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育兒知識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1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很喜歡説話,與同伴一起交流、一起遊戲,但是由於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的培養方面的不同,或者是一些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就會比較開朗,而有的孩子就比較內向,還有的孩子比較孤僻……這種情況的孩子很多很多,有的時候家長總會來問我:“我的孩子怎麼不願意講話呢?請老師多多引導他;我的孩子在家裏很會説,為什麼在學校裏就不敢説了呢?”等等。這種種的現象都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但是在我們班級卻出現了一個與小班的時候不一樣的自己。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

xx小班的時候,話很少的,老師跟他説話,他也就會簡單的答你幾句,也不會跟你多説什麼;中午睡覺,總是第一個睡着;上課也就在認真聽,基本上不會主動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做操作練習的時候,自己也能自己完成,總不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去幫忙他。可見,他應該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不需要老師擔心的一個孩子,總之老師佈置的任務能完成,可以算是在班級裏是個很乖的一個男孩子。中班一個多月過去了,感覺他變了一個人似的,老師和阿姨都感到很奇怪。早上總能主動跟老師阿姨打招呼,上課的時候總是大膽舉手回答問題,在户外遊戲活動的時候,一直要纏着老師跟他一起遊戲,臉上總能洋溢着開心的笑容,回到教室,也主動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課間休息的'時候,總喜歡跟老師來講話,總有説不完的話。一下子變得特別會説,也特別討人喜歡。

所以説孩子們的內向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會隨着自己的長大而有所改變的,那就要看家裏和老師如何引導,每一個孩子都是很天真、很活潑的,再內向的人也會跟與人交流的,在與同伴接觸的同時感到快樂的話,相信他會更加出色的。我們都要給予他一定的肯定,那麼他才有信心去與人相處,自然他的信心有了,那麼他的交往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2

觀察教師:xxx

觀察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觀察時間段:(10:25——15:30)、(15:30——15:35)、(15:35—15:40)上午的三個時間段。

觀察地點:户外遊戲環境之“動感地帶西”

客觀描述1:

我搭好“橋”了!(10:25——15:30)

孩子們紛紛去取攀爬架和輪胎等器具,只一會兒功夫,他們就搭建了簡單的遊戲場地了。我看到他們將攀爬架搭建成了平行的兩條道,輪胎則都隨意的擺放在南面的一頭,零散的排放着,並無秩序。沈睿軒從走廊邊“嘿喲”“嘿喲”地搬來了一塊大木條,我以為他會去架在攀爬架上當做滑滑梯,可是他嘗試了一會以後,發現大木條並不可以架起來。

“老師,這個木板可以放哪裏啊?”軒軒看到我注視着他,他主動地詢問我。

“你看看哪裏需要,再去架架看吧!”我並沒有直接明示他。

“我去看看那裏吧!”他想了一下,就抬着大木條走到了許多輪胎的地方。

不一會兒,我看到他把大木條架在了大輪胎上。“我搭好一座橋了!”他興奮地跑過來告訴我。然後夢悦小朋友便開始往“橋”上走,軒軒則在一頭坐下來攔住了夢悦:“哎哎,這個橋不可以這樣走的!”可是夢悦小朋友要從“橋”上過去,軒軒便讓開了。

客觀描述2:

“蹺蹺板”的誕生(15:30——15:35)

就這樣,軒軒搭建的“橋”成了小朋友挑戰的必經之路。軒軒並沒有停下來去挑戰,我看到他看着小朋友玩了一會以後,又走開了。這次他依舊走到走廊邊,他又抬起一塊大木條,“嘿喲”“嘿喲”搬過去。他把大木條又一次架在了兩個輪胎上。剛剛等他放下大木條,博榮小朋友就坐在了大木條的`一端,哲昱小朋友跨上了大木條的另一端。又被其他小朋友佔領了。軒軒似乎想要説什麼,但又沒有説,他抓抓腦袋,看看走廊那邊,還有一個大木條,他又飛一般的跑過去,搬起來一個大木條,這次他一邊走一邊左右巡視,似乎要想怎樣處理這個大木條,這次會有什麼想法呢?

客觀描述3:

玩蹺蹺板啦!(15:35—15:40)

這次軒軒選了一個單獨的輪胎,他小心翼翼的把木頭架在了輪胎上,架完了以後,他走到中間,把木頭又放穩當了,看到木頭完好地紋絲不動以後,他才開心的笑了笑。

“錢xx,你快來,我們玩蹺蹺板吧!”軒軒對着正在走輪胎的錢xx大喊。xx走了過來,看到軒軒架起的大木條,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該怎麼玩,兩個人一個坐在這頭,一個坐在那頭,開心地玩起了蹺蹺板。然而玩了一會,軒軒發現並不順利,蹺蹺板似乎很難蹺得高,他琢磨着不知道怎麼繼續玩好。兩個人都不過癮,將蹺蹺板重新調整了一番以後,又開始蹺,這次蹺蹺板還是和先前一樣,並不能很好地蹺起來。

“我們去那邊玩吧!”軒軒開始出主意,“好啊!”xx一口答應,於是兩個人將木條和輪胎一起抬到了南面輪胎的一頭,重新開始搭建好了蹺蹺板。兩個人又玩了起來,邊上的幾個孩子看到了,也一起加入了進來,於是變成了四個人一起玩蹺蹺板遊戲了。 更多的小朋友看到蹺蹺板,也想加入,我問軒軒和小夥伴們:“大家都想玩,我們可以怎麼辦呢?”孩子們七嘴八舌,想出不少的建議。他們最後決定把蹺蹺板遊戲作為今天遊戲挑戰的一個關卡。

幼兒原因分析:

從三個遊戲觀察的片段可以看到:

1.軒軒在遊戲中剛剛開始的行為是比較無意識的,他對大木條可以怎麼搭建起先都是侷限在原有的經驗之上的,而當遇到了一些實際的問題的時候,便刺激了他產生新的遊戲的想法。

2.軒軒在遊戲中並不是容易放棄的孩子,語言智能的發展比較突出。雖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難,但是可見他還是有一點的挑戰耐心的。只是在遊戲中又出現了一個人單獨行動,缺少一定的合作技能,對於大家合作搭建的關卡似乎漠不關心。

對策與建議:

1.肯定與鼓勵。在對軒軒在遊戲中積極探索,克服困難的行為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特別是他一次次的嘗試將大木條進行構建,給我們創造了“橋”的玩法,以此激勵其他小朋友也要多多在遊戲中創新。

2.加強合作精神。在集體的合作遊戲中,我們需要發揮大家一起合作,一起互相學習幫助的能力,所以在遊戲後面,我也是鼓勵軒軒和小朋友們一起將“蹺蹺板”的單獨遊戲加入到集體的關卡挑戰中,這樣也能增加本次遊戲的挑戰性和娛樂性,也能讓孩子們獲得不一樣的遊戲體驗。

3.提升弱勢智能。在遊戲結束以後,可以讓軒軒説説自己在遊戲中的想法,讓他知道遊戲中要如何去和小朋友友好遊戲,也可以激發一些自我認識智能的提升。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3

觀察時間:20xx.1.2

觀察目的:提高幼兒的語言潛力

觀察地點:教室

分析:

鋭軒是今年的新生,是我們班很文靜的男孩子。有許多他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特點。他性格孤僻、膽怯、愛哭,很少與人交談、交往,我發現他總是一個人蜷縮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着周圍的一切。對於教師的主動接近,他總是顯得恐慌、緊張。從自我觀察、家長反應及側面瞭解,我認為他怯懦、畏縮性格構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潛力弱。因為看到同伴被老師批評產生了心理壓力,害怕自我也受罰,所以時時處處留意。

另外,被家長過度嬌慣、保護着他,日子長了,這種怯懦、畏縮的性格也就自然構成了。

採取措施:

通過家園聯手,採用多種教育方式:在課堂上多叫他回答問題,老師要多和他交流,讓他認為老師也能夠做自我的朋友;同時,老師也要像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狀況,取得與家長的配合。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4

今天的户外遊戲時間,我們大家一起玩“小車快跑”遊戲,因為是獨輪車,小朋友們必須要掌握好平衡性,才能向前行進。幾輪遊戲之後,孩子們有了更出奇的玩法。博文説:“單獨推車太容易了,我們來拖貨物前進吧!”正陽便問:“那我們在小車裏裝什麼呢?”博文説:“要不然我先推你,然後你再推我,好嗎?”正陽點頭説:“好的”。

正陽得意的蹲在車裏,博文雙手扶着車把,使勁往下壓,但是小車子一動不動。他向上跳起,在縱身躍下,小車子還是一動不動。他站在一旁不住的抓自己的腦袋。

這時候站在旁邊的宋心悦趕緊跑過來説:“我來幫你。”倆個小朋友一人一個車把,心悦説:“1、2、3,使勁。”但是小車只是稍稍的.翹起一點點。經過不斷嘗試,車子雖然可以被翹起,但是依然沒辦法順利前行。

坐在車裏的正陽説:“再找一個人來幫忙不就好了嗎?”於是王意之就加入進來。通過三人一起用力,小車輕鬆被抬起。他們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一起笑起來。

分析與反思:

幾個孩子展開對小推車不一樣的研究就可以看出,幼兒的探索能力不斷加強。作為老師要積極鼓勵與支持幼兒的奇思妙想和大膽嘗試。同時在遊戲中幼兒願意與他人交流溝通,遇到困難,尋求朋友的幫助。從中共同探究遊戲方法也是合作意識很好的體現。

幼兒園中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5

我叫怡佳,我是班級裏個子的,所以我平時就像個大姐姐一樣,關心、幫助班裏的小朋友,和他們友好相處。我可喜歡交朋友了,我在幼兒園裏交到了好多好朋友,自從學會了做賀卡,我在家一有空,就給我的好朋友們做上一張賀卡,第二天送給他們。看到他們收到賀卡時臉上露出的笑容,我也覺得好開心哦! 在幼兒園裏,我也會主動幫助老師和阿姨做事情,在區域活動時,我常常要做小組長,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要負責和大家把玩好的東西收好,最後檢查的任務當然由我來承擔了,誰叫我是小組長呢。小朋友粗心沒收好的東西,我要把它們收好,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成為老師的貼心小助手。在分飯、菜時,我也經常幫阿姨做事,幫忙端飯、端菜,不怕麻煩,嘿嘿! 在家裏,我是全家人的`開心果,我會幫助爺爺、奶奶做事情,我覺得爺爺、奶奶好辛苦啊!他們要燒飯、燒菜,還要照顧我的小弟弟,爺爺還要管廠裏的人。我一直想給爺爺奶奶做愛心送給他們,可是我現在還不會,等我學會了一定要做來送給他們。我現在會給爺爺、奶奶講故事,説好聽的話,逗他們開心。奶奶總要照顧弟弟,很辛苦的,我會幫她一起擇菜,做家務。在家裏,我還是弟弟的小姐姐,爸爸、媽媽上班很忙,我常常會去哄小弟弟,讓他不哭不鬧,讓爸爸、媽媽可以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