無法享受人生的幸福。

對孩子“炫富”,是毀滅性的.災難

父母愛談錢的另一種極端表現就是愛在孩子面前炫富。

姑丈家是拆遷暴發户,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兒子,我們家有的是錢,你想幹什麼都行。”

表弟年紀小小就豪氣十足,愛吹牛、愛攀比,常常對同學出言不遜:

你們這羣窮逼,知道我這鞋多少錢嗎?是我媽從美國買回來的!國內遊有啥好玩的,要去就得去馬爾代夫,一羣沒見識的蠢貨。……

好不容易混了個職高畢業證,也不出去找工作,整天宅在家裏玩遊戲。

有親戚實在看不去了,好心勸他出去找一份工作。但是表弟滿不在乎地説:“怕什麼,我爹有的錢。”

不思進取,不求上進,金山銀山也有被吃空的一天。對此,大家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

在我看來,表面上表弟看似富有得金光閃閃的,但是骨子裏依然匱乏得黯淡無光。因為他的內心貧窮得只剩下錢了,所以才要拼命向人家展示。

比爾·蓋茨曾經説過:“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嚥。”

也正因為如此,他從來不在孩子面前炫富,也不給孩子數量稍大的金錢。他覺得在鈔票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養尊處優終將會讓他們一事無成。

對於孩子來説,哭窮會是致命性的傷害,炫富則是毀滅性的災難。

在孩子面前炫富,輕則會讓孩子養成愛吹牛、愛攀比的壞習慣。重則會造成他們不思進取的心理,養成坐享其成的惰性,最終養出沒有奮鬥欲和生存能力的“巨嬰”,養出金錢至上、慾壑難填的社會敗類。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3

也許你剛結婚,還沒有從女兒的角色轉變過來,但不得不承認,你已經為人妻了。你很想像沒結婚之前一樣與父母相處,但你無論怎麼努力,都回不到女兒時代的那種感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這樣,只能是説一個時代、一個區域的認知而已。大部分農村的習俗,就是養兒防老,這並不是一種概念,而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農村的兒子是要負責給父母養老的,女兒就沒有硬性要求,父母如果老了,必須跟兒子一起住,吃兒子的飯、花兒子的錢。兒子若是不管父母,那就是不孝,女兒若是不管,那也是正常現象。

爸媽惦記你錢的表現 第3張

在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結婚的時候,男方給女方的彩禮,名義上來説確實是給女方父母的。但是如今大部分女方父母都會將彩禮和嫁粧一起,作為兒女小家庭的啟動資金。

如果孃家人沒有任何必要緣由,剋扣女方彩禮,那多半是有些算計了,尤其是那些還有個兒子的家庭,他們剋扣嫁粧唯一的目的就是留給自己的愛情,嫁女兒和賣女兒一樣。

另外,生活中有太多女人,為了成全孃家,而犧牲自己的'小家,並且她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扶弟魔”。在父母不斷的洗腦下,弟弟成為了她的負擔,不但要出錢,還要出力。

不過,現在人們的思想在不斷轉變,兒子和女兒在家裏的地位越來越平等了,很多父母意識到,等有一天自己老了,能陪在身邊照顧自己,跟自己説心裏話的還是女兒。

標籤:惦記 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