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館

位置:首頁 > 教育 > 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 怎樣提高幼兒對《看圖講述》的興趣

導讀:怎樣提高幼兒對《看圖講述》的興趣

講述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看圖講述是啟發幼兒在觀察圖片、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詞句表達圖意的一種活動。當前,多媒體電腦已走進千家萬户,多媒體幼兒教學軟件作為新興的教育工具已進入幼兒園。但是作為目前鄉村幼兒園或學前班離這一先進的教育工具還有很大差距,怎樣在簡陋的教學條件下上活《看圖講述》,提高幼兒對《看圖講述》的興趣,是我們每個鄉村幼兒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學前教育 怎樣提高幼兒對《看圖講述》的興趣

《看圖講述》傳統的教學程式是:先向幼兒提出看圖要求,再出示圖片,通過看圖、問答(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講述一層一層地展開情節,最後請幾位能力強的幼兒將圖片內容連貫起來講述一遍。這種教學程式表面看來沒有什麼不妥,仔細分析它對訓練幼兒語言和思維卻都有很明顯的侷限性。看圖要求的交代既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又浪費了幼兒有意注意的有效時間,它僅僅是空洞的説教。教師的問答講述平淡、單調,把幼兒的觀察和表達侷限在預先設計的框框裏面,僅僅是教師與少數幾個幼兒的雙向交流,大部分幼兒感覺枯燥、乏味、無事可做、注意力分散,這樣不利於幼兒語言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怎樣上好看圖講述,提高幼兒對看圖講述的興趣?通過長期的摸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1.利用聲、形結合,使幼兒對看圖講述產生強烈的興趣。

幼兒注意的穩定性、持久性差,根據刺激能引起注意的道理,用聲形結合的方法引出課題,引起幼兒注意,使之對看圖講述產生強烈興趣。如《小雞在哪裏》活動設計時這樣開頭:“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新朋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上,聽一聽是誰來了。”教師模擬母雞的叫聲叫三聲。再模擬許多小雞同時叫的聲音,讓幼兒問答。然後讓幼兒睜開眼睛,教師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內容:“一天,天氣晴朗,雞媽媽帶着它的雞寶寶到野外去玩,現在請小朋友幫雞媽媽找一找,小雞都跑到哪裏去了。”這樣,教學活動一開始,就把幼兒的聽覺、視覺牢牢地吸引在課題上,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很容易地學習掌握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又如:《聰明的小狗》活動設計開頭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看了以後再學一學它叫的聲音,下面的小朋友再猜猜是什麼在叫。”幼兒答對以後,教師就出示小狗,這樣,全班幼兒注意力高度集中,先張起耳朵聽,再睜大眼睛看。總之,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用聲、形結合的方法設計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使幼兒思維活躍,情緒輕鬆愉快,以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2.把靜的內容化為動的情境。

圖上的形象是靜止的,而好動、好奇、好模仿是幼兒的特點,要幼兒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去看圖、思考是難以做到的。把靜的內容化為動的情境,讓幼兒進入角色,就會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奶奶和我》教師可扮奶奶的角色剝菜,做飯,補衣服,上街買菜,讓幼兒學着奶奶的樣子剝菜、洗碗、幫奶奶捶背,扶奶奶過橋。這樣幼兒準確地説出圖上內容,輕鬆地掌握了動詞“剝、洗、捶、扶”的含義。又如《鵝大哥出門》教師可扮作鵝大哥的樣子,根據內容邊做動作邊講述。幼兒模仿體會鵝大哥神氣的樣子:“它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腦袋抬得高高的,眼睛看着天。”這樣就很輕鬆的掌握了表現鵝大哥驕傲的詞句。教學活動在“動”中進行,教師教得自然,幼兒學得輕鬆、愉快。

3.寓教學活動於遊戲中,可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

如《小雞在哪裏》可把活動延伸在遊戲中,教師份雞媽媽,幼兒扮小雞分別按圖片內容躲在不同的地方,其它幼兒去幫雞媽媽找小雞,找到一隻説一句“一隻小雞在……”找到最後一隻就説:“還有一隻在……”這樣幼兒分批表演角色,都有了説和玩的機會,在遊戲的愉快氣氛中鞏固了新學的“上、下、左、右、內、外、前、後”等方位詞和“還有……”的短句。又如:《我們要請一個人》,通過遊戲,幼兒很快就能理解人稱代詞“我們、你們、他們”的含義和掌握了用法:

4.加強形象思維訓練,發展抽象思維。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由於幼兒的觀察膚淺,語言貧乏,往往不加思考張口就説,在看圖講述時,可給幼兒自由討論時間,讓他們自由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如《聰明的小狗》;“小狗要蓋房,可是不知道要蓋多高,請小朋友幫小狗想一想,小狗到底要蓋多高的房呢?”教師讓幼兒討論,這時幼兒思維活躍,有的説要蓋家裏住的房子高,有的説要蓋一尺高,有的説要蓋五尺高……到底要蓋幾尺高,教師引導幼兒看圖分別説出驢子、公雞、黃牛對小狗蓋房的意見,再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誰説的是對的?為什麼?”在活動過程中,由於讓幼兒聯繫生活經驗,分析問題,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最後得出了小狗到底要蓋多高房的結論,這樣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從而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